明朝历史介绍 明朝历史简介 明朝历代皇帝列表 AC1368-AC1644(3)

穆宗即位
世宗越到晚年,对道家法术越是痴迷,渴求长生、但世宗听不进忠直大臣的劝告,继续服用方士的金石丹药,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世宗已是奄奄一息,他命令太监将自己抬回已离开了20多年的乾清宫,当天,便腹胀而死,终年60岁。第二年,谥号定为孝肃皇帝,庙号定为世宗,所葬之墓名永陵。世宗死后,其第三子朱载垕因他两个哥哥先已死去,以次序得以继承皇位,是为穆宗,改元隆庆。

隆庆新政
明穆宗统治期间以隆庆作为年号,朱载垕因为即位前一直生活在宫外藩邸,所以较为体查民情,《明史》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明穆宗用人不疑,文有徐阶、高拱、张居正、杨博,武有谭纶、王崇古、戚继光、李成梁。这一时期社会比较稳定,经济比嘉靖朝有了较大的改观,所以后世史学家称其为隆庆新政。

俺答封贡
隆庆四年(1570)九月十三日,鞑靼部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降明,此事结束了明朝与俺答汗数十年的战争。俺答汗知道后获率兵前来攻打明朝,威胁明廷交出把汉那吉,十月,内阁首辅高拱、次辅张居正等决定接受把汉那吉来降,任命他为指挥使,赐给大红纻丝衣,并命总督王崇古、巡抚方逢时与俺答汗议和。

俺答汗于十一月遣使节谒见王崇古,双方达成协议:明朝赐其封号并开通边境互市。俺答汗将白莲教主赵全捆绑送往北京,明朝也派遣使节将把汉那吉等人送归俺答汗。

隆庆五年(1571)三月,穆宗正式颁诏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赐给印信,名俺答汗所居之城曰“归化”,其弟侄子孙也各授职有差。在俺答汗带动下,不久,河套吉能等部也请求入贡,得到批准。自此以后,俺答汗等部每年都进贡互市,同时对附属各部也严加约束,不许他们骚扰明朝边境。自此,明朝北方边患始见缓和。

隆庆开关
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东南沿海各地的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朝出现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局面。大陆学者王裕巽经过分析认为,从1567年到1644年这段时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

神宗即位
隆庆六年(1572)五月,明穆宗病危,他传令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为顾命大臣,命他们辅佐幼帝。二十六日穆宗病逝于乾清宫,葬于昭陵。六月初十,皇太子朱翊钧遵遗诏继承皇位,改明年为万历元年,此为明代在位最久的皇帝明神宗,即位时由于年纪幼小不能处理朝政,只好由两宫皇太后辅政。两宫皇太后宫内依靠执掌司礼监督领东厂太监冯保,外靠内阁首辅张居正,开创了万历初年的良好政治局面。

万历中兴
神宗即位仅一个月,大学士张居正即利用宦官冯保排挤掉高拱,代之为首辅,并荐举礼部尚书吕调阳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至此,国家朝政悉由张居正、冯保两人执掌。冯、张掌权后,冯保主内廷,张居正主外,朝政大权落在张的手中。张居正进行了一系列扶君举措。十二月十七日,张居正率讲官向明神宗进呈《帝鉴图说》,以图解形式对年幼皇帝进行教育。同时为扭转嘉靖、隆庆以来军政腐败、财政空虚、民不聊生、危机严重的局面,以除旧布新、振纲除弊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整顿吏治、整饬边防、整顿经济、兴修水利等诸多主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10年的努力,张居正的改革措施多数得到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海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天下宴然”。但是他的改革却受到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抵制。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死,改革也随之终止。

11江河日下
明王朝经仁宗、宣宗而走上中衰时期。武宗、世宗不理朝政,腐败达于极点;穆宗、神宗初年有所振作,但未能坚持到底。明王朝自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而光宗的短命和熹宗的错庸使明王朝在死亡之渊中又下滑了一步。企图挽救明王朝灭亡的明思宗即位后,虽然有所作为,勤政有加,但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而对这样一个积重难返的局面,思宗朱由检已没有能力驾驭这种江河日下的形势了。

万历怠政
内阁首辅张居正死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李太后年纪渐大,对明神宗也实在无力再管束。万历十七年(1589)元旦,神宗以日食为由免去元旦朝贺。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疏,称神宗沉湎于酒、色、财、气。阁臣王家屏次日再上一本,自请罢官。最后明神宗竟三十年不上朝,只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许多朝臣都没见过皇帝一面,经过这一时期明朝的国力进一步衰退。

而此时的努尔哈赤率领的女真族却崛起于东北地区,以后成了明朝的大患。

国本之争
神宗久未立储,成为朝臣争执之端,无意中亦成为东林党议上肇始。万历二十二年(1594),神宗欲立郑贵妃所生子朱常洵为太子,廷臣则普遍请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故朝廷出现国本之争。吏部文选郎顾宪成力争“无嫡立长”,触犯神宗。首辅王锡爵将辞官,顾宪成推举王家屏代为首辅,王家屏也是立长派,顾宪成因此再次触怒神宗被革职还乡。

东林党争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职,他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讲课,“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东林书院中人谈论朝政得失,他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为“东林党”。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东林党人杨时乔与左都御史温纯主持乙巳京察,距癸巳已十二年,期间爆发了“伪楚王案”,形成沈一贯与沈鲤两大集团的斗争,沈鲤借机贬谪浙党官员给事中钱梦皋、钟兆斗及御史张似渠、于永清,沈一贯则称病闭门家居,最后内阁只剩朱赓一人,叶向高曾说“廊庙空虚一也;上下否隔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四也;凤声气习日趋日下莫可挽回,五也”。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辛亥京察,由年届八十的吏部尚书孙丕扬主持,徐绍吉、周永春等策划倾覆东林,被吏部右御郎王图制止。这时期朝廷的党争形成南党和北党之争,互相攻击,京畿道御史徐兆魁说:“东林所至,倾动一时,能使南北交攻,角胜党附”。日后阁部大臣,长久缺员,万历帝亦置之不理,叶向高先后上疏百余次,力陈:“今自阁臣至九卿台省,曹署皆空,南都九卿亦只存其二”,“陛下万事不理,以为天下长如此,臣恐祸端一发不可收也”。吏部尚书孙丕扬曾推荐沈鲤、郭正域、顾宪成、赵南星、高攀龙等,神宗一概不理。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浙党吏部尚书郑继之主持丁巳京察,是神宗朝最后一次京察,齐、楚、浙三党大肆斥逐东林党人。至此朋党之争,愈演愈烈。

泰昌元年(1620年)的移宫案中,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拥立太子朱由校继位有功,赵南星、高攀龙、顾大章、夏嘉遇、周宗建等重新启用。天启三年(1623年)东林党人主京察,又逐齐楚浙党,明末考核京官的制度成为党争的工具。明末国子祭酒倪元璐说:“其始天子静摄,听臣工群类之自战而不为之理,所谓鼠斗穴中,将勇者胜耳。故其时其血玄黄,时胜时败”。

天启三年(1632年)京察,赵南星掌吏部,力斥浙党、齐党、宣党等三党官员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等“先朝结党乱政”,议当罢黜。

万历三大征
万历三大征是中国明代万历年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的统称。

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年间降明,积功升都指挥。万历二十年二月,纠合其子哱承恩、义子哱云及土文秀等,嗾使军锋刘东旸叛乱,此后东旸自称总兵,以拜为谋主。明廷特调副麻贵驰援,又调李如松为宁夏总兵,以浙江道御史梅国桢监军,统辽东、宣、大、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进行围剿。将宁夏城团团包围,并决水灌城。叛军失去外援,城内弹尽粮绝,同时内部发生火并,哱拜之乱全部平息。

播州位于四川、贵州、湖北间,山川险要,广袤千里。自唐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明初,杨铿内附,明任命其为播州宣慰司使。万历初为播州宣慰司使,骄横跋扈,作恶多端,并于万历十七年公开作乱。明廷起用前都御史李化龙兼兵部侍郎,节制川、湖、贵3省兵事,并调刘綎及麻贵、陈璘、董一元等南征。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兵八路进发。六月,明军入城,播州平。后分其地为遵义、平越二府,分属四川、贵州。

万历二十年,掌握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命加藤清正、小西行长率军从对马攻占朝鲜釜山,又渡临津江,进逼王京(汉城)。朝鲜国王李昖沉湎酒色、弛于武备,军队望风而溃。朝鲜八道几乎全部沦陷。在这种形势下,明廷应朝鲜之请,出兵援朝。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3次战役虽取得胜利,但也使明王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成为导致明代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征”是万历当政的48年中唯一可圈可点的政绩,这之后万历就隐居深宫倦理朝政,做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皇帝”。

12走向灭亡

萨尔浒大战
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四月,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正式叛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明军与后金战于萨尔浒,当时明军援辽之师大集,恰遇叶赫告急求援,明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辽东杨镐遂于二月在辽时誓师,期借此消灭后金,解除东北边防威胁。由于明朝指挥失当,明军进入伏击圈,前后夹击,全军覆没,朝鲜援军亦投降。这次萨尔浒大战,明军损失惨重,后金军势大振,又于六月、八月先后攻陷开元、铁岭,马林战死。从此,后金与明之间攻守之势逆转,后金兵开始了长驱直入征讨明朝的掠夺之战。

光宗中兴与红丸案
万历四十八年(1620)七月,明神宗朱翊钧去世,葬于定陵。八月,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是为明光宗。

他在登基前的七月廿二日及廿四日,俩次发内帑共计一百六十万两,赏赐在辽东前线明军并重用名将熊廷弼对抗后金的崛起,缓解萨尔浒之役后前线的困境。光宗也相继重用东林党人使朝政转危为安,

但仅仅过了1个月,朱常洛因病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红丸而死,史称“红丸案”。但光宗在十多年不得其父宠爱下登位,心理高兴有余一口气收下郑贵妃向他进献8位美女。由于纵欲过度不久病倒,太监崔文升进以泻药,连泻三四十次;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猝死,时年39岁。

熹宗即位与阉党干政
泰昌元年(1620)九月一日,光宗病逝,年已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当立为新君。九月六日,朱由校正式即帝位,下诏改元天启,是为明熹宗。

熹宗即位后,魏忠贤开始得志。天启三年(1623)十二月,魏忠贤受命提督东厂,遂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时期,一时厂卫之毒流通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之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相继阿附于他,其中有“五虎”、“五彪”、“十孩儿”、“四十孙”之号;更有一批阿谀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糜费民财数千万。他自称九千岁,打击异已,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1627年,朱由检即位后,大力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他得悉后自缢而死。至1629年,其余党也被彻底肃清。

由于阉党水平低下,政理不修。国家内部饥荒频传,民变不断,外患持续,明朝已经陷入风雨飘摇之境地。

崇祯帝即位
天启七年(1627)八月,明熹宗病逝于乾清宫,临终遗诏:“以皇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朱由检当天傍晚入宫,第三天即皇帝位,诏明年为崇祯元年,这就是庄烈帝,历史上称他为思宗、毅宗、怀宗等。

朱由检即位后,首要任务是从魏忠贤手中夺权,而此时的魏忠贤则由于熹宗早亡而失去了靠山,虽然手中仍有相当势力,但不敢如以前那样骄横。九月,魏忠贤请辞东厂职,朱由检没有批准;他又“乞止生祠”,但只被允止少许。十月以后,魏忠贤集团内部分化,有人弹劾魏忠贤之罪。朱由检不失时机地向魏忠贤开刀,他先是下令安置魏忠贤于于凤阳,继而又下令逮捕。魏忠贤闻悉后自缢而死。由此,朱由检真正掌握了国家大权。

狼烟四起
参见:丁卯胡乱、、己巳之变

天启六年(1626)努尔哈赤败回沈阳。后治疗无效而死。皇太极即后金汗位。皇太极即位以后,调整满汉关系,使他治下的汉人各安本业。他在改汗为帝之后不久,即崇德元年(1636)东征朝鲜,即消除了对明战争的后顾之忧,又扩充军事实力。皇太极采取的这些措施,也迅速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1629年(崇祯二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以入侵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广渠门。经六部九卿会审,最后杀袁崇焕,史称己巳之变。其后皇太极多番远征蒙古,终于在六年后(崇祯八年)彻底击败林丹汗,次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且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直隶、山东等地区。当时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军多次与明军作战,最后于1640年占领锦州等地,明军主力洪承畴等人投降,明朝势力退缩至山海关。

参见:、

明朝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本身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

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跟随“闯王”高迎祥起义,号为“闯将”。崇祯九年(1636)八月,高迎祥在战斗中被俘牺牲,李自成被推为闯王。经过九年多来的南征北战,这时的李自成已是一个胆略兼备、很有威望的农民军领袖。他率领的部队坚甲铁骑,兵仗精整,战斗力很强,逐渐成为各路起义军中一支举足轻重的队伍。

崇祯煤山殉国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大顺军会师北京城下。李自成指挥大军环攻九门。大顺军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越墙而入,攻占外城。与此同时,明太监曹化淳献彰义门投降。崇祯帝朱由检听到城破,立即命其3个儿子更衣出逃,逼周皇后自缢,剑砍长女乐安公主手臂,又杀妃嫔数人,然后换上便服,携太监王承恩等数十人,出东华门,企图出逃,没成功,又返回宫内。十九日清晨,李自成军攻破内城。崇祯亲自响钟召集百官,竟无一人响应,崇祯见大势已去,便与太监王承恩入内苑,对缢于煤山(景山)寿皇亭树下,明朝至此宣告灭亡。


李自成攻克北京后,纵容部将在京城内不惜重刑相逼大肆搜刮遂失民心,又没有及时应对驻守山海关明将吴三桂,结果走投无路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亲率部队攻吴三桂,失败。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即皇帝位,深夜便焚烧宫殿与九门城楼,向西撤退。大顺军仅在北京驻扎四十一日。之后,大顺军接连内讧,战斗力大损,与清军交战时也连连失败。

五月初二,清摄政王多尔衮进京。为安抚汉人笼络民心,多尔衮下令礼葬明思宗,臣民服丧三日。十月,顺治帝进北京。北京开始成为清朝的都城。

13南明与明郑
明朝灭亡后,在南方尚有势力,史称南明。南明主要势力有四系王,分别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嵩、鲁王监国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键与绍武帝朱聿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等。当南明灭亡后,又有郑成功建立的明郑与夔东十三家军抗清。1644年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后,南明大臣意图拥护皇族北伐。经过多次讨论后由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泽清与刘良佐拥护明思宗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嵩称帝,即弘光帝,史称南明。1645年清朝派多铎率大军南下南京,此时弘光帝昏庸,大权由阉党余孽掌握,江北四镇各自为营,最后陆续瓦解。清军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