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两军命运的大决战。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为何能以60万雄师吞掉国民党80万兵马?潜伏在国民党中枢机关的红色卧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位就是在国民党军队长期担任要职,并被蒋介石赐予佩剑的西北军名将张克侠。他是周恩来直接领导的秘密红色特工,遵照党的指示长期潜伏、孤身作战,在淮海决战打响之际,与何基沣将军率部起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冯玉祥身边的共产党员 1900年10月,张克侠出生于河北省献县,原名张树棠。1916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 在张克侠上军校的时候,由于母亲双目失明,无人照料,经家庭包办,与通州农家姑娘李德璞结婚。李早年在北京护士学校读书、工作,并供二姐李德全读书。1924年,因前妻去世,冯玉祥将军与李德全喜结连理,张克侠和冯玉祥成为连襟。这为张克侠以后在西北军长期隐蔽创造了很有利的条件。(张克侠《在西北军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的经历》,《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9辑,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 1921年,张克侠考入北洋政府创办的保定军官学校,1923年以军事、操行全优毕业,去了冯玉祥部队(同去的有同学董振堂、边章五、何基沣等),在宋哲元的第二十五旅任见习军官。半年后,因为得了肺结核病,不断吐血,他不得不离开军队回家疗养。 1924年秋天,经护士出身的李德璞精心料理,张克侠才从鬼门关重回人间。他大病初愈,面临命运的艰难抉择:一是和他刚刚结为连襟的冯玉祥将军再三劝他返回冯部,并许以要职。二是孙中山先生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广州成立了大本营,并向全国征聘军事人才。张克侠决定只身南下广州。为了防止遭到迫害,他把原名张树棠改为张克侠。通过北洋军阀的军警层层盘查,由上海乘船抵达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经李明灏介绍,见到军政部部长程潜,被任命为大本营军政部少校科员,后兼任陆军讲武学校(后改为黄埔分校)教官及队长。 冯玉祥从苏联回国时,李德全还留在苏联,她从莫斯科寄来一封信给张克侠,热情称赞苏联的革命和建设,劝他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春,张辗转到达莫斯科,进入中山大学学习。这期间,他与共产党员左权、张存实(振亚)、李翔梧(相武)等关系密切。他甚至多次提出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申请。恰在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消息传到了莫斯科,斯大林一气之下断绝了与国民党的关系。像张克侠这样的国民党中级军官,自然被党组织拒之门外。 1928年暑假,苏联党决定把国民党的学生以及非共产党学生分批送回中国。张克侠回国之前,党组织派人认真地和他谈了话,指出:他的入党问题在莫斯科暂时解决不了,回国后仍可申请,并郑重地告诉他:和他一同回国的张存实,会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希望他回国后继续争取。张存实原是冯玉祥派驻外蒙的代表,1926年在东方劳动大学秘密入党,回国后被分配到设在上海的中央军事部工作,直接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地下斗争。张克侠回国后,一度任第二集团军总部参谋,旋即调任张自忠的二十五师任少将参谋长。1929年5月,在冯、阎反蒋的中原大战之初,张克侠突然接到张存实的一封信,约他到上海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