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季驯评传
潘季驯是明朝时期的治水专家,在明朝时期做了巨大的贡献。《潘季驯评传》是关于潘季驯一生的综合性评传,全方面研究了潘季驯的平生和他的治水贡献等。
潘季驯石像
本书从讲述潘季驯作为太湖之子的家事和乡情开始,他的父亲叫潘夔,总共有四个儿子,四人全部中了举进入仕途,潘季驯排行老四。潘季驯在二十九岁时考中了进士,曾在江西试政,广东巡按,期间为当地居民带去了便利,立下了不少大功。后在不同时期担任右都御史、太子太保、工部尚书等官职,主要负责总督整治河道,一生中四次整治黄河,时长总共27年之久。潘季驯皆不辱使命。
潘季驯在江西担任巡抚时,推行了奴役制度的改革,整顿了驿站的制度,还发起捐款,组织并领导当地居民整治洪荒,是一个惩奸除恶的清官。
因为本书的作者主要从事的是中国水利思想史以及应用社会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任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名为贾征。所以书中深入研究了治河的背景。从黄河、淮河、运河的自然历史,到明代整治河道的政策,着重提到运河对明代甚至中国封建社会的极大影响,更是反射出潘季驯治水工作的至关重要。在当时的封建国家,治水工作和国家政治是不可分割的,从张居正对水利的看重,对潘季驯的支持这个立场,以及之后潘季驯因张居正被免职,可以说政治对治水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
评传中讲述的明代,从艰难探索治河活动,到潘季驯领导下治河活动的不断成功,后逐渐走向成熟,这像是潘季驯的一生。治水理论、制度和思想都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本书对潘季驯的一生都做了评述,并且也是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学术著作。
潘季驯纪念园
潘季驯纪念园地处于湖州市吴兴区东部的西山景区,是为了纪念潘季驯,在他的原墓址上建设而成的,占地面积达13860㎡。纪念园内主要包括了享堂、望湖轩、陈列馆、纪念碑亭等。
潘季驯石像
纪念园入口的桥叫三墩桥,在桥上就可以看到前方手持书卷的潘季驯的石像立于胜利广场的中心,在两旁的展览馆是介绍潘季驯治水生平与湖州水利文化的。八角亭和治水长亭处于石像的另外两个方向,两亭两两相望,可供人们驻足休憩片刻。
再往南是墓道,石碑坊在墓道的右侧,有四根刻着祥云的石柱,大概有着风调雨顺的寓意。潘季驯的墓地占地约有两百多平米,建筑完全是中国古风,深红的木门,拉环是狮子头状的,显得格外静谧。墓地周围排列了许多松柏,它们看上去那么有力和忠诚,让人愈发肃然起敬。
墓地后面是陈列室,陈列室外面有一个特别大的水车,水车有八米高,河里的水被这个硕大的转动着的水车带动,水花飘散下来在阳光下格外闪耀。望湖轩位于纪念园的东南角,这里亭台与碧水相衬,小鱼小虾的游动使人舒心。
潘季驯纪念园属于文化艺术旅游景观区,借助了该地的地形地貌,不仅营造了墓地保护区该有的墓地的肃穆,也在纪念观赏区体现了湖州的文化内涵与治水历史,同时滨水活动区更是满足了现代人观景和休憩的人文景观需求。对于湖州市以及中国历史来说都有重大意义。
潘季驯简介
潘季驯出生于明武宗正德年间,浙江湖州乌程县人,字时良,号印川。在明朝时,对黄河和运河的治理都做出了杰出贡献,是明朝末期的治河专家,堪称水利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