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评价
伍子胥,春秋名将,楚国人,后又逃到吴国,帮助吴国攻入楚国国都,随后又帮助吴国走上春秋争霸之路。后世对伍子胥的评价有两个极端,一说他是隐忍的君子,一说他是卖国贼。
伍子胥剧照
伍子胥隐忍君子的说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之中提出的,原文是“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理解这句话的大意是“伍子胥像兄长一样随着自己的父亲而死是对的,最后他隐忍下来,为自己的父兄报了大仇,成就了自己的不朽之名”。
伍子胥的一生可以说是在复仇之中度过的,自从自己的父兄被杀之后,伍子胥就背负上了仇恨的枷锁。带着仇恨的他来到了吴国,运用自己的智慧,使得吴国这样的一个小国逐渐的开始强大起来。最终,他率领自己一手打造的精锐之师,攻入了楚国国都,鞭尸楚平王,报了自己父兄之仇。
伍子胥卖国贼的说法是近代才被人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伍子胥既然是楚国人,就应该为楚国效力,投靠别国为别人卖力,最终还带领着别国的军队,攻入自己母国的国都,身为曾经的大楚臣子,却做出鞭尸自己国君的大不敬之举。
当然也有人反驳这种说法,他们认为当时的东周是天下共主,其他的国家名义上只能算是东周的附属之国。当时的人才交流是非常的频繁的,各国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很多人为了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各国,希冀能搏出一个大好前程。伍子胥为了吴国效力,那么他就是吴国的子民。帮助自己的国家打败另一个国家,不是卖国行为。
伍子胥是一个名人,名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你可以说他是个君子,也可以说他是一个卖国贼。
吴王夫差和伍子胥
伍子胥最初效力的是夫差的父亲阖闾,伍子胥在阖闾的手下,受到重用和信任,后来他又帮助夫差成为太子,阖闾死后任命伍子胥为辅政大臣。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但是,随着吴国越来越强胜,夫差也变得越来越自大。最后,听信谗言的夫差赐死了伍子胥。
伍子胥塑像
吴王阖闾死之前,对夫差说:“你不要忘记了杀父之仇”。夫差也在父亲面前发誓,三年内必灭越国,夫差即位后,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励精图治,他让人每天都在宫门前对他喊:“夫差,你难道忘记了杀父之仇了吗?”。三年后,夫差带领吴国的精锐之师,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入越国,俘虏越国的国王勾践和王后。
消灭越国的夫差,开始将自己的目光关注到了争霸天下之上,他留下勾践夫妻,极尽羞辱,当时伍子胥坚持要杀掉越王,然后彻底的灭掉越国。但是,自信心膨胀的夫差认为,越国这样的小国,经此一战之后,对吴国不会有任何威胁。况且,“懂事”的勾践向夫差进献了美女西施,夫差已经答应了勾践饶他一命了,师徒二人第一次有了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