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8年8月,在甘肃永昌县水泉子M9出土了一批汉代木简,其中有《苍颉篇》的内容,大致有140多枚(片),存字约1000余个。根据以往出土简牍以地命名的成规,我们称这批简为“水泉子汉简《苍颉篇》”。与以往在敦煌、居延、玉门花海和安徽阜阳等地出土的《苍颉篇》残简相比,这批《苍颉篇》简在规格形制和内容方面均有许多不同,是迄今为止《苍颉篇》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无论从文物考古,还是学术研究的角度,这批《苍颉》简都具有巨大价值。目前,有关水泉子汉简的分类编号、清理保护以及全面系统的释读整理工作似乎还未开始。作为主要发掘人员之一,现将笔者在发掘现场採集分类的情况和粗略释读的肤浅感受呈献给学术界,以期能对这批木简的整理和研究略尽绵薄之力,或可对《苍颉篇》的研究小有裨益。
一、出土情况
本次在水泉子共发掘了15座汉墓,木简出土于M5中。该墓为木椁双棺墓,我们採用的是大揭顶的发掘方式,当清理完椁内积土,顺次清理棺1的时候,发现了木简。未採集之前为捆束状,直立在已塌棺盖板和棺侧板之间,颇类从椁顶上朽落的半截椁盖板,故而起初未引起发掘人员的注意。採集时因编绳朽断而全部散乱失次,而且直立的下半截木简埋在非常潮湿的沙土中,儘管採集工作十分小心谨慎,但木简最终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残断,而且还是比较严重的残损,令我们感到十分遗憾。
发掘现场的条件非常简陋,我们祗能小心翼翼地将採集的木简连同附着的沙土分批装入7号密封袋内,然后又分装在标本盒内。吴荭队长及时将这一重大发现向考古所的领导做了彙报,领导指示就地买一台冰箱贮藏这批木简,以利于保护。于是M5的发掘一结束,我就赶往永昌县城买了冰箱,将这批木简珍藏起来。
当时,我们大範围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工地祗有我和吴荭两名发掘人员,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对这批木简进行哪怕是最为粗略的分类、编号和整理。经商议,我们决定利用晚上的闲暇开始对这批木简的初步整理。于是就在昏暗的节能灯下,开始了释读工作。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困难条件下,连续作战,终于在国庆节前夕大致初释了一遍。在此期间,吴荭博士在房东的走廊里临时铺设简易的台案,对这批木简逐一进行了拍照。这些照片在木简进入考古所的库房之后,成了我反复校看和比勘的凭据。
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出土木简中比较完整者约有700余枚,碎片约600多片,合计应在1400枚(片)左右,均为有字简,无素简。与木简同出者还有圆墨一丸、石板砚一方,未发现毛笔和书刀等其他文具。木简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字书和日书两大类,字书即本文将要讨论的《苍颉篇》,约有140余枚,1000余字。另外,还发现有“丞相府土功要书”及“阎氏五行”等类似篇题性质的简牍。
由于字书简和日书等简混在一起,木简的残朽情况又较为严重,在没有可靠的保护技术保障,不宜频繁移动,因此我们没有贸然对木简作进一步的整理,释读过后,我们仍依原样装入密封袋内,希望将来在专家指导下对其进行分类、保护、编号、整理和释读。
二、简册形制
本批木简全部为松木材质,因长期受潮而疏鬆酥软,保存状况较差。经对残简拼合后估算,本批木简完整的简长度约在19~20cm之间,约合汉尺八寸,与武威磨嘴子汉墓M6所出日书简长度相仿[1],这一长度正是秦汉时期普通书籍简和童蒙读物简的通行长度。王充曾说:“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2]《仪礼·聘礼》孔《疏》引郑玄《论语序》曰:“《易》《诗》《书》《礼》《乐》《春秋》策,皆长二尺四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3]《汉志》将《论语》《孝经》和小学十家归在六艺之略,作为经书的附庸,正可见八寸简在当时确为童蒙读物之通行长度,也足证王国维“以策之大小为书之尊卑”[4]说之不诬。
在整批木简中,字书简最宽,约在1.4~1.8 cm之间,厚度也最大,在0.1~0.3cm之间,其中部分简是因为长期粘叠挤压而变薄的。
本批木简均为先书写后编联,编绳虽朽而残痕犹在,上中下各一道编绳,编绳为麻绳,其中部分木简编绳处的字迹已被磨蚀而残泐。文字单行书写,字形较大,墨色稍淡。上下字的间隔不尽相同,多数简字间距较为均匀,但各类简字间距或大或小,故每简容字多寡不一,以容字13~14者为多,也有多达16~17字者。每章终了,并不接钞下一章,而是标注“百五字”的计数之辞,余简空白,下章另简起钞。关于分章换节,请看数例:
例1: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杨棺椁(椁)朴郁棣桃人所欲 百五字
本简上残下完,现存十字,字间距较小,正文与“百五字”之间约有两字的间隔,而“百五字”写在简末端的编绳处,墨蹟上有编绳残痕。
例2: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当食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黍)粱君侯整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齐)坐有行·百五
本简上残下完,现存十二字,一字残,字间距较小,正文最后一字“行”与“百五”之间挨得较紧,中间用一墨点隔开。很显然,钞者想在最后一道编绳之前结束本章内容并标注计数之辞,祗因预留空间局促,故而文字密集,“百五”之前的间隔祗能以圆点代之,而“百五字”也压缩成“百五”了。“五”字墨蹟上有编绳残痕。
例3: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帣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儋若仓 百五字
本简上残下完,现存六字。正文与“百五字”之间约两字之间隔,距简端也足有一字之隔,“字”之下纔是编绳。
例4: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栽奉囗 百五字
此简上残下完,残损部分朽泐严重,文字模糊几不可认,唯简端“百五字”尚清楚可辨,知其必为某一章之末简。
例5: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囗囗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通东箱 百五字囗
此简上残下完,简面磨蚀严重,字蹟隐晦难辨,“百五字”字形较大而笔划纤细,“字”下还有墨蹟,但不可辨识。
例6: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疾材囗 凡七百字(二次书)凡百五字
本简上残下完,现存四字。正文字距较密,与“凡百五字”之间有一字之隔。“凡百五字”字形与正文一样大小,距简端也足有两字的空白。另外,此简中段还有自右上向左下斜行书写的“凡七百字”一行小字,墨蹟轻淡,书写随意。
例7:牛羊 百五字
本简上残下完,现存两字。正文与“百五字”之间间隔较大,而“百五字”距简端的空白尤大。这是上下章之间必另简起钞的确凿证据。
例8: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归) 百五字
本简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字以上残,“百五字”以下余简空白。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字当为某章之最后一字。
案古代书籍典策,容字或有一定之规,后世简惰趋便,变乱古法,在所必然,尤以闾里书师的率尔操觚,其随意性就更大了。《汉志·六艺略》《尚书》类叙录曰:“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酒诰》脱简一,《召诰》脱简二。率简二十五字者,脱亦二十五字;简二十二字者,脱亦二十二字。”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解释为:“盖伏生写此二篇,《酒诰》率以若干字为一简,《召诰》以若干字为一简,三家因之而不敢易也”[5]王国维据《汉志》而推演其说:“今《康诰》篇首一节,其为《洛诰》脱简无疑,共四十八字,以刘向所说者差之,当为两简,则一简二十四字。”[6]其说或是。王国维又说:“觚既为六面形或八面形,则每面必容一行,每行必容十字或八字。凡小学诸书皆如是。故他书每章字数,殊无一定,而字书独整齐如是也。”[7]今案之以敦煌、居延、玉门花海、阜阳所出诸本《苍颉篇》,再覈之以本批本简,其“必容十字或八字”云云者,殊不如是,唯玉门花海、阜阳简每面字数大致相同,而敦煌、居延所出与本批木简,则每简容字也无一定之规。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敦煌、居延等地所出,多为习字简,非精心缮写之典籍;另一方面或许此乃蒙学之书,其形制自然不能与经典比拟。
本批木简每简下端均留有近乎两个字的空白,这证明此简乃有预案之钞书,非日常涂鸦或习字,遗憾的是,近140余枚(片)中,竟没有一枚简的上端是完整的。
三、内容及其特点
与以往传世文献中《苍颉篇》的佚文和近世以来出土的《苍颉篇》残简相较,本批《苍颉篇》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现结合传世文献和时贤论述,将其内容和特点陈述如下:
〈一〉七言成句,字有重複
过去我们所见到的《苍颉篇》都是四言成句的,包括《爰曆》和《博学》,《汉志》所谓:“汉兴,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苍颉篇》”,四字一句,则每章为十五句,五十五章共计三千三百字。《说文解字·叙》:“又见《苍颉篇》中‘幼子承诏’,因号古帝之所作也”,《尔雅·释亲》郭璞注:“《苍颉篇》曰:‘考妣延年’”[8],又《颜氏家训·书证篇》:“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豨黥韩覆,畔讨灭残”[9],此皆四字为句。近世以来,《苍颉》佚文多有出土,也是以四字断句的,如《流沙坠简》所收诸简,卷一第一简:
游敖周章,黚黡黯黮,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黝黭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黤赫赧,儵赤白黄
卷一第四简: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寸,薄厚广侠,好丑长短
居延旧简: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苍颉作书,以教后诣(《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85·20)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67·4)
文句比较完整而能联缀诵读者,主要有居延旧简中《苍颉篇》第五章:
第五 諓表书插,颠愿重该。已起臣僕,发传约载。趣遽观望,行步驾服。逋逃隐匿,往来囗囗。汉兼天下,海内并厕。囗囗囗类,菹醢离异。戎翟给賨,但致贡诺
  (《居延汉简甲乙编》9.1A+C+B)
敦煌马圈湾汉简:
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敦煌汉简》:八四四)
《居延新简》中《苍颉篇》第一章:
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诏,谨慎敬戒,勉力讽诵,昼夜勿置,苟务成史,计会辩治,超等轶群,出尤别异 (EPT50.1A)
初虽劳苦,卒必有憙,悫愿忠信,微密谈言,言赏赏(EPT50.1B)
玉门花海汉简[10]:
苍颉作书,以教后嗣,幼子承调,谨慎敬戒,勉力讽诵,昼夜勿置,苟务成史,计会辨治,超等(77·J·H·S:14A ·B)
阜阳汉简《苍颉篇》[11]中也有第五章的内容:
己起臣僕,发传约载,趣遽观望,行步驾服,逋逃隐匿(C001)
囗兼天下,海内并厕,饬端修灋,变囗(C002)
这次新出水泉子汉简《苍颉篇》也有第一章和第五章的内容,现依据前出诸简联缀释读如次。
例9、第一章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囗囗书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智)不愿,以教后嗣世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子承诏唯母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慎敬戒身即完,勉力讽诵槫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出官,昼夜勿置功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史临大官,计会辩治推耐前,超等轶群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白黑分,初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虽劳苦后必安,卒必有
例10、第五章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起臣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僕)囚老丁,发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朢囗囗囗,行步驾服囗使令,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囗不平,汉兼天下尽安宁,海内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菹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离异毋入刑,戎翟给賨赋敛
与以往的《苍颉篇》遗文相比,本次新出木简不祗是书写整齐、字数多、文句大多连属,尤为独特的是,它是七言成句,这在传世载籍中是从未与闻的,在已出众多《苍颉篇》残简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新出七言本《苍颉篇》在内容的编排上还是以四言旧本为纲的,原有的四言之文及其编排次序并未改变,祗是承袭旧文,顺延三字,从而变四言为七言,每章仍为十五句。所增三字即是对前四字文意的一个顺势延伸,有简单训释的意思,使前四字的意义更加完整或确有所指,如:“谨慎敬戒”即修身进德,一种人格的自我完善,“身即完”是对“谨慎敬戒”的进一步补充修定;由“苟务成史”到“临大官”,是对“学而优则仕”的一种理想化推论,讽劝的效果也许更加有力;“推耐前”是对“计会辩治”的结论性总结,即“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12]者,其能力当在芸芸众生之上;“白黑分”即是对“出尤别异”的更为通俗化解释;“后必安”是对“初虽劳苦”的一种安慰性勉励,秦汉人已普遍使用这种“必先苦其心志”的社会筛选法则来教育学子了;“囚老丁”是对“臣僕”二字更为具体的训释;“囗使令”或许是“行步驾服”的一种职责权利;“尽安宁”是“汉兼天下”之后太平盛世的极力颂扬;“毋入刑”好像是对“菹醢离异”这种暴行的微言讽喻,从中或许透露出汉代废除肉刑的一些消息;“戎翟给賨”即是四夷职贡之义,其例创自夏禹[13],“赋敛囗”即是“给賨”的更为直白和通俗的称谓。凡此等等,有待更加专门而深入的研究,此处不再枚举。
从已有材料来看,《苍颉》是有重複之文的;从这批新出木简来看,更足以证明《苍颉》字多重複的特点。从四言增至七言,所增之字也多有重複。比如前举第一章的内容,“官”字就两见,“□出官”与“临大官”不但字有重複,文意也相差无几。再比如“安”“央”“行”等字,重複的次数就更多。在新增文字中,甚至还出现了描形写貌的重字叠词,如“声琅琅”“泥式式”“流汤汤”“鼓冒冒” “肥突突”等。这些重複之字主要是为了叶韵而出现的,这样编排之后,更加琅琅上口而易于讽诵,这也更见出《苍颉》发蒙幼童以教小学的特点。
〈二〉、句句押韵,分章换韵
《史籀》、《苍颉》之作,皆为教小学发童蒙之用,故编纂必以押韵,取便诵读。祗是篇章阙佚,后人无法理其声读韵脚。胡平生先生根据已出《苍颉》残简,在《〈苍颉篇〉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推测李斯作《苍颉》押之部韵,赵高作《爰历》押鱼部韵,胡毋敬作《博学》押阳部韵。[14]后来胡先生又修改了前说,认为“大概不是一篇只有一韵,而是根据章句不断叶韵韵部的”[15]。现在看来,罗振玉、王国维认为“四字为句,二句一韵”的观点是基本正确的,“二句一韵”即隔句押韵,请看第一章的用韵情况:
苍颉作书,以教后嗣(之部)
幼子承诏,谨慎敬戒(之部)
勉力讽诵,昼夜勿置(之部)
苟务成史,计会辩治(之部)
超等轶群,出尤别异(之部)
初虽劳苦,卒必有憙(之部)
悫愿忠信,微密谈
本章押之部韵。再看第五章
諓表书插,颠愿重该(之部)
已起臣僕,发传约载(之部)
趣遽观望,行步驾服(职部)
逋逃隐匿,往来囗囗
汉兼天下,海内并厕(之部)
囗囗囗类,菹醢离异(之部)
戎翟给賨,但致贡诺(铎部)
除最后一字“诺”的韵部不叶韵之外,其余均叶之部韵,两句一韵,有迹可寻。而本次新出七言本《苍颉篇》,则基本上是句句押韵,分章换韵。请看第一章: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囗囗书智不愿(元部),以教后嗣世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子承诏唯母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慎敬戒身即完(元部),勉力讽诵槫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出官(元部),昼夜勿置功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史临大官(元部),计会辩治推耐前(元部),超等轶群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白黑分(文部),初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虽劳苦后必安(元部),卒必有……
元、文两部在先秦为合韵[16]。由四言增至七言,在增字的同时也改变了韵脚,而且句句押韵,一韵到底。再看第五章: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起臣僕囚老丁(耕部),发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朢囗囗囗,行步驾服囗使令(耕部),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囗不平(耕部),汉兼天下尽安宁(耕部),海内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菹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离异毋入刑(耕部),戎翟给賨赋敛
本章通押耕韵。这一章韵脚字保留得比较多,从而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句句押韵的特点。现在我们根据用韵的情况,结合已出阜阳汉简《苍颉篇》的内容,还可以粗略地联缀一些简文:
例11、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蔡宋卫故有王,囗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邗许庄姓不亡
以上应为前人称之曰“书人名姓”章的内容,叶阳部韵。
例12、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某在北方,咸地斥竸陂四旁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四荒高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镐林禁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以上为方域地名,阜阳简C031释文为:“囗鄣队亭,咸囗斥竞,尽抟四荒,酆镐”,C063为:“林禁囗”,现在我们根据阜阳简C031将以上三简联在一起,同时根据第一简可以校正阜阳简的释文,根据第三简又可以将阜阳简的C031和C063联在一起。押阳部韵。
例13、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众宿左张,弘竸前(剪)眉不可量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山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阮嵬阤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陕)水不行,阿尉馺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不亡,雅州葆德富且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强),广大四
阜阳简C026:“娄轸亢,弘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翦眉,霸暨尃庚,华峦岑崩,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嵬”,据此可将前两简联在一起,中间应有阙简,第三简的内容似乎也与山川形势有关,故也可以相联。此数简叶阳部韵,而且根据前两简还可以校正阜阳简的释文,比如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二字。
按,以上二例所举六简,其内容都关乎山川方域,而且均押阳部韵,应是同一章的内容。
例14、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偃鼂运粮载穀行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粟米家给有粺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禾称尽粟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当食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黍)粱,君侯整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齐)坐有行 百五
以上三简与五穀有关,第三简为某章之末简,足见此章押阳部韵。
例15、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各异方(阳部),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醢酱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常(阳部),菌桂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盛酒掾(元部),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觛)勺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格?)觞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寿行(阳部)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觭赢(耕部),思美囗差左右行(阳部)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帣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儋若仓(阳部) 百五字
以上四简内容与酿造饮食有关,除第二简的“掾”字为元部韵,第三简的“赢”字为耕部韵之外,其余均为阳部韵,阳、耕为临韵。本章应押阳部韵。
例16、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囗弟兄宗益彊(阳部),罢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病)悲哀卧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就牀(阳部),号哭死丧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未得行(阳部),驱驰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踢乐未央(阳部)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疾狂(阳部),血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痤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开灸疾偷廷婴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疾材囗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凡百五字 凡七百字(二次书)
《居延新简》E.P.T56:181A:“族姓嫂妹亲戚弟囗囗病悲囗囗哭死囗遣囗心所囗”,钞在一个六棱觚上,胡平生先生颇疑其为《苍颉篇》之佚文,然苦于证据不足,疑似之外,于句读押韵情况祗能猜测[17]。今以新简覈对斠理,果为《苍颉》佚文无疑,且所阙之字,赫然瞩目,其句读当为:族姓嫂妹,亲戚弟兄,罢病悲哀,号哭死丧,遣囗心所,囗……。以《苍颉》隔句押韵之例衡之,其韵脚必为“兄”“丧”诸字,阳部韵。我们根据居延新简可以将前两简联缀起来,其余五简均是与上两简内容相关者,暂且认为是同章之简文,本章押阳部韵。
例17、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诛罚赀耐责未塞(职部),囗胜误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乱)有所惑(职部)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囗冢椁(椁)棺柩不复出(物部),巴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宰犓豢肥突突(物部),日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羹胾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分有术(物部),黔首驩康歌鼓瑟(质部),爵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陶主(侯部),变大制裁好衣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职部),男女藩
阜阳简C003:“骫奊佐宥,囗悍骄裾,诛罚赀耐,政胜误乱”,又C004:“绝,冢椁棺匛,巴蜀筡朾,筐箧籢笥,厨宰犓豢(“巴蜀”二字的释文似乎不确)”,据此可以将以上五简联在一起,之、支、职、微、物、质等韵在先秦为合韵,侯韵与之韵又为临韵,故本章应押之部物韵。
例18、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鄙)封彊(疆)垣聚土(鱼部),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径)路冲术通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閇门闾(鱼部)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堆正怒(鱼部),阙廷庙郎列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马(鱼部)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囗母父(鱼部),桴楣欀棍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忣)益庑(鱼部),柱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杨棺椁(椁,铎部),朴郁棣桃人所欲(屋部)。 百五字
阜阳简C027:“囗邑里,县鄙封彊,径路冲囗”,C028:“街巷垣蘠,开闭门闾,阙”,据此可以将前三简联在一起,而第四、五两简的内容与前三简相关,而且韵脚一致,俱为鱼韵(先秦鱼、铎、侯、屋为合韵),同时第五简简末有计数之辞,当为本章之殿简,故将以上诸简联在一起的。
例19、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宗隄防泥式式(职部),江汉浍汾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雒泾渭流汤汤(阳部),维楫朌方花
以上两简内容相关,句式相近,但不叶韵,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例20、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黚黡黯黮黑如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皯,元部),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黝黭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訑多(歌部),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黤赫赧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当道魁(微部),儿孺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父母悲(微部),恐
《流沙坠简》卷一第一简为:“游敖周章,黚黡黯黮,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黝黭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黤赫赧,儵赤白黄”,阜阳简C032、C033、C034联缀之后为:“囗展贲遴,游敖戠章,黚黡黯黮,[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黝黭]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黤赫赧,儵赤白黄,殣弃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瘦,儿孺旱阳,恐戄”,根据已有简文,可以将以上三简联在一起,但叶韵情况却有点複杂,歌与元为临韵,但与微韵所在的之部却相距较远。
例21、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欲听明面颊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微部),宜圆方首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耳齿口中囗,手囗足蹇隹一囗,囗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肺心肾藏中央脾(支部),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腹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胱回(微部),庛庇秃屡头伤斉(脂部),齮龁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肤(肤)膏肓乐府师(脂部),执囚东
以上五简均与身体髮肤有关。阜阳简C025:“疵疕秃瘻,齮龁痍伤,殴伐疻痏,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胅(此两字释文有误)”,据此可以将第四、五两枚简联在一起,然后根据文意将其他三简排在前面。先秦之、脂、微、支合韵,以上五简押之部韵。
例22、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爰磨次貤少巧功(东部),继续前图
阜阳简C010:“爰历次貤,继续前图,辅廑颗囗,軷儋囗屠,囗囗”,论者以为这是赵高《爰历篇》的首章,其说或确。本简首二字书为“爰磨”而非“爰历”,当属钞者笔误所致。
例23、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禹汤称不绝(月部),顡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厥怒佛曰(月部)
此简内容或与历史人物有关,“绝”“曰”二字古韵为之部月韵。《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斯坦因所获未刊汉文简牍》中也有类似的柿片:
2674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囗囗囗颛顼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2780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禹汤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3251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禹汤囗囗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胡平生先生疑其为《苍颉》之佚文[18],看来是不无道理的。
例24、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茐编为薄(鱼部),莞(筦)蒲閵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织
此简押鱼韵,其内容与前举例18诸简相关,韵脚也相合。
例25、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大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杠囗桯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安宜彊
此简押阳韵,韵脚与内容或与前举例17有关。
例26、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
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贵富万石君(文部),瞻被卑贱不
本简押文部韵。引人瞩目的是“万石君”三字,此人乃汉代文、景时期因“行过乎恭”而出名的石奋,《史记》《汉书》有传。《史记·万石君列传》记其行事曰:
(万石君)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廹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僕訢訢如也,唯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敎,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石)庆方为丞相,诸子孙为吏更至二千石者,十三人。[19]
父子五人皆官至二千石,故有“万石君”之称,而子孙中为官至二千石者,更多达十三人,也足见其“笃行君子”的品行之高和家风之淳。这种以温良恭让而立身处世并累世为达官的家族,在当时是有口皆碑的,甚至是世人效仿学法的榜样,所以编纂字书的人也将其事蹟撰为韵文,树立楷模,以广流传。
这枚简的重要价值还不祗如此。万石君为文、景时期之人,其子石庆等人又当汉武朝之重臣,石庆于太初二年卒于丞相任上,此时石氏一门官至二千石者多至十三人,其门荫可谓如日中天。这种德行既隆又得其位且长盛不衰的高门显宦,其门风余烈之广布郡国,乐为世人所称道,文人士大夫赞其功德而笔之于书,大概都需要一个时空上的汰选和社会心理的共识过程,所以其事功之广为流传乃至于妇孺皆知,必在武帝之后。于此可以推断,七言本水泉子汉简《苍颉篇》,其编纂上限必在汉武之后。
〈三〉、文字时或古体,书写颇多讹俗
《苍颉》之编,远承《史籀》,故其文字必多古体,即《汉志》所谓“《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20]。近世以来出土的《苍颉》残简,文字构形上时有古体,而书写风格上又颇多篆书圆转曲折牵引之法,方笔扁平的汉隶形体比较少见。本次水泉子所出《苍颉》新简,与同出的《日书》简在文字形体上就大为不同。《日书》简基本上是方笔扁平体的汉八分字体,即汉隶,而《苍颉》简的文字大都呈长方形或正方形,较少扁平形;用笔上圆笔多而方笔少,藏头回护多于折笔出锋,与篆书的用笔也较为接近;再从文字构形上分析,有些字形保留古意,甚至有些字的偏旁就是篆书的构形。这种字形应是汉代人对先秦古文字的简俗写法,即通常所谓的“隶古定”。
但是,秦汉之际正是我国汉字的剧烈演进时期,一字多形或字多讹俗的现像是普遍存在的,以至于影响到日常交流或官方文书,所以就有了正字的需要。班固说:“汉兴,萧何草律,亦着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21]但是,什么样的字在当时是正字,现在还不好说。简而言之,原因有三:第一,从战国以来,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愈演愈烈,秦王朝虽强力推行“书同文”之策,但由于享国日浅,其影响力定当有限;第二,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第三,秦汉之际文字丕变,隶俗之字为用日广,即使有好古之徒欲返之于苍颉、史籀,其事也势所不能。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至少在西汉平帝元始(西元1-6)年间大规模正字之前[22],文字的使用是缺乏一定之规的。出土秦汉文献中,一字多形或字多讹形者,比比皆是。至于上文所引万石君之子石建因为上书时将“马”字少写一笔而感到要大祸临头的人和事[23],毕竟少之又少。论者每引此例侈谈汉代的文字政策之严,殊不知太史公举此例正在描绘石建为人“恭而近伪”之情状。
四、篇名的认定和作者的推论
本批字书简中没有发现篇题,简背也没有发现任何文字,祗是在个别简的简端发现有墨书圆点,这或许是章节起首的标记。由于整批简的上端残损严重,关于分章的情况,目前所依据的主要就是章首标记和章末的记数之辞,“百五字”共出现了九次,这意味着该册《苍颉篇》至少应包括九章的内容,每章“百五字”,也符合我们统计的1000字之数。那么,我们为什么将其篇名定为《苍颉篇》呢?
我们第一遍粗略识读的时候,发现其有“以教后嗣”、“囗子承诏”、“勉力讽诵”、“汉兼天下”、“海内并厕”等文句,就初步判定这是《苍颉》遗文。后来我们又查阅了敦煌汉简、居延汉简、阜阳汉简等出土《苍颉篇》的内容,特别是参考了王国维、胡平生、张德芳等先生的研究论着,尝试着做了一些简文的联缀工作之后,发现它虽然与前此出土的《苍颉》遗文不尽相同,但祗要是能够对应的文句,还是以《苍颉篇》旧文为主,所不同者乃是将四言变为七言,增加了文字,顺次延伸扩展了文意,变换了韵脚。也就是说,虽然外在表现形式与已发现的《苍颉篇》遗简存在较大出入,但其核心内容仍以《苍颉篇》旧文为纲,编排次序也全依《苍颉篇》旧文篇章。
《汉志》于小学家着录李斯等人的《苍颉》一篇,扬雄的《苍颉训纂》一篇,杜林的《苍颉训纂》和《苍颉故》各一篇,凡四篇。目前可以确知的是,本次新出内容定非李斯《苍颉》之旧文,也不是汉初闾里书师合《苍颉》《爰曆》《博学》三篇而一的《苍颉篇》。班固在小学类叙录中又载:“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无複字。”[24]从严铁桥蒐辑的《凡将》佚文来看,确实是没有重複之字的[25],而已见《苍颉》遗文中重複之字又为数不少,所以《凡将篇》的可能性也就排除在外了。又“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成帝时,将作大匠李长作《元尚篇》,皆《苍颉》中正字也。”[26]可见这两篇都是选取《苍颉》中的常见字而重新编排的,《元尚》不存,《急就》有传本,包括后汉人增益的两章,共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比汉初合三篇为一的《苍颉篇》(五十五章,章六十字)竟少字一千有余,而且其排比文字的方式也迥异于《苍颉》,或三字,或七言,押韵情况又比较複杂,故而又可以将《元尚》和《急就》的可能性排除在外。
《汉志》又称:“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27]意谓扬子云选取甄别百家所记之字,顺次训释续编了《苍颉篇》,这裏的“顺续”就是对“训纂”的浅显说明。《说文·言部》:“训,说敎也”,魏张揖《广雅》:“训,顺也”,徐锴《说文繫传》卷五:“训者,顺其意以训之也”,《字彙》:“如某字释作某义,顺其义以训之也”。水泉子《苍颉篇》中凡是四言之后顺次增加的三字,正好就是“顺其义以训之”的训纂之言,而扬雄既是小学大家,又颇好古学,拟《周易》以作《太玄》,尊《论语》以撰《法言》,效《尔雅》以成《方言》,可谓有汉以来的模仿大家,故而水泉子《苍颉篇》极有可能就是扬雄的《苍颉训纂》。
又《汉书·杜邺传》:“邺少孤,其母张敞女。邺壮,从敞子吉学问,得其家书。……吉子竦又幼孤,从邺学问,亦着于世,尤长小学。邺子林,清静好古,亦有雅材,……其正文字过于邺、竦,故世言小学者由杜公。”[28]《汉志》小学类有杜林《苍颉训纂》一篇、《苍颉故》一篇,《后汉书》本传:“林少好学沉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河南郑兴、东海卫宏皆长于古学。兴尝师事刘歆,林既过之,欣然言曰:林得兴等固谐矣,使宏得林且有以益之。及宏见林,闇然而服。济南徐巡始师事宏,后皆更从林受学。林前于西州得漆书古文尚书一卷,常宝爱之,虽遭艰困,握持不离身,出以示宏等曰:林流离兵乱,常恐斯经将绝,何意东海卫子济南徐生复能传之,是道竟不坠于地矣。古文虽不合时务,然愿诸生无悔所学。宏、巡益重之,于是古文遂行。”[29]王国维先生说:“是林本小学家,又古文尚书家也。……《说文》引杜林说十六条,皆《苍颉训纂》《苍颉故》二书中语。然水部渭下引杜林说,《夏书》以为出鸟鼠山,是林固传古文尚书,不独漆书一卷矣。”[30]其《两汉古文家多小学家说》又谓:“后汉之末,视古文家与小学家为一。然此事自先汉已然。观两汉小学皆出古学家中,盖可识矣。原古学家之所以兼小学家者,当缘所传经本多用古文,其解经须得小学之助,其异字亦足供小学之资,故小学家多出其中,比而录之,亦学术沟通之林也。”[31]杜林既是古文经学家,又是小学大家,而且曾着《苍颉训纂》,所以七言本的《苍颉篇》出自杜林之手,也是有可能的。
又清代以来,辑佚家所辑《苍颉》佚文,除个别整句之外,均是单字及其训释,这些训释,应是《苍颉故》《苍颉解诂》或《三苍训诂》《三苍解诂》中的内容,不应是《苍颉训纂》的内容。不论是扬雄所作,还是杜林编纂,《苍颉训纂》就是“取其有用者,顺续《苍颉》”而编纂的新本《苍颉》,由四言增至七言,在字书的编纂史上,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水泉子汉简《苍颉篇》,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由小学大家将四言《苍颉》“训纂”为七言韵文的编排过程,它的确切名称就应该是《苍颉训纂》。只是为了慎重起见,避免不必要的恶意炒作,我们仍称其为《苍颉篇》,以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五、余论
如上所述,我们称水泉子汉简《苍颉篇》为《苍颉训纂》,将其作者推定为扬雄或杜林,目前还无法成为定谳。我们期待着大方之家的高明之见。例举的简文,允有释读不确之处,连同未曾刊布的简文,释读工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虽然此文是初步整理之作,但我们也可以由此略知水泉子汉简《苍颉篇》的巨大学术价值:
第一,是一种全新的《苍颉篇》版本,字数多,内容新。这一重大发现必将带来《苍颉篇》研究的新突破。
第二,对于重辑《苍颉篇》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本简中保留了大量的《苍颉》旧文,可以据此校勘已有《苍颉篇》之残简,特别是那些以前还不能确知为《苍颉篇》佚文的残简,比如在居延、敦煌简中,就可以重新辑出许多《苍颉篇》佚文。在此基础上,结合阜阳简,我们就可以进行残简的繫联,根据韵读情况,由单字到成句,由成句到篇章,失传千年之久的《苍颉篇》,其概貌或者可以有望呈现于世人。
第三,对于研究秦汉时期的语言文学,具有独特价值。《苍颉篇》以字义为类,同义字、近义字、反义字排在一起,构成双音节词,对于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更为通俗实用的材料。同时,由四言而七言,又是汉语史及文学史的重要现象,意义更为重大;
第四,对于书法艺术的研究来说,它既是早期的墨蹟,更是当时的写字教材,故其意义定当非同寻常;
第五,对于我国传统蒙学教材编纂的研究,意义也是巨大的。《苍颉》上承《史籀》,下启《急就》,有着数百年的流传史,其间又经小学大师训释修订,对字书编纂的影响力是巨大而久远的,在文字训释方面,也有着开启山林之功,对《说文解字》一系字书的编纂,也有一定影响;
第六,对于我们认识秦汉时期河西的文化教育,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行观点认为,河西自古为戎羌之地,自张骞凿空以来,始有汉文化的传入。但是从近百年来的河西考古发掘来看,恐怕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河西与中原地区早已有了实质性的交流。汉文化在河西的传播生根,实有重新考察之必要。水泉子汉简《苍颉篇》的时代虽然较晚,时代不会早于武帝时期,但也就是在这个过去认为汉文化并不够发达的地区,却出土了目前所见唯一的七言本《苍颉篇》,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假如当地的汉文化并不发达的话,怎么可能流传这样一部在中土并不流行且影响力有限的改编本呢?
总之,水泉子汉简是地处河西走廓腹地的永昌县境内首次出土的木简,也是作为简牍出土大省的甘肃省近年来在出土文献方面的又一次重要收穫。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这一工作纔刚刚开头,草创拙文,还乞高明教我。
附记:本文刊于《出土文献研究》第九辑(中华书局2010年)。
(编者按:[1]见《新中国的考古收穫》,页83,1961年;又《武威汉简》,1964年版。
[2]王充《论衡·量知篇》:“人未学问曰矇。矇者,竹木之类也。夫竹生于山,木长于林,未知所入。截竹为筒,破以为牒,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断木为椠,㭊之为板,力加刮削,乃成奏牍。夫竹木,麤苴之物也,彫琢刻削,乃成为器用,况人含天地之性,最为贵者乎?”黄晖《论衡校释》,页551,中华书局1990年版。
[3]阮元校刊《十三经注疏》,页1072上,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原文有讹脱,此据阮元《校勘记》改。
[4]王国维《简牍检署考》,胡平生、马月华校注本,页1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5]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彙编》,页33,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6]王国维《简牍检署考》,胡平生、马月华校注本,页38,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7]王国维《简牍检署考》,胡平生、马月华校注本,页6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8]郝懿行《尔雅义疏》上之四,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9月影印咸丰六年刻本。
[9]《颜氏家训》卷十七《书证篇》:“《苍颉篇》李斯所造,而云‘汉兼天下,海内并厕,豨黥韩覆,畔讨灭残’”。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页四八四,1993年12月版。
[10]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汉简研究文集》,页22,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11]阜阳汉简整理组《阜阳汉简〈苍颉篇〉》,《文物》1983年第2期,以下所引阜阳汉简《苍颉篇》均为同一出处。
[12]《居延新简》E.P.T50:10,页152,文物出版社,1990年7月版。按居延汉简中诸如“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云云者,其例实伙而不尟,此随举一枚,以见一斑。
[13]参看《史记·夏本纪》:“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及以下划分九州山川和规定献纳职贡之文。
[14]胡平生、韩自强《〈苍颉篇〉的初步研究》,《文物》1983年第2期,页38。
[15]胡平生《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斯坦因所获简牍中的〈苍颉篇〉残片研究》,《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斯坦因所获未刊汉文简牍·研究篇》页69,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16]参看顾炎武《音学五书·唐韵正》卷三,页258,中华书局1982年6月版。
[17]胡平生《汉简〈苍颉篇〉新资料的研究》,《简帛研究》第二辑,页345-346,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8]胡平生《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斯坦因所获简牍中的〈苍颉篇〉残片研究》,《英国国家图书馆藏斯坦因所获未刊汉文简牍·研究篇》页73,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19]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页2763-2768,中华书局点校本,1959年9月版。
[20]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彙编》,页95,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21]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彙编》,页91,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22]《汉书·艺文志》小学家叙隶谓:“至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这是明文记载的有汉一代的第一次大规模正字活动。
[23]《史记》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石)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字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中华书局点校本,页2766,1959年9月版。
[24]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彙编》,页94,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25]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卷二十二,页465,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横排铅印本。
[26]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彙编》,页94,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27]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彙编》,页94,中华书局1983年6月版。
[28]班固《汉书·谷永杜邺传》,页3473-3479,中华书局点校本,1962年6月版。
[29]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七《宣张二王杜郭吴承郑赵列传》,页934-939,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5月版。
[30]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七,页333-334,中华书局1959年6月版。
[31]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七,页331,中华书局1959年6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12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水泉子汉简七言本《苍颉篇》蠡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