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
《上博七·武王践阼》1号简记武王问师尚父之言曰:
不知黄帝、颛顼、尧、舜之道存乎?意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不可得而睹乎?
“存”本作“才”,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破读。[1]我们要讨论的是“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二字。在《上博(七)》出版之前,上海博物馆书法馆曾展出两枚《武王践阼》,包括上揭1号简,释文把“意”下之字释爲“几”,借爲“岂”。[2]廖名春先生认爲“几”当如字读,意近于“无”;“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是“丧”字省文,“几丧”即差不多完了。何有祖先生认爲“几”当改释爲“微”,指衰微、衰败。[3]《上博(七)·武王践阼》整理者把“意”下之字释爲“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读爲“微”;“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则径释爲“丧”,“微丧”指衰亡。[4]复旦读书会则把“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改释爲“几”,读爲“岂”,与上博书法馆展出的释文相同。陈伟、高佑仁先生皆从整理者释“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前者读“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丧”爲“微茫”,隐约暗昧之意;[5]后者读“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丧”爲“微亡”,指式微灭亡。[6]刘洪涛先生同意“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改释爲“几”,认爲今本“忽”与简本“丧”对应,当读爲“没”。[7]
按,从字形来看,“意”下之字释“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当无误,小龙先生已有详辨。[8]“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字作: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与楚简“丧”字各种繁简写法皆有异,[9]释“丧”可疑。《上博六·孔子见季桓子》25号有字作: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整理者亦径释爲“丧”。[10]陈剑先生则隶定爲“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11]较爲客观。“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当是“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字省体,与“嚣”字或省作“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见《说文》)同例。后世字书有“吂”字,《方言》卷十:“沅澧之间,凡相问而不知,答曰誺;使之而不肯,答曰吂。”郭璞注云:“音茫。”当是从“口”、“亡”声。“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可能都是“吂”字的异体,与“嘂”或作“叫”(见《说文》)同例。“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与传世本“忽”相当,疑可读爲“微忽”。“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属明母阳部,“忽”属晓母物部,声母方面明、晓二母关係密切,[12]如“忽”的声符“勿”就属明母;韵部方面“勿”与阳部字“网”可以相通。[13]故“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可读爲“忽”,正与今本对应。“微”与“忽”同义,古书有“微忽”之语,如《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微忽之言久而可复”,卢辩注:“谓微细及忽然之语。”俞樾《大戴礼记平议》云:[14]
“忽”亦“微”也。《孙子算经》曰:“蚕所吐丝爲忽,十忽爲秒。”是“忽”乃一丝之名,物之至微者。字亦作“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广雅·释诂》曰:“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微也。”曹宪音“忽”,是“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即“忽”也。《汉书·律曆志》曰:“无有忽微。”此云“微忽”,犹彼云“忽微”,二字一义,卢注失之。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七十七“两字一义而误解例”亦有考辨。[15]《汉书·律曆志》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忽微,若有若无,细于髮者也。谓正声无有残分也。”简文“微忽”当即《文王官人》“微忽”,指事物微细难辨的性质。《春秋繁露·官制象天》:“人之与天多此类者,而皆微忽,不可不察也。”“微忽”者难察,故简文云“微忽不可得而睹乎”。既问存乎,又问或虽存而微忽难睹乎,其辞气似较“丧”、“没”更爲顺适。
(编者按:[1]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上博七•武王践阼〉校读》,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12月30日。下引复旦读书会的意见出处同此。
[2]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武王践阼〉篇管窥》,《新出楚简试论》,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第261页。下引廖氏说出处同此。
[3]何有祖:《上博简〈武王践阼〉初读》,简帛网2007年12月4日。
[4]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52页。
[5]陈伟:《读〈武王践阼〉小劄》,简帛网2008年12月31日。
[6]高佑仁:《也谈〈武王践阼〉简1之“微丧”》,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年1月13日。
[7]刘洪涛:《用简本校读传本〈武王践阼〉》,简帛网2009年3月3日。
[8]小龙:《也说“几”、“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
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9年1月2日。
[9]参看李守奎:《楚文字编》,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9页。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编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作家出版社2007年,第66页。
[10]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23页。
[11]陈剑:《〈上博(六)·孔子见季桓子〉重编新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2008年3月22日。
[12]参看徐莉莉:《论中古“明”“晓”二母在上古的关係》,《华东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6期。
[13]高亨纂着、董治安整理:《古字通假会典》,齐鲁书社1989年,第320、928页。
[14]方向东:《大戴礼记汇校集解》引,中华书局2008年,第1064页。
[15]俞樾等:《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2005年,第141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222.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武王践阼》“微忽”试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