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上海)
清华大学所藏竹书《保训》一篇,已刊布于《文物》2009年第6期。上甲微“矵中于河”云云,至今尚无信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所作释文,[1]将“矵”隶古定为“叚”,读为“假”。此殆以汲冢竹书所云上甲微假师河伯之故,比其文而释。
“矵”字,亦见于上海博物馆藏竹书《孔子见季桓子》,其辞曰:“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民之行也,好矵媺为□”。另外,竹书《容成氏》曰:“德惠而不[矵贝]”,其末字从“矵”。竹书《吴命》曰:“故用使其三臣,毋敢有迟速之期,敢告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日”,[2]其末二字与“矵”近似。
检古字书,若《说文》、《汗简》、《古文四声韵》,皆未见“矵”字。《龙龛手鑒》、《四声篇海》、《正字通》有之,乃“砌”字俗体,此不足为据。
按《古文四声韵·卷五》“铎韵”所引《义云章》与李商隐《字略》“锷”字,可知“矵”与“[各刀]”声同可通。“[各刀]”字《说文》无,惟《义云章》有之,见《汗简·上之二》“刀属”、《古文四声韵·卷五》“铎韵”。黄锡全《汉简注释》引《广雅》、《一切经音义》谓为“铬”字,然于上引竹书文例颇难通释。《说文》“[咢刀]”字籀文与《字略》“锷”字形同,各声。然则,竹书“矵”字何读,当由各、咢声求之。
与竹书《容成氏》“德惠而不[矵贝]”文例最为相近者,乃《论语·尧曰》“君子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何晏集解引王肃云:“利民在政,无费于材。”按费与弗、拂可通假。《说文》云:“弗,挢也,从韦省。”矫过为弼,故“弼”之古文或从“弗”。《汉书·五行志》“君臣故弼,兹为悖”,注云:“犹相戾也”。是知《论语》:“惠而不费”者,谓君子因民所利而不悖戾也,犹《保训》言舜“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3]
按咢所从之“屰”,有不顺之义。而咢声之字,如“遌”即或作迕、逜,其义与悖戾相近。《荀子·臣道》云:“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挢拂”,其“无挢拂”乃上从暴君,与《尧曰》下因庶民取捨不同。以其文比读《容成氏》“德惠而不[矵贝],……如是而不可,然后从而攻之”,惟读为“遌”,其音义始适。郭店竹书《语丛四》亦有“[矵贝]”字,惟文辞难解,无法臆测。
竹书《孔子见季桓子》“好矵媺为□”,其文辞虽有缺落,然陈剑以此句属上读,并释“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民”为邪民。[4]其“矵”,亦非悖戾不能说之。
《尔雅·释诂》曰:“遘、逢、遇、遌,见也”。“遇”者,于《周礼·大宗伯》乃“冬见”之名。按四时之觐,皆有专名,散见则通。《仪礼·觐礼》曰:“天子使大夫戒曰:‘某日,伯父帅乃初事’。”贾公彦疏云:“天子使大夫戒侯氏期日,使行觐礼。”期择吉日而行礼,此已见于《士冠礼》,其余可推知。张崇礼认为,《吴命》“自曙日以往必五六日,皆敝邑之期也”与“敢告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日”前后相应。[5]则《吴命》“敢告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日”,当读“遌”为允,亦期日也。
上甲微“矵中于河”,余意当读为哗讼之“咢”。其字或作“谔”,故训多释为“直言”。上甲微为其父王亥复仇,其事犹《元史·太祖本纪》汪罕遣使来曰:“乃蛮不道,掠我人民,太子有四良将,能假我以雪耻乎?”而中心《释文》说为“假中于河”,虽不适于“矵”字形音,然《尚书》“假”字经师多训为“格”,“格”亦有“正”义,与“谔”相近。
至如“追中于河”者,或从《周礼·追师》郑玄注,释“追”为治也。《保训》所述上甲微“遌中”、“追中”之事,苦无文献可资详证。故略陈陋说,以期抛砖引玉耳。
附记:按《说文》、《汉简》、《古文四声韵》“石”之古文字形,其“厂”下皆作二划者。作一划者,则为“后”字。而“后”之古文“厂”下亦有作二划者,如宋绍兴乙丑齐安郡学本《集古文韵·卷三·厚部》所录“诟”字(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新集古文四声韵·卷三》宋刻本,此字形引自《徐邈集》)、“厚”字(其字形引自《古尚书》),但此例甚少。按经籍“后”声之字,如“逅”、“姤”,或作“遘”、“媾”。篝者笿也、络也(见《说文》、《楚辞·招魂》王逸注)。然则竹书“矵”、“[矵见]”、“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
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诸字,或为从“后”乎?记以备考。
※陋文初稿草成后,蒙网友“一上示三王”批评指正,遂加改写,成今面目。谨致谢忱。
同月廿一日修改
(编者按:[1]简称中心《释文》。
[2]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读书会所释,见该中心网站。
[3]见中心《释文》。
[4]陈剑:《〈上博(六)·孔子见季桓子〉重编新释》,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首发,2008年3月22日
[5]张崇礼:《释〈吴命〉的“度日”》,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首发,2009年1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4236.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保训》上甲微“矵中于河”平议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