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读书-释“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释“忧”


(首发)
新出上博五《三德》篇11号简有一字,原图版作:
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
原释为“羞”,注云:“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疑读为羞(羞是心母幽部字,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与憂所从相同,疑是影母幽部字,读音相近),与上‘耻’字互文。”周波先生提出质疑,曰[1]:
整理者读“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为“羞”恐不可信。我们以为其字当与郭店《语丛一》简110 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语丛一》简50 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同。郭店此二字隶定分别作“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此即《说文》“色”字古文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在简文中皆读为本字。《三德》简11 “贫”前一字当分析为从“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从“矢”,“矢”,当是“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之省简;“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为《说文》“首”之古文。而“页”、“首”本一字,古文字“首”亦常写作“页”,所以“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当即“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之省体。“疑”,“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 皆从“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得声,古音接近。……《三德》简11所见之“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亦当读为“疑”,则又可为陈说添一新证。“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疑)”,疑忌。“毋疑贫”指不要疑忌穷人。
周波先生所论颇有新意,但于文意则仍有未安。按:此字分析从页从矢,大概可以,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谓的“矢”实不能独立构形,当与其上部的“页”整合成一独体字。我们怀疑可释为“憂”。[2]现在拟从“疑”字说起。《说文》“疑,惑也。”楚简读作“疑”的字作:
A.上博《缁衣》22号简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上博《缁衣》3号简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说文》“色”字古文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
B.上博《缁衣》2号简、郭店《语丛二》49号简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
C.郭店《语丛一》简50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语丛一》简110。
D.郭店语丛二36号简 郭店语丛二37号简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
E.郭店《语丛四》15号简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 上博《孔子诗论》8号简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
A、B两型皆从“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声,与“疑”之本字关系密切。不过“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下部所从有别:A型下部作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B两型则简省作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
C型两“色”字,各家分别隶作“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3],谓皆用作“色”字。陈剑先生进而将《论语·乡党》之“色斯举矣”读作“疑斯举矣”。[4]C型两“色”字当分析为从“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声。其左下部所从作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D型则变化更甚,作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而E型则从“矣”声,或矢上所从已声化为“以”。“矣”、“疑”上古皆为之部字,且为疑、匣邻纽,通作当无问题。
通过对“疑”字略作分析,我们发现“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的上部变化较少(表意部分),而不起主要作用的下部则存在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之变化。这种变化说到底是对某一形体作正剖面与侧剖面之转换,由于只是对声符中的非表意部分作局部调整,所以并不都会改变声符的性质。此种现象在战国文字中颇有其例,《战国文字通论》第四章中所举“敬”字即是如此。[5]若此种对应关系可靠,楚简中可与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对应的当为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憂,郭店《唐虞之道》16号简)。下面试从“憂”字造字本义来分析两者关系。
《说文》:“憂,愁也,从心从页。”徐锴曰:“憂形于颜面,故从页。”通过观察楚简“憂”字,《说文》分析字形当不误。但徐锴所说“憂形于颜面”似更接近于造字本义。即通过颜面上的变化来突出内心之“憂”,即为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字。其下部之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变为“人”形,连带着上部所从“首”一起变作“页”,并附加“心”为义符,与“页”构成一个整体,以表达内心之“憂”。
总之,字当释为“憂”。“憂贫”一词见于典籍,指以己身货财少而为憂。《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贫也。’”《国语·晋语》“叔向见韩宣子”章:“叔向见韩宣子,宣子憂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懐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简文此处用“毋”字句排比所当为之事,当属褒义。“毋憂贫”,指毋以财货不足为憂。放在《三德》强调“德”的大背景下看,“毋憂贫”言外之意当指应以德之不足为憂。
附记:小文草成后,得到陈伟老师的指教。谨致谢忱。
(编者按:[1]周波:《上博五札记(三则)》,简帛网2006年2月26日。
[2]本文采用简体。但因字形分析需要,“憂”皆作繁体。
[3]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93页;陈斯鹏:《郭店楚简解读四则》,《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中华书局2002年,第411-412页;李守奎:《说文古文与楚文字互证三则》, 《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辑,第468-472页;李家浩:《郭店楚简文字考释三篇》之第一篇《郭店楚墓竹简中的“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字及从“读书-释“忧”
读书-释“忧””之字》,未刊稿。此转引自陈剑先生文章后面的注释。参陈剑:《据战国竹简文字校读古书两则》,《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发行2003年。
[4]陈剑:《据战国竹简文字校读古书两则》,《第四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究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发行2003年。
[5]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31页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1/05/515032.html

以上是关于读书-释“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