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6数据参数简介,图片,造价
歼-6英文名称:J-6
类 型:歼击机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研发单位:沈阳飞机厂
歼6战机为中国自主生产第一代超音速战机,从1964年到1968年,歼6战机共击落20多架各型战机,而自己没有一架被击落。歼-6战机是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而发展的,1958年初开始研制,1960年投入批生产,1964年,首批歼-6战斗机交付中国空军使用。2010年6月12日,国产歼6飞机正式退出空军编制序列。
性能参数
概观
载员1人
机身长14.64米
机高3.89,米
翼展9米
翼面积25平方米
全重8644千克
技术数据
实用升限17900米
设计升限10000米
最大速度每小时1415公里
巡航速度每小时900公里
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1490公里
最大航程1690公里 带副油箱2200公里
活动半径680公里
续航时间2.03小时
最大起飞重量8824千克
武器装备
30mm机炮3座
可挂载副油箱2
可挂载武器空空导弹、炸弹、火箭弹
载弹重500公斤
研发历程
歼6家族
歼-6基本型
歼-6甲:全天候战斗机,即米格-19P,头部机炮取消,可带两枚霹雳-1空空导弹,空速管在右翼尖。进气道上端和隔板中央加装了RP-1测距雷达(搜索距离2千米),54年7月首飞,55年开始大量生产。甲型是由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于1958年开始,同时仿照米格-19波型研制的。后因质量问题,于1974年移交贵州飞机厂重新研制,并在1975年12月首飞。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发动机,单台推力25.497千牛,加力推力31.871千牛。1958年,我国在引进米格-19歼击机的同时,引进了苏制K-5M型空空导弹。这种在当时处于领先水平的导弹可全天候使用。缺点是无线电驾束制导体式较为原始,难以跟踪具有较佳机动能力的飞机,只适合攻击轰炸机等大型飞机。米格-19或歼6歼击机的翼下可挂4枚K-5,导弹采用尾追攻击,通常一次发射2枚,以保证命中。
歼-6I
歼-6I:于1966年研制成功,为高空截击型,提高了升限,三航炮,进气口有铝制整流锥。换装了推力更大的涡喷6甲发动机,增大了机翼和襟翼的面积,减少了不必要的设备和结构重量,取消了翼根航炮,只保留了机头右下方的1门。由沈阳飞机厂研制。
歼-6II
歼-6II是歼-6I进一步发展的昼间高空截击型。该型出现的原因仍然是打击美高空无人侦察机,且由此可知歼-6I的改装效果不彰。
歼-6II的主要特点是:改进进气系统,自59式之后首次在歼-6上加装可调激波锥,改善高速条件下的进气效率并减小阻力;进气口唇口半径减小,增加8个辅助进气门(由此推测进气道捕获面积有所减小);发动机仍采用加大推力的涡喷-6甲;由于歼-6I仅装备1门30毫米航炮,火力不足,因此在机头左下方增加1门23毫米航炮;有文章称该机可以加装两枚空空导弹,但未见其它资料或照片证实;此外,歼-6II也沿用了歼-6I的方法,拆除不必要的照相枪、信号枪等设备,以求减轻重量。
1969年,沈阳飞机厂开始改进研制歼-6II。当年3月25日,歼-6II首次试飞成功。该机仅生产2架,至1980年退役。就当年的实际情况来看,1968 年美国停炸北越,1969年打击美高空无人侦察机的战斗已接近尾声,至1969年底美军即停止了使用无人侦察机侦察我西南边境的行动。因此歼-6II改进的进展虽快,但服役时已几无用武之地。
歼-6III
歼-6Ⅱ:1969年3月25日首飞,用于高空高速拦截,实用升限17500米。机炮配置改为两门机身炮,进气道中央有可调整流锥,机头有8个辅助进气门。进一步扩大机翼面积,减轻了结构重量。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甲,推力29.42千牛,最大速度1548千米/时。
歼-6IIIG
沈阳飞机厂针对歼-6III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改进设计型号。1974年5月开始研制,1975年8月1日首飞成功。仅生产2架(*)原型机。后歼-6IIIG的编号赋予按照该型号标准进行改进的歼-6III飞机。
歼-6IIIG的主要特点是:前机身长度比歼-6III增加375毫米;航炮配置不变,但增加翼尖导弹挂架,可以挂装霹雳-2号导弹;采用零高度低速度火箭弹射座椅。
歼-6IV
歼-6IV是沈阳飞机厂1970年开始设计的夜间截击型。1970年9月首飞,1971~1974年共生产7架。
歼-6IV主要特点是:进气口唇口半径减小,捕获面积增大;机头延长,按照歼-6甲的模式布置分体式雷达;拆除机身航炮,仅保留两门翼根航炮;机翼采用歼-6III的机翼;没有关于发动机的记载,但按常理推测应为涡喷-6甲。
从改进特点看,歼-6IV主要针对目标是夜间高空侦察机。但从产量和新歼-6甲的出现看,歼-6IV并未令空军满意。
歼侦-6
歼侦-6 属于战术侦察机,用于对浅近纵深、宽大正面目标进行照相侦察,获取战役战术情报。
中国空军侦察航空兵当时多采用现役飞机改装的方式获得侦察平台。在1953年前主要使用拉-11,1954~1955 年更新为米格-15,1956年后增加了伊尔-28P。歼-6服役后,以其高速度成为改装侦察机的首选。
沈阳飞机厂改装出的第一批歼侦-6(中低空昼夜侦察型)于1967年7月并装备部队。根据部队要求,沈阳飞机厂继续改装歼侦-6高空昼间侦察型。该型机1971年4月2日由刘建凡操纵完成首飞,后装备部队。1975年,歼侦-6高/中低空两用侦察型试飞成功并装备部队。(有资料称,上述3型改装机仍称歼-6——笔者注)
1976年1月,沈阳飞机厂按照上级指示开始研制全新的歼侦-6,而不是利用歼-6机体作改装。新的歼侦-6机体结构、系统设备原则上采用两用侦察型方案。1976年12月歼侦-6设计定型。
歼侦-6的主要特点是:保留歼-6的基本设计,但在机腹下增加侦察设备舱(凸出机身外),以安装航空侦察相机;2门翼根航炮保留,但拆除机身左下那门航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