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止盗的方法

唐太宗论止盗

《唐太宗论止盗》一文出自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传当时的唐朝鸡鸣狗盗之徒甚多,百姓家家户户都担心夜里有小偷来偷东西,为了治理这一社会问题,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商讨“止盗”的方法。

唐太宗图片

唐太宗图片

唐太宗问群臣要如何解决盗贼猖獗这个问题,有的大臣主张用严厉的刑罚来处罚被抓住的盗贼。唐太宗认为:百姓中之所以会有人去做盗贼,是生活所迫,是因为国家不够富裕,是因为贪官污吏太多。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贪官,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百姓人人都有余粮,吃得饱,穿得暖,那么鸡鸣狗盗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自此,唐太宗开始自上而下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上,开始节俭以减少开支,惩治贪官,君主不骄奢淫逸,做官的清廉,百姓自然不用多交赋税来供养这些人;对下减轻百姓的赋税及劳役,兵役,百姓生活富足,自然不用以偷盗为生。推行这些政策几年后,唐朝社会治安秩序井然,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可见唐太宗推行的这些政策是从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后来唐太宗常对身边的侍卫说:自己不敢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因为君主的欲望通常都要百姓来承担,国以民为本,剥削百姓供养君主,国家也会随之衰弱的呀!后人将唐太宗止盗的理论记录下来,《唐太宗论止盗》成为了历代君王拜读的治国之道。

唐太宗之后的皇帝

唐太宗之后的皇帝,如果算上武则天的话,应该是有19位皇帝的。如果说传位的话,唐太宗之后的皇帝,最近的一个算是他第九个儿子李治,正是这位唐高宗李治一不小心把李家天下给了武则天。

李治与武则天剧照

李治与武则天剧照

李治是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因为他哥哥李承乾和李泰都被废了,李世民就立他为太子了。应该说一开始李治还是个根正苗红的优秀继承者的,他奉行父亲留下的制度,唐朝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而且还平定了农民起义。李治重新建立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唐代版图也在高宗手上达到最大。应该说高宗还是有心治理国家的,也知人善用。

只是他娶了武则天,之后武则天一步步干政,直到高宗去世,武则天正式登上帝位。这位女皇帝前期政绩还是不错的,改国号为周,应该说武则天凭借自己的手段登上了皇位,她迅速的剪除李唐王朝的人员。武则天在位期间,平定了安西四镇,使得安西四镇一直到唐玄宗时都平安无事。她把武家的祖宗都抬高了一下,然后把李家的各位王室人员都贬了。武则天甚至动过要立武三思为太子的念想,结果听大臣一分析,侄子究竟不如儿子靠谱,还是让自己儿子当皇帝了。

唐太宗之后的皇帝中,算是这两位跟他关系最深厚,贞观之治虽然不在了,高宗和武则天也没让李家天下落入他人之手,也算是李世民的一点安慰了。

唐太宗被称为

唐朝时,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表现出北方各民族和西域首领对唐太宗的尊重。北方最早以游牧民族为主,在他们的传统里尚武,性格比较强悍,“可汗”这一称呼最早是用于对部落首领的尊称。

松赞干布求亲图

松赞干布求亲图

发展到后来,只称呼所有部落总首领为“可汗”或者“大汗”,各个小部落首领只称为汗。但是游牧民族对于自己强劲的敌人或者自己臣服的人也称作“可汗”,他们崇拜强者,所以太宗才会被他们称为“天可汗”,表达他们对唐太宗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