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是豪爽大方的,孔子曾经问子路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跟我的好朋友一起享用我的好车,好衣服,即使是弄坏了也无所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是喜欢交朋友的,当然这是子路的志向,也就是说还没有实现。但是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的为人。
子路是勇敢的,孔子对于子路是非常了解的,所以孔子说“由也好勇过我”。我想孔子一定是一个勇敢的人,而孔子却评价子路的勇敢超过了自己,所以子路一定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
子路也是好学并且勇于实践的,子路经常问孔子一些问题,并且《论语》中说子路“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从这里可以看出子路并不是死读书的一个人,是积极的实践的,对于不能及时实践的知识并不希望听到,因为不能实践听到了会觉得内疚。
子路是一个直爽的人,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子路曾经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子路是一个丝毫不矫揉造作的人,一个非常率真的人。另外,子路可以说是唯一一个敢于顶撞孔子的弟子,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到起直爽的性格。
子路又是一个迂腐的人,这一点从子路之死就可以看到,明明知道自己去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却还是去送死,在其与敌人战斗的时候竟然看重君子的帽子,而不去关注君子的性命,死的那么惨烈,让人叹息。
子路怎么死的
子路是勇猛的,也是伉直的,是豪爽的,也是仗义的,但是就其死因来说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值得,所以后世对于子路的评价是,子路多少有点有勇无谋,子路的形象可以说代表了当时的一大部分士,其死亡更是代表了当时士的死法,“士为知己者死”。甚至是死亡的时候也不能违背君子之道,让人感觉多少有点中了“君子”的毒。
子路之死
《史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子路的死亡。卫灵公的时候,卫灵公有一个妖冶的女人,与太子蒯聩有染,太子蒯聩害怕被诛杀,所以逃亡在外,于是卫灵公死了之后,蒯聩的儿子姬辄被拥立为国君,就是卫出公,卫出公继位后丝毫没有将国君的位置让给自己的父亲的想法,并且对逃亡在外的父亲没有任何的表示。十二年后,蒯聩越想越觉得心理难以平衡,于是悄悄的回到卫国,与大夫孔悝一起发动政变,赶走了儿子卫出公。子路听说了这件事非常的气愤,于是赶去城里要求国君不要用参与政变的孔悝,甚至在被拒绝后,要放火烧国君与孔悝站立的高台,于是蒯聩让石乞、壶黶攻击子路,子路以一当二进行战斗,战斗中帽子的带子被割断,帽子掉在了地上,本来子路可以不管帽子继续战斗,但是子路却停止了战斗,弯腰捡起帽子,并且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因为捡帽子,子路被杀死了,子路死后被砍成了肉泥,死的实在是太惨了。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了政变,哭道:“子路死矣!”可见对其学生是非常了解的。
子路的死有点不值得,所以我们觉得子路有点迂腐,如果说这就是子路追求的君子之道,那么一定是君子之道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