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受牛的小故事介绍

子路受牛

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中比较受孔子喜欢的一个学生,孔子非常了解子路的性情,在对其教育的时候因材施教,根据其性情做出适合的教育方式,同时孔子也是一个智者,能够根据事情的发展做出最有利于事情后续发展的选择,这从下面我们将要讲到的一个小故事就可见一斑。

子路受牛

子路受牛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子路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发现一个人掉到了水里,于是子路立即跳到水中将这个人救了上来,这个人为了感谢子路的救命之恩,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高高兴兴的接受了,并且将牛牵回来给孔子看,讲述了自己救人的经过。很多人都觉得子路救人是做好事,但是接受别人的牛非常不妥。孔子却说:“鲁人必多拯人于溺矣!”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价值观,也可以看到孔子看得比较远,对于孔子来说子路接受牛要好过不接受牛。因为子路做了好事就应该得到好报,所以接受别人的酬谢是理所当然的,子路自己又没有要求别人给他牛,别人自动的献出来的,是对子路行为的肯定。同时接受牛对于子路来说是一个赞扬,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子路的善行,同时给与牛是被救者的选择,是符合被救者的价值观的,所以接受更好。同时接受牛之后这件事可以传的更加的远,这样就使得那些想要获得报酬的人觉得救人是可以有报酬的,是可能会获得一头牛的,所以在遇到溺水的人的时候就会积极的去拯救,从转化社会风气的方面来讲,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是非常有好处的。

很多人都在谴责子路,可是孔子却从这件事的社会意义上考虑,肯定了子路的行为,可见孔子看得比较远,比较深。

子路问成人

子路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虽然心机不深,虽然称不上是智勇双全,但是子路勇敢豪爽,向往着君子之道,向往着做一个完美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子路自己并不是很清楚,或者是心里有一个标准但是有点拿不准,所以子路去问自己的老师,于是就有了《论语》中的小故事《子路问成人》。

孔子画像

孔子画像

子路问老师孔子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完美的人呢?孔子总结说,一个完美的人需要具备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和冉求的多才多艺,这样的人才是完美的。但是完美的人也完全没有必要那样,只需要在看到钱财利益的时候能够想到义,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去退缩,甚至是不惜牺牲生命,约定的事情和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守信,能够做到以上几点的就可以称为一个完美的人了。

孔子在说到一个完美的人的时候并没有采用遥不可及的标尺,而是将普通人完全能够做到的一些标准作为完美的人的定义,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的理想非常的现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看那些标准是多么容易做到,当看到金钱的时候,要想到这些钱拿了是不是不义之财,会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这就可以了,当出现危险的时候可以挺身而出,与人有约一定要守信,这些事情是多么容易做到的啊,所以每个人在做到这些的时候都可以在心里奖励自己一下,我是一个完美的人了!多么让人开心!

子路问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孔子与学生积极的奔走在各个诸侯国,大力的宣传儒家的学说,希望可以找到能够推行儒家学说的地方,但是当时正当乱世,权臣当道,诸侯的地位岌岌可危,当权者只知道崇尚武力,不知道寻求君子之道。所以孔子失败了,从下面这则小故事就可以见到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