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黄道婆原名叫什么 黄道婆墓在哪里(3)

黄道婆纺织技术

说到纺织技术,我们第一能想到什么呢,小编想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还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是故事始终是故事,现实都是很骨感的。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在纺织技术上做出卓越贡献的另一位“织女”—黄道婆。

黄道婆纺织塑像

黄道婆纺织塑像

黄道婆出生在长江之滨的一个困苦家庭中,日子本就难过,亲人还相继去世,对于年纪还很小的黄道婆来说,就是雪上加霜,没有任何技艺或能力的黄道婆开始努力学习。但是要想精通技艺,都是需要多年的练习的,所以面对新学习纺织技术,黄道婆并没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棉花弹不好,布也织不好,但是小黄道婆并没灰心。一有时间便努力练习,钻研。善于思考的黄道婆发现,现在人们都是用手一颗颗的剥棉花,太浪费时间,而且弹棉花的线就一尺多长,很多很多的问题,黄道婆认为都应该改进,但是苦于当时长江之滨的纺织技术并不纯熟,黄道婆也找不出解决办法。

后来因为一系列原因,黄道婆去到纺织技术发达的闽广地区,学习当地的技术。当地的人毫不在意黄道婆是外面的人,把自己的技术悉数教给黄道婆。黄道婆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思考进行改进。在黎族的三十年里,黄道婆的纺织技术已相当纯熟,在家乡安定下来后,回到家乡将自己的这些技术传给后人。

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

中国古代历来传承着男耕女织的社会结构,这种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持续到元代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女性纺织业的形式与内容却因为一个女性人物而发生着悄然的改变,这个人就是黄道婆。

黄道婆教授乡亲新纺织技术

黄道婆教授乡亲新纺织技术

古时候,原本只有丝纺织与麻纺织,富贵人家通常穿顺滑轻薄的丝绸,而它昂贵的价格对寻常百姓而言则是完全无力负担的,因此大多数人民只能穿又糙又重还不透气的麻布,穿在身上十分难受,而如今我们能穿上舒适的棉布,则是得益于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造福于大众,使元大妇女的麻纺织逐渐转变为棉纺织,使我国古代的棉纺织技术迈进了一大步。

当年的黄道婆从夫家逃出,来到遥远的海南学习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她勤奋刻苦,熟悉了所有工具,织布如梭,最终回到故土。老年的她将学到的手艺交给乡亲妇女们,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革纺织工具,制造了新型的擀、弹、纺、织众工具,革新了沪地棉纺织的旧貌。

首先,黄道婆创造了新的擀籽法,使妇女不用辛苦地用手指一粒一粒剥,而是借用小铁棍,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后来,为了使擀籽能够更快一些,她借用脚踏车原理,制造了轧棉机。此外,她还将一尺长的小弓加为四尺多,弓弦以绳替弦,不再用手指拨弦,而是用棒椎击,弹起棉花来又快又松,还十分干净。还有三锭脚纺车、织布机以及染色工艺,等等诸多方面都幸亏了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使整个社会的棉纺织面貌焕然一新。

黄道婆的精神

有的人满腹私心,只一心向社会索取,他们人虽活着,却有如死去一般;而有的人终身奋发向上,一心为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努力,即便他们的生命停止了,但其精神却永远留在大家心中。而黄道婆就是后者,黄道婆的精神是我们全社会不断前进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