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历史介绍 利比亚国旗 利比亚历史人口数 利比亚内战介绍(2)

虽然齐里王朝对的黎波里塔尼亚的统治十分短暂,且早在1001年柏柏尔人的Khazrunthe部落就已脱离,他们对的黎波里塔尼亚的统治一直维持到1146年该地区被西西里的诺曼人占领,直至1159年,摩洛哥穆瓦希德领袖阿卜杜勒·慕敏将的黎波里从欧洲统治者的手中夺回,接下来的50年中,在的黎波里塔尼亚,穆瓦希德统治者和加尼亚族叛乱者之间爆发了数不清战争。

1207年-1221年,穆瓦希德王朝的总督穆罕穆迪·本·阿布·哈夫斯统治着利比亚,直到脱离穆瓦希德独立,建立了突尼斯哈夫斯王朝。

哈夫斯王朝统治的黎波里塔尼亚近300年时间,与欧洲的城邦国家建立了重要的贸易关系,哈夫斯统治者们同时也积极鼓励艺术、文学、建筑学和学术的发展,定居利比亚的艾哈迈德·扎鲁克就是一位该时期的著名伊斯兰学者。

然而到了16世纪,哈夫斯王朝在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的权力斗争中越陷越深,在的黎波里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于1510年成功入侵并易手圣约翰骑士团之后,奥斯曼的海军将领希南帕夏于1551年最终控制了利比亚。

6、奥斯曼时期

在16世纪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成功入侵利比亚之后,国王查理五世将该地的防务委托给了马耳他圣约翰骑士团,通过吸收马格里布沿海蔓延开来的海盗,像巴巴罗萨和他的继任者那样的投机者也加强了奥斯曼帝国对马格里布中心地区的控制。

1551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希南帕夏的率领下攻占了的黎波里,次年,他的继任者图尔吉特·雷斯被授以的黎波里贝伊头衔,并于1556年升为的黎波里帕夏,作为帕夏,雷斯装饰并建设了的黎波里,使其成为北非海岸上最显赫的城市之一,到1565年,的黎波里的行政长官由一位君士坦丁堡的苏丹任命的帕夏担任。

在1580年代,费赞的统治者向苏丹效忠,虽然奥斯曼当局在昔兰尼加缺席,但16世纪开始,就有一个贝伊作为的黎波里政府的代表常驻班加西。

实权有时取决于帕夏的土耳其新军部队,奥斯曼的禁卫军是一个自治的军事组织,有时帕夏的权利则会被削弱,成为名义上的首长,兵变和政变频繁发生,在1611年,众戴伊们发动了反对帕夏的政变,戴伊苏莱曼·赛法尔被任命为政府首脑。

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间,事实上是一系列的戴伊们统治着的黎波里塔尼亚,其中有的戴伊仅仅统治了几周,而且有时执政的戴伊也是摄政帕夏,由戴伊支配的执行当局在内部事务上拥有自主权,并且虽然在土耳其新军部队新兵招募上依赖于土耳其苏丹,但其政府还是进行着几乎独立的外交政策,最重要的两个戴伊是1631年-1649年执政的穆罕默德·萨基兹利和1649年-1672年执政的奥斯曼·萨基兹利,同时也是帕夏的他们事实上统治了该地区。[22]奥斯曼·萨基兹利还统治着昔兰尼加。

17世纪末,在奥斯曼的黎波里塔尼亚(后来的的黎波里塔尼亚省)仅拥有3万多人口的的黎波里在规模上算得上城市,的黎波里的大部分居民都是当时的阿拉伯城市居民摩尔人,数百名土耳其人和变节者构成了统治的上层,其中很多是被称为“寇尔斡里斯人”的土阿混血儿,他们获得了当地人的认同和尊重,犹太人和摩里斯科人商人和工匠在的黎波里也很活跃,甚至少量的欧洲商人也会光顾这座城市。欧洲奴隶和来自苏丹的黑人奴隶也是的黎波里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特色。

1551年,图尔古特·雷斯奴役马耳他岛屿戈佐几乎全部人口,将大约6300名奴隶掠到了利比亚,最明显的奴隶制活动是对通过跨撒哈拉贸易路线得到的非洲黑人的奴役,尽管的黎波里的奴隶贸易在1853年就被正式废除,但实际上它一直持续到1890年代。

由于缺乏奥斯曼政府的指挥,的黎波里陷入一年多的军事混乱与动荡,政变频发,甚至有的政变仅发生几天后就被另一场政变推翻,其中一次政变是由土耳其人官员艾哈迈德·卡拉曼里领导的,建立的卡拉曼里王朝从1711年到大致1835年统治着的黎波里塔尼亚,且到了18世纪中叶,对昔兰尼加和费赞也具有影响力。

艾哈迈德出身土耳其新军,是一个很受欢迎的骑兵军官,1711年,他通过谋杀奥斯曼的的黎波里塔尼亚戴伊获得了权利,在说服奥斯曼苏丹艾哈迈德三世承认后,艾哈迈德自己成了帕夏,而他的地位也可以世袭,尽管的黎波里塔尼亚依然向奥斯曼君主进贤微薄的贡品,但它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艾哈迈德极大的发展了他城市的经济,尤其是凭借地中海重要航线上海盗的活动获益极大,希望船只免受海盗劫掠的国民们被迫向帕夏进献贡品,艾哈迈德的继任者们要比他自己无能得多,然而,该地区脆弱的实力平衡使卡拉曼里王朝度过了几次王朝危机而没有被他国侵入。

卡拉曼利王朝阿里一世统治时期,国家陷入内战,1793年,一位叛变的土耳其军官阿里·本吉乌尔(Ali Benghul)推翻了卡拉曼利王朝,利比亚重回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然而,1795年,阿里一世的儿子优素福·卡拉曼利自任帕夏,的黎波里塔尼亚再次独立,优素福恢复了艾哈迈德的统治风格,驯服内地的部落,公然反抗奥斯曼帝国与英国的海军力量,并支持了1798年至1799年间拿破仑·波拿巴在埃及的活动。

19世纪初,的黎波里塔尼亚与美国之间爆发战争,其中一些战役后来被称为“第一次巴巴里战争”和“第二次巴巴里战争”,到1819年,拿破仑战争的各种条约迫使北非各国几乎完全放弃了海盗,的黎波里塔尼亚的经济受到冲击,由于优素福渐渐年老体衰,派系斗争围绕着他的三个儿子越来越激烈,尽管优素福在1832年退位,并将权利交给了他的儿子阿里二世,但内战还是爆发了。

奥斯曼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以恢复地区秩序为派军占领了该地区,终结了卡拉曼利王朝和的黎波里塔尼亚的独立,然而秩序的恢复并非易事,Abd El-Gelil和G�0�4ma ben Khalifa领导的利比亚起义直至1858年才平息。

奥斯曼帝国第二次直接统治期间,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利比亚的三个省份进行了大的调整,不久后,瓜分非洲的狂潮爆发,欧洲殖民者将目光投向了利比亚的土耳其边疆省份,1911年,意土战争爆发,利比亚的三个地区全部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

7、意属利比亚

从1912年到1927年,利比亚地区被成为“意属北非”,从1927年到1934年,该地区被意大利当局分为意属昔兰尼加和意属的黎波里塔尼亚两个殖民地,大约十五万名意大利殖民者前往利比亚定居,占到了当地总人口的近20%。

1934年,意大利将包括昔兰尼加、的黎波里塔尼亚和费赞三个省的殖民地正式命名为“利比亚”,该词曾是希腊人对包括埃及在内的整个北非的称谓,昔兰尼加的埃米尔伊德里斯·马赫迪·塞努西(后来的伊德里斯一世国王)领导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利比亚对意大利的抵抗活动,以色列历史学家伊兰·帕佩估计意大利军队在1928年到1932年间“(通过直接杀害或难民营的饥饿与疾病)杀害了一半的贝都因人”,意大利历史学家埃米利奥·真蒂莱认为各次镇压中的遇害者多达五万左右。

二战中意大利战败,从1943年至1951年,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由英国管辖,而费赞由法国管辖,1944年,伊德里斯由开罗流亡归来,但拒绝在昔兰尼加定居,直至1947年多国控制利比亚的局面改变,在1947年意大利与盟军的和约中,意大利被迫放弃了对利比亚的宗主权。

8、利比亚王国

1949年11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利比亚要在1952年1月1日前完成独立,伊德里斯代表利比亚参与了联合国之后的协商,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由三个地区共同组成联合王国,伊德里斯成为这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世袭国王。

1951年10月7日,利比亚国民议会在班加西的一次会议中起草并审议通过了1951年利比亚宪法(英语:Constitution of Libya (1951)),议会主席穆罕默德·阿布·阿萨德·阿利姆(英语:Mohamed Abulas’ad El-Alem)和副主席奥马尔·法耶克·谢尼卜(英语:Omar Faiek Shennib)和阿布·贝克尔·艾哈迈德·阿布·贝克尔(Abu Baker Ahmed Abu Baker)在将宪法在政府公告发布后提交给了伊德里斯一世。

利比亚宪法的颁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利比亚在战后创立以来第一次正式地保障利比亚国民权利的立法,在联合国协商时,伊德里斯坚持宣称一个统一的利比亚国家有利于的黎波里塔尼亚、昔兰尼加和费赞三个地区,因此,建国后利比亚政府急于制定一部宪法,确立欧美国家的常见权利,尽管利比亚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伊斯兰教为利比亚国教,因此这并不是一部世俗的法律,但利比亚宪法中包含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原则,如“不分宗教,信仰,种族,语言,财富,亲缘、政治或社会意见”,都享用平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同等的机会和对公共义务有着同等的责任。

1959年,利比亚发现了巨大的石油储量,随后石油销售的收入使利比亚从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一跃成为一个非常富有的国家,伊德里斯一世执政期间,虽然石油极大地改善了利比亚政府的财政状况,但一些派系的不满也在随着财富的增加而越来越大,由于中东和北非地区纳赛尔主义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这种不满被进一步加剧。

这一时期,英国参与了利比亚的各项工程建设,并称为该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商,美国在利比亚拥有惠勒斯空军基地。

9、卡扎菲时期

1969年9月1日,27岁的军官穆阿迈尔·卡扎菲率领“自由军官”组织发动了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的政变,利比亚绿色革命爆发,利比亚王国伊德里斯一世的统治被推翻,“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卡扎菲担任革命指导委员会(Revolutionary Command Council)主席,成为利比亚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

在1973年的圣纪节,卡扎菲宣布了“五点建议”:废止所有现行法律,并实施伊斯兰教法;将对“政治弊病”进行净化;将组织一支“民兵”(people's militia)捍卫革命的成果;开展行政革命和文化革命,卡扎菲曾公开处决政治异见者,并在电视上播出,卡扎菲曾指使其外交官和雇员在全球范围内刺杀了几十个关键的避难者,根据国际特赦组织数据,在1980年至1987年间,此类刺杀就有至少25次。

1977年,利比亚将国号改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卡扎菲将权力转交给了利比亚总人民大会,并宣称自己在之后将仅为一个象征性首脑,但国内外的批判者认为,这次变动给了卡扎菲几乎无限制的权利,对新体制的质疑是不被容许的,对质疑者的处罚最高可达死刑,尽管官方拒绝公布选举结果,但卡扎菲创建的这种新的“民众国”体制被官方宣传为一种直接民主的形式,同年7月,利比亚和埃及爆发了被称为“利比亚埃及战争(英语:Libyan–Egyptian War)”的四天的边境战争后,两国在阿尔及利亚总统胡阿里·布迈丁的调解下达成停火。

1977年2月,利比亚开始插手乍得内战,军事支援古库尼·韦戴及其率领的“人民武装部队”,而当利比亚对乍得北部叛军的支持升级为入侵之后,乍得-利比亚冲突正式开始,此外,为帮助乌干达独裁者伊迪·阿敏,利比亚还曾与坦桑尼亚交战,成千上百的利比亚人因此而丧生,卡扎菲还资助了从反核运动到澳大利亚工会的各种其他组织。

从1977年开始,该国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11,000美元,达到非洲第五,而人类发展指数成为非洲第一,并超过了沙特阿拉伯,另外,该国的识字率从10%提高到90%,预期寿命从57岁提高到77岁,妇女和黑人获得了平等的权利,流动的务工者得到了同样的工作机会,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和住房援助的福利体系得以建立,大人工河的修建使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免费获得淡水,此外,还给大学奖学金和就业问题提供了经济支持。

该国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源于石油,且在1970年代开始迅速增长,部分收入被利比亚当局用于购买武器和资助全球范围内的十几个准军事组织和恐怖组织,1988年洛克比空难后,卡扎菲政权被指责包庇行凶者,美英等国遂对利比亚进行禁飞等一系列制裁。

作为其非洲合众国计划的一部分,卡扎菲在2008年被授予“非洲万王之王”的荣誉称号,到2010年代初,除了在非洲联盟中谋求领导地位,利比亚还和其殖民时期的前宗主国意大利发展了比其他欧盟国家更紧密的关系,根据《经济学人》的观点,利比亚东部地区已经因卡扎菲的经济理论而荒废。

10、利比亚国的成立

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国名暂定为利比亚,历史上利比亚由的黎波里塔尼亚(西部)、昔兰尼加(东部)和费赞(南部)三个地区构成。

2012年3月6日,利比亚东部的拜尔盖地区(旧称“昔兰尼加”)宣布实行联邦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