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模式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斯大林模式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被中国人民亲切的称为“老大哥”,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典范,新中国需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斯大林模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斯大林模式就不会有二战时期强大的苏联。那么,斯大林模式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斯大林旧照

斯大林旧照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采用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正式形成,斯大林模式主要是利用国家权力全面干预管理国民经济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计划指令进行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开展社会生产活动。下面来看看斯大林模式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总的来说,斯大林模式具体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在政治方面:第一,斯大林模式使得国家权力高度集中,虽然可以更有利于政策的实施,但破坏了民主。第二,斯大林模式实行干部终身制,这样就是的国家行政机构得不到有效的监督,逐渐形成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在经济方面,斯大林模式的具体表现有: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迈进了工业化国家的道路,迅速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强国,也使得国家军事实力迅速增强;但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使得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第二,国家统一配置资源,政府通过计划指令进行社会的生产和供销,以及政府集中配置人、财、物。虽然使得苏联经济迅速发展,但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致使苏联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总之,斯大林模式具体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对于苏联的作用是很大的,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

斯大林画像

斯大林画像

众所周知,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行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且一直沿用了七十多年。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使得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在法律上得到巩固,同时也推动了苏联国内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既然说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那么1936年新宪法到底是怎样的一部法律呢?

苏联1936年新宪法是在1936年12月5日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宪法对国家结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地方权力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重要事项都做了明确规定。1936年宪法是对苏联已走过的道路和取得成就的总结,并得出了在苏联国内,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取得胜利的结论。同时新宪法的颁布更是确定了斯大林模式在苏联政治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也标志这斯大林模式完全形成。

总之,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就是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与实施。新宪法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在苏联的地位,同时也表明了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斯大林性格

斯大林

斯大林

历史上对于斯大林的评价褒贬不一,但不论如何,斯大林在前苏联的建设行程中,的确是功不可没,虽然他后期犯下了种种错误,但这不妨碍斯大林所取得的成就。作为一个领导人,他应该具备哪些性格特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