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伦的身上折射出了双重人物的性格,一方面,他热爱生活,极力想要追求幸福,有着火热的激情和强烈的爱情,拜伦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与社会恶势力誓不两立,因此他是罪恶社会的反抗者和复仇者。另一方面,他又高傲独立,好走极端,他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在这个时代想要远离群众,但又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他是快乐的,也是忧伤的;他是自信的,同时也是绝望的; 虽然拜伦处于热闹之中,但显得却是孤独的。他天生为人民的自由战斗不息但却孤军奋战,而把人民排除在外。
拜伦徐志摩
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拜伦一生写下了很多诗歌,他的诗被誉为“抒情史诗”。而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诗人和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那么拜伦和徐志摩两个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徐志摩青年照片
中国的浪漫主义诗歌在五四时期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于是有了新的发展和新的特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坦诚抒情的浪漫主义气质和“撒旦”反抗精神随着《哀希腊》的译文对五四时期新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徐志摩的作品和他的思想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对拜伦思想的继承,同时也可以看到五四浪漫主义时期“中国式的拜伦”的特点。
徐志摩曾经写过《拜伦》,其中有这样写到:“冲锋,冲锋,跟我来!这不是早一百年拜伦在希腊梅锁龙奇临死前昏迷时说的话?那时他的热血已经让冷血的医生给放完了,但是他的争自由的旗帜却还是紧紧的擎在他的手里;他的骄傲,他的力量,他的壮丽,是天上磋奕司与玖必德的忧愁。”从徐志摩的这些话中,都能反映出拜伦对徐志摩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拜伦在徐志摩心中的崇高地位。徐志摩是在1921年赶赴英国留学,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在剑桥的这两年中,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其中拜伦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