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拾骨葬怎么进行 拾骨葬的过程有哪些

导读:殡葬文化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死亡和逝者的尊重与关怀。在不同地区,殡葬习俗与捡骨重葬的方式都不同,那么台湾拾骨葬怎么进行的呢?拾骨葬的过程有哪些呢?和小编一起去瞧瞧吧。

台湾拾骨葬怎么进行

捡骨的时日需事先请“择日师”选定,但一般都选在清晨卯时前后,这与农业社会的作息习性以及选择适当的阳光暴晒遗骨有关。捡骨的当天,家属必须在场,同时,还需要请死者村落的主神到场坐镇驱邪。

在时辰将到之前,应先由家属点香烧金简单祭拜墓地的后土神,以感谢他老人家多年来的守护。时辰一到,“土公仔”和助手开始破土,先除草、砍伐杂物,然后掘坟,直到棺材的“天盖”出现为止,如果是老墓棺朽,则见到木屑,就暂时停手。

在掀开棺盖时,众人一定要立于上风处,以防万一碰上所谓的“荫身”(即尸体未腐烂的现象)。其实,行家一见棺盖就知道棺里面的情况如何了,根本不用等揭开棺盖。如果碰上类似上面汤家老妈妈尸首仍然完整的那种台湾所谓的“荫身”,那么处理方法就比较复杂。

天盖一开,正常的是看见一副白骨。这时,脚穿雨靴、手戴塑胶手套的师傅,拿着小铲子开始下场工作。其拾骨的顺序通常从脚部开始,由下而上。先脚骨、腿骨(小腿、大腿骨),后手骨(外节、内节)、耻骨(俗称“生门骨”,女性才有)、脊椎骨(俗称“龙骨”,24目)、肋骨(左右各12根)、头骨(如有牙齿,必须拔除,民间认为,这样才不会吃掉子孙)、后颈骨。后颈骨是最后一块,状似土地公,所以俗称“土地公仔”或“观音佛仔”。捡完以后,还需要用大铲子把坟中的土挖出来,放在筛子上筛选,找出碎骨,以使其“完身”。

墓地

到底要捡多少块骨殖才算“完身”,不会留下捡不净引起的所谓祸害?在台湾,捡骨师傅都认为一副人骨有179块。

从头到脚大体是:头骨6块,下骸(下巴)1块,“龙喉鳃”(喉骨)1块,“秤仔骨”(锁骨)2块,“饭匙骨”(肩胛骨)2块,“心肝骨”(胸骨)1块,“宾仔骨”(肋骨)24块,“龙骨”(脊椎骨)24目,(第二目即“土地公仔”),“脚仓骨”(臀骨)2块,“狮尾脊骨”(坐骨)1块,“手内截”(手臂骨)2块,“手外截”(腕骨)4块,“手指头仔骨”(掌骨、指骨)50块,“脚头碗仔骨”(膝盖骨)2块,“脚内截”(大腿骨)2块,“脚外截”(小腿骨)4块,“脚指头仔骨”(踝骨、趾骨等)50块,外加女性才有的“生门骨”(耻骨)1块,总共为179块。所以,当捡好178或179块骨头后,算是捡骨完毕,接着要把墓碑敲坏,表示死者已迁走,这里的坟墓已是空户。

这些捡出来的骨头,由“土公仔”的助手用细木棍剔净,或用刷子刷干净,依人体的各部位排列在草席上,暴晒阳光,以除湿气。然后,“土公仔”用装有酒精(传统的作法是装米酒或茶叶水)的喷水器,喷洒骨头,此即为“洗骨”,其作用是使骨头干得快,颜色比较漂亮(以略红为佳)和杀菌。

接下来的程序是“点红”。“土公仔”和助手以银朱笔蘸红粉水,逐一点捺骨头,此俗称“翻新点红”,表示筋络通畅,子孙全红。“点红”毕,则开始用红丝线绑骨。绑骨时,左右手骨、腿骨和肋骨各绑1束,共6束;然后碎骨装袋,左右脚趾骨、手指骨各装1袋,共4袋;其他杂碎骨头则集中放于金斗内,最后用柳枝(其象征剑,可以驱邪纳福)贯穿24目“龙骨”。

如果头骨已碎,就需要“做头壳”。先用三四束金纸弯成弧形,系上红丝线固定,外包以白色丝棉,再用红丝线绑紧打结。如果是女性,则必须多系上一条黑头巾,并在右侧插上“春仔花”。最后用银朱笔开面画出五官,但不开光点眼。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台湾拾骨葬怎么进行,拾骨葬的过程有哪些”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