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代的机构我们知道,但是关于古代的机构,我们只能根据史书记载中的内容得知,那么你听过九寺吗?很多人不知道,要猜的话应该是猜各个寺院,那么唐代的九寺指的是什么?唐代九寺是什么机构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唐代的“九寺”指的是什么
在古代中国的官制中,“九寺”贯穿着秦汉到宋元的官场制度,是九个事务的执行机关。“九寺”就是“九卿”,秦汉以来,国家政务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和处理庶务的九卿负责,九卿的官署被称为寺。寺的原义是宦官的别称,即寺人,秦朝把宦官负责政务的机构称为寺,汉朝则成为九卿的官署的通称。佛教传入汉朝,佛像最早在鸿胪寺供奉,因而佛教的庙宇后来被称为寺,宦官的意义只保存在寺人一词,官署的意义只保存在九寺当中。九卿的官署正式命名为九寺是在南北朝的北齐。
太府寺:掌管国家财政货币、粮食储藏与贸易。也称“大司农”。
太仆寺:掌管皇宫车马牧畜。
太常寺:掌管宗庙祭祀礼仪。
大理寺:掌管国家律法和刑事案件。
宗正寺:掌管皇家宗族事务,包括陵庙守卫,道、僧管理等。
卫尉寺:掌管宫廷警戒,包括警备兵力、武器、仪仗等。
光禄寺:掌管宫廷日常杂务。
司农寺:掌管国库谷物和货币。本为国家财政机关,被户部取代。
鸿胪寺:掌管国家礼仪和外交。
汉朝灭亡后,九寺在六朝之际重要性下降,曹魏机密文书处理机关尚书台官员成为实质的宰相,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演化的尚书省所属各部(后来的六部)分割了九卿的权力。
隋朝统一中国后,将九寺作为六部的辅助机关。唐朝制度沿袭隋制,尚书省六部实权最终确立,九寺权限多有名无实。之后,九寺只是作为一种政权延续的象征,宋、辽、金、元依然设立,明朝削减为五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
唐代九寺是什么机构
唐代九寺是重要组织机构,包括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这些机构分别负责不同的政务,例如太常寺负责宗庙礼仪,光禄寺负责宫廷膳食,卫尉寺负责门卫屯兵,宗正寺负责皇族事务,大理寺负责刑狱案件审理,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务,司农寺负责农业和粮食储备,太府寺负责财务收支和赋税管理。这些机构虽然在朝廷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它们的政治影响力有限。
五监是哪五个
除了九寺,唐代还有五监,分别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国子监。晋始设国子学,唐将国子学从太常寺分离出来,置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关,是当时国家的最高学府,下设国子学、太学、四门馆、律学、书学、算学等,由博士、助教为教官授课。其中,国子学、太学、四门馆主要学习儒家经典,律学、书学、算学则主要培养司法、书法与数学等专门人才。
少府监。秦设九卿,少府为其中之一。秦汉时期,它主要掌管山海池泽税收,延及为皇帝生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事务。唐代,其职掌集中到百工技巧诸务,即手工业方面,各官营手工业部门均归其管辖。下设左尚、中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监、铸钱监、互市监等。正副长官为监一员,从三品;少监二员,从四品下。
将作监。土木工程的营建之事是历朝历代都不可缺少的。早在秦汉时期,就由将作少府、将作大匠承担这样的任务。唐代称为将作监,下设左校署、中校署、右校署、甄官署及百工监等。将作监的工作范围包括皇宫内外所有官方营建、修缮活动。正副长官为大匠一员,从三品;少匠二员,从四品上。
军器监。这一机构北周时始设,唐初也设军器监,但贞观至开元间,废置不常。主要掌管兵器、甲胄等军事装备的制造。唐肃宗乾元元年,以军器使取代了军器监,且以宦官充当其任。
都水监。《旧唐书·职官志》记载,西汉已有都水长,掌管池沼之事;晋代有都水台,掌舟船事务;北齐也称都水台;隋代改为都水监;唐初亦设都水监。此监也废置不常,常被并入将作监。主管川泽、津梁之政,下辖舟楫署、河渠署两个部门,凡在山林川泽的采集、捕猎,渠道、堰塘、陂池的崩坏决堤,水田、斗渠闸门的灌溉等诸多事项,都由都水监发布政进行管理。长官为使者二员,正五品上。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唐代的九寺指的是什么,唐代九寺是什么机构”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