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谁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他擅长什么代表作有什么
- 阮姓名人
- 古代姓潘的故事人物
- 马凤志书法家介绍
- 外国有没有书法家
- 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书法家
- 书法的起源英语介绍
- 鹿角河延氏家族从何地而来
唐朝初期著名书法名家众多,例如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他们的书法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独创自己的风格,形成“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擅长草书,尤其是狂草。
比如欧阳询就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以书法驰名于初唐,被称为“欧体”。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 》等。对书法也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等。
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这四人均为书画名家。
薛稷(649~713)字嗣通,中国唐代画家,书法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汉族,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后被赐死狱中。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书法造诣
薛稷行、楷书,始见称于开元中叶张怀瓘所撰之《书断》,并入能品,且立传称:“书学褚公,尤尚绮丽媚好,肤肉得师之半,可谓河南公之高足,甚为时所珍尚。”杜甫曾见其普赞寺题额三大字,笔势雄健,有《观薛少保书画壁》诗赞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董逌《广川书跋》承息唐人,视作褚氏嫡嗣,其卷七有评曰:“薛稷于书,得欧、虞、褚、陆(陆柬之)遗墨至备,故于法可据。然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别为一家。”“用笔纤瘦”,出于刻意,乃一时代作风,不特薛稷如是,他的堂兄弟薛曜则更少丰润。稷之书法出自褚氏,虽时有新奇能别成风神,然终因“超石鼠之效能,愧隋珠之掩类”,未能尽脱褚氏规模而独张一军。名列“初唐四家”,实见逊色,其所以附骥欧、虞、褚者,斯盖论书者为求得偶数矣!存世的《信行禅师碑》,越王贞撰,神龙二年(706)立在长安,是其代表作。
褚遂良
褚遂良(公元596年-658年)初唐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贞观末年,与长孙无忌受唐太宗遗命辅政,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因反对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贬到爰州(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当刺史,一年后逝世。书法学欧阳询、智永、二王,融会汉隶,对《礼器碑》的学习最深,此碑书法精妙俊逸,有纤而厚之赞,褚氏变隶书为楷书,使书法方圆俱备、婉美华丽,世称“青琐婵娟、不胜罗绮”。他又精于鉴定二王真迹,是当时的`权威。流传书法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千字文》、《房玄龄碑》、《枯树赋》、《太宗哀册》、《倪宽赞》、《清娱墓志》等。清梁巘《评书》说他:“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之议。”《旧唐书》卷八十、《新唐书》卷一百五有传。
欧阳询 (唐朝著名书法家)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初唐著名的书法家是: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擅长楷书。
欧阳询(约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虞氏的代表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询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
阮姓名人有阮瑀、阮籍、阮咸、阮孝绪、阮枞江、阮元、阮啸仙、阮玲玉等。
阮姓,中华姓氏之一。阮姓源于商周诸侯国之阮国,疆域大致在今泾川县东北,后被周文王所灭,国人便以阮为姓继续生活在当地。
阮翁仲,又称翁仲,秦代南海人,秦始皇大将,秦始皇时的一名大力士。
相传他身长1丈3尺,端勇异于常人,秦始皇令翁仲将兵守临洮,威震匈奴。翁仲死后,因为统一六国中立下功劳,秦始皇为其铸铜像,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
阮玲玉。中国内地女演员,出演过《北京杨贵妃》,《故都春梦》,《续故都春梦》,《新女性》等。1938年,由其主演的剧情电影《舞宫血泪》上映。2005年,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评选阮玲玉为中国百年电影史上最出色的100位电影演员之一。
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小陈乡阮庄村人,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竹林七贤"之首,与稽康齐名。
您可能指的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人物阮姓,阮姓是越南常见的姓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越南历史上,阮姓的人物也非常著名,以下列举几位代表性的人物:
1. 阮朝:阮朝是越南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从1802年到1945年共经历了13位皇帝。在阮朝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皇帝和政治家,如阮福暎、阮福膺、阮福映等人,他们在政治、文化、军事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2. 阮文绍:阮文绍是越南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是越南民族主义和独立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阮文绍曾经领导越南独立同盟会,积极参与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被誉为越南近代史上的伟大先驱和民族英雄。
3. 阮春福:阮春福是越南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他是越南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阮春福的音乐作品风格典雅,曲调优美,深受越南民众的喜爱和推崇,被誉为越南音乐的“国宝”级人物。
除此之外,阮姓在越南历史中还有很多其他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如阮文化、阮氏将门、阮与法国的斗争等等,都是越南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姓阮的名人包括:
1. 阮玲玉:著名女演员、电影明星。
2. 阮经天:著名男演员、电视剧演员。
3. 阮咸:清朝文化名人,文学家、诗人、书画家。
4. 阮大铖:明清时期著名的大官员、书法家,曾任漕运使。
5. 阮文绍: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6. 阮友谅:清朝时期著名的文化名人,文学家、书法家。
7. 阮家淦: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8. 阮永旺: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9. 阮宗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曾任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师。
10. 阮江海:现任广东省省长、省委书记。
1、阮瑀(约165-212):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
2、阮籍(210-263):三国时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
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
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
3、阮咸:魏晋间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
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
4、阮孝绪(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阮元:字伯元,号云台,清朝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传》,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他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180余种。
阮匡衡:[清]字瑶琴,江苏扬州人。康熙四十二年(一七o三)武进士,官守备。工十七帖,年七十余,犹日临不倦。《扬州画舫录》
古代姓潘的故事人物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
3、潘 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历代潘姓名人1、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2、潘 岳(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以文学才华及“美姿容”而著名。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有成语“潘江陆海”可证。其《闲居赋》《悼亡诗》为世传颂,明人辑有《潘黄门集》。亦称为潘河阳、潘安。“貌比潘安”,是大家都懂得应用的一句话,用来形容姿容美好的男子。这位潘安,就是晋代的大才子潘岳。3、潘 尼(约250-311):西晋文学家,字正叔,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卿。与叔父潘岳以文学齐名,世称“两潘”。明人辑有《潘太常集》。4、潘 美(925-991):北宋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宋初,从太祖平定叛臣李重进,率军灭南汉、南唐、北汉,其功居多。雍熙三年(986)北伐,“美独拔寰、朔、云、应等州”,因攻辽时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旋以业妻折太君劾,削秩三等。后加至同平章事(宰相)。卒年六十七,赠中书令,谥武惠。真宗咸平(999)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追封郑王。5、潘骞:为震公次子,即潘美之弟,字国英。其从兄征伐, 屡建大功,在开宝年间,被封为武威将军节度使,镇守江西九江,深受百姓拥戴。宋咸平二年被追封为晋平王。其立兄潘美之幼子惟文为嗣。(骞公40世孙潘朝法敬书)6、潘大临 宋代诗人,字邠老,黄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从苏轼、黄庭坚、张耒游,雅所推重,有《柯山集》。7、潘 阆(?-1009):宋诗人,字梦空,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官至滁州参军。诗风清浅而少雕琢,以五律居多,著有《逍遥集》。8、潘 翼 宋代学乾,字雄飞,青田人。贯穿诸子百家,著九域赋、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王十朋自少从游,每叹不能竟其学。9、潘季训(1521-1595)明代水利家,字时良,号印川,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曾以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并曾四任总理河道,总结出一套治黄方法。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10、潘平格(1610-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字用微,浙江慈溪人。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真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11、潘柽章(1626-1663):明清之际学者,字圣木,号力田,吴江(今江苏)人。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12、潘 耒(1646-1708):清初学者,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江苏)人。师事顾炎武,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13、潘奕隽:清初书画家,平生著述甚多。所著《丛三松堂集》,遍诵艺林。14、潘恭寿:清初画家,其族第多人都是其时着名画家。15、潘韬:清代将领,吴川人。乾隆中任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守护台湾有功,官至南澳镇总兵。16、潘仕成:清广东番禺人,字德畲。好藏书。道光间辑刊《海山仙馆丛书》,首开于古籍之外,兼刻西欧翻译诸书之例。鸦片战争时曾聘请法国专家仿造西洋战船,向清廷申报,未被接纳。17、潘龄皋:清末进士。字锡九,河北安新人。历官甘肃布政使等。18、潘光旦:(字仲昂,1899—1967年)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江苏省宝山罗店镇人。主要从事社会学、优生学、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劳动。1913—1922年在北京清华留学预备班学习。1922—1926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生物学、遗传学,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吴淞政治大学教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并讲授优生学、遗传学、家庭题目、心理学和进化论课程。1934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学系系主任。1952年任中心民族学院研究部第三室主任。他是最早发觉家谱具有多元文化效用的大学者。他为了研究家谱,在住宅辟一室收藏家谱,静心研究,多日不出。有朋友说他喜欢读他姓家谱,而不修自己家谱,潘听了笑而不语,好事者送上槛联:“寻自身快乐,光他姓门媚”。19、潘世忠:(1889--1930)江苏青浦赵巷乡(今属上海市)人。中学结业后,以勤工俭学赴法国深造,在飞行学校学习。以技术优秀获得法兰西国际航空联合会证书。回国后,任航空学校教官,兼任学校工厂厂长。潜心研制种种类型飞机。以自制飞机作飞行演出,为航空界人士所折服,系我国第一个驾驶自制飞机的人。1915年,在南苑航校研究设计的航空炸弹获得成功。1917年张勋复辟时,驾机讨伐,迫其投降。1920年1月,被任命为航空厂厂长。后以脑伤致疾卒。20、潘德明:1908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少年时借居上海。是我国第一个以自行车和徒步形式进行环球旅行的旅行家,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青年亚细亚旅行团,行至越南时只剩他子然一身,但他坚持不懈,乃以7年的时间,历经40余国,1937年7月返回上海。于1976年逝世,终年68岁。他有6位子女,多为画家,大儿子潘薇生为大连人。21、潘序伦:(1893-1985):中国会计学家。江苏宜兴人。20年代,在上海开办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学校和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建国后,任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名誉校长。著译有《会计学》、《审计学》、《劳氏资本会计》等。22、潘梓年:(1893-1972):中国哲学家。江苏宜兴人。抗战时期,在南京开办“新华日报”,任社长近十年。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23、潘菽:(1897-1988):中国心理学家。原名有年,曾用名淑,字水叔[菽],江苏宜兴人。中国科学劳动者协会、九三学社主要首创人之一。建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校长、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心副主席。24、潘汉年:(1906.1.12-1977.4.14):江苏宜兴陆平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左翼文化运动的首创人和领导人之一。恒久领导敌区隐蔽斗争和统战劳动,功绩卓著。上海解放后任常务副市长等职,协助陈毅市长为改革旧上海做了大量劳动。1955年蒙冤关押达二十余载。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心《关于潘汉年同道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确认“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久经考验的优秀共产党员。政治上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进献。”
马凤志书法家介绍1. 马凤志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2. 马凤志以楷书为主,他的作品字形端庄秀丽,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 马凤志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也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展览,并获得了多项重要奖项。
同时,他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为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马凤志,出生于1946年,山东籍职业书画家。三岁起学习书画,幼承庭训,浸染墨池,根植传统,取法经典,善习诸体,尤以行、草、隶用功,其习书理念是博古融今,正本清源,雅俗共赏。追求朴茂自然,稳健清气,圆润雄強,个性鲜明之书风。
CCTV《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多次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著有《马凤志书法作品集》、《马凤志书画作品集》及《论米芾书法的传承》线装本等专集。作品被诸多专业机构及各界人士悬挂和收藏。
马凤志先生终身致力于书画教育事业,近年来有三百余位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各类书画大赛中获奖及参展,三十五位学生成功发行大红袍,诸多学生作品曾被国家级艺术殿堂和资深收藏家收藏,亦散见百姓家居,风景名胜。
社会任职
大红袍艺术家评审委员会高级委员
全国美展国画专业委员会委员
兰亭奖山东区评选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国宾礼特供艺术家
2009中华百杰书画家
中国书画家协常务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社会文化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传统书画名家协会副会长
人民大学山水高研班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天津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怀素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米芾书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孔圣书画院院长
北京人民书画院院士
当代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当代功勋书画家荣誉称号。
作品润格
2008年,被文化部及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台湾等专业润格认定机构认定其作品润格为:
书法作品,市场价格5000元每平尺
国画作品,市场价格20000元每平尺
马凤志的国礼待遇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国家领导人携马凤志老师所创作的山水作品,作为国礼相赠。
马凤志创作三十余年间,作品多次作为国礼相赠于韩国、意大利、哈萨克斯坦、越南首脑及多国驻华使馆。
2016年,G20峰会主会场收藏马凤志老师为其创作的山水作品《江山永固》。
作品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主题中国邮册》收录,出版素有“国家名片”之誉的邮票、邮品、邮册等。
多部国家专业报纸刊物《艺术百家》《美术》《中国水墨》《鉴宝》《美术市场》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个人经历
1979年获受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邀请,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筹建组,参与筹备中书协的创立。
1983年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二等奖。
1986年担任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
1990年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评委。
1995年受聘为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
1997年书受聘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硕士生论文答辩评审委员。
2002年书法家马凤志受聘为人民大学山水高研班导师。
2005年书法家马凤志被天津美术学院聘为书画兼职教授。
被鲁迅美术学院聘为书画教授。
参加中宣部组织的中国文联作家艺术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法国、意大利。
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参加全国书法名家提名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9年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委员。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国家领导人携马凤志老师所创作的山水作品,作为国礼相赠。
2013年当选第九届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
2015年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堂》书法作品。
2016年,G20峰会主会场收藏马凤志老师为其创作的山水作品《江山永固》。
外国有没有书法家除日报,朝鲜,韩国,越南外,其他外国没有书法家,但有书写好的人,象阿拉伯国家的牌匾,有美术字的风格,但不能算做书法家.
初唐四大家指的是哪四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1、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家,官员,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将军欧阳頠之孙,南陈左卫将军欧阳纥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
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于初学者,号为“欧体”。
2、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3、褚遂良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任谏议大夫、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永徽三年(652)召回,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因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卒于官,享年63岁。天宝六年(747年),配享高宗庙庭。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4、薛稷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唐朝大臣、书画家。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曾孙,中书令薛元超之侄。
曾任黄门侍郎、参知机务、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等职,封晋国公。唐玄宗即位后,太平公主与窦怀贞等人密谋政变。薛稷因知情不报,亦被赐死于狱中,享年六十五岁。
工书法,师承虞世南,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善绘画,长于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精于画鹤,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出鹤的形貌神情。无作品传世。
书法的起源英语介绍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form of calligraphy widely practiced in China and revered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sphere, which often includes Japan, Korea and Vietnam.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艺术的一种形式,在汉字文化圈(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得到广泛尊崇。
The calligraphic tradition of East originated and developed from China.
东亚的书法传统便源于中国。
Chinese characters can be retraced to 4000 BC signs.
中国汉字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haracters set principles were already visible in ancient China’s Jiaguwen characters carved on ox scapulas and tortoise plastrons around 14thto 11th century BC.
现在的汉字规则在古中国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迹象了。公元前14世纪到11世纪,人们在牛的肩胛骨和龟壳上刻甲骨文。
Kaishu style is attributed to Wang Xizhi and his followers, is even more regularized.
王羲之和他的后人对楷书做出了很大贡献,楷书更加规范。
Its spread was encouraged by Emperor Mingzong of Later Tang, who ordered the printing of the classics using new wooden blocks in Kaishu.
后唐明宗提倡使用楷书,并下令用楷书木质雕版来印刷典籍。
The ink brush, ink, paper, and inkstone are essential implement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They are known together as the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
毛笔、墨水、纸张和砚台是中国书法的四大要素,被称为“文房四宝”。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history had its particular forms and styles. Seal , clerical , cursive , regular , semi-cursive are the five main styles of Chinese calligraphy.
中国书法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五大字体。
Seal was a standard writing in the Qin Dynasty.
篆书是秦朝的标准书写文字。
Qin Shi Huang ordered Li Si to unify and improve the different s, and named it as Small Seal .
秦始皇下令李斯统一和改进不同字体,并将之命名为小篆。
Different calligraphers usually have their own styles.
书法家们通常有自己的书法风格。
Wang Xizhi is very good at semi-cursive , and his son WangXianzhi.
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非常擅长行书。
Yan Zhenqing and Liu Gongquan are very famous by their regular , honored as the Muscle of Yan and Bone of Liu.
颜真卿和柳公权都擅长楷书,他们的书法被称为“严筋柳骨”。
Zhang Xu, Huai Su and Huang Tingjian are great masters of cursive .
张旭、怀素和黄庭坚都是草书大书法家
书法(Hans-Zu)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The Origin of Calligraphy
Chinese calligraphy art began in the production stage of Chinese characters, "sound can not be transmitted in different places, stay in different times, that is the birth of characters. Words, therefore, are the traces of meaning and sound." Thus, writing came into being. The first works of calligraphy were not words, but symbols -- hieroglyphs or pictographs.
The symbols of Chinese characters first appeared on pottery. The first symbols represented only a rough concept of chaos, with no definite meaning.
Dynasty about eight thousand years ago, the Yellow River basin in the magnetic hill, PeiLiGang culture, on the handmade ceramic PeiLiGang unearthed, there are more kind of text symbols, the symbols, is ancestors'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notepad, functional and decorative pattern of chaos, these are not people to recognize Chinese characters, but it is the prototyp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en, at the Banpo Site of the Yangshao Culture, about six thousand years ago, colored pottery with simple engravings similar to the script was unearthed. These symbols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from decorative patterns, which further advanc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is can be said to be the 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书法的起源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汉字的刻画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含义。
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磁山、裴李岗文化,在裴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有较多的类文字符号,这种符号,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些虽非现人能识别的汉字,但确是汉字的雏形。
紧接着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些符号已区别于花纹图案,把汉文字的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鹿角河延氏家族从何地而来鹿角河延氏家族起源于中国河北省的永清县。据说在唐朝时期,延氏家族的祖先延照曾在此定居,并开始以养鹿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延氏家族逐渐繁衍壮大,并在当地崭露头角。
后来,他们不断迁徙和扩张,在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许多地方都有延氏家族的身影。
鹿角河延氏家族起源地为中国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一带。
因为历史记载和家谱记载都表明,鹿角河延氏家族的祖先起源于南阳市邓州市,而且在当地久负盛名。
延氏家族在历史上曾经经历了兴盛、衰落、再兴盛等多种波折,但一直延续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为广泛的族人。
鹿角河延氏家族也是中华名族之一的延氏族群的分支之一,并在当地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传承了很多重要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
鹿角河延氏家族来自于中国。
延姓是中国传统的姓氏之一,延氏家族属于延姓中的一个分支,广泛分布于中国多个地区,例如在山西、陕西、甘肃、湖南、云南等省份都有延氏家族的存在。
而鹿角河则是一个地名,位于中国的山西省。
据传,延姓源自夏朝的贵族延陵氏,后来经过多次迁移和分支,形成了现今的延姓家族。
鹿角河延氏家族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其祖先可能是从其他地区迁徙而来成立了家族。
此外,中国的姓氏文化极为丰富和深厚,每个姓氏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和文化背景,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发源于山东境内。季子后人一直仕齐国卿大夫。秦汉时,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国(都今陕西咸阳)大夫,封东莱侯。长子崔伯基为西汉东莱侯,居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一说今山东武城县西),后分衍出鄢陵(今属河南)、南祖、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等支派。
次子崔仲牟,居博陵安平(今属河北),后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崔姓一族可谓门庭显赫,人丁兴旺,故有“清河”、“博陵”两大郡望。
另东汉末年,军阀争战,平州刺史崔毖率族人避居朝鲜,后发展为朝鲜大户。魏晋南北朝时,崔姓依旧以门第高贵、族大人众而著。史载,西晋时,崔姓位居北方士族之首,遂被列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有:“崔殷(崔伯基八世孙)有七子,长子崔双为东祖,次子崔邯为西祖,三子崔寓为南祖,亦号中祖。崔寓四世孙崔林,魏司空、安阳孝侯,曾孙崔悦,前赵司徒、左长安、关内侯,有三子:浑、潜、湛。
崔湛之孙崔蔚,北魏郢州刺史,居荥阳(今属河南),号郑州崔氏。”唐代崔姓官仕宰相者多达二十七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列二十三人,该书《校勘记》又增补四人),由此可见唐代崔姓地位显赫之一斑。
鹿角河延氏家族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延陵镇而来。
因为鹿角河延氏家族源于南通市如皋市延陵镇,该地区有大量文献记载和传说中延氏家族与这一地区的深厚联系,因此可以确定其起源地点。
而且延陵镇一直是延氏人的聚居地,至今仍有许多延氏后人在此定居。
另外,延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延姓在唐代开始有大规模的分布。
由于各地延氏人的分布相对分散,因此还有一些分支家族。
鹿角河延氏家族据说起源于中国的河南省,然后逐渐向南迁移,最终落户于中国的江南地区。
原因是这些家族祖先多数为曾经的高官显贵或富商豪门,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而迁徙。
而江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此定居对于他们经商或从政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此外,鹿角河延氏家族还因其优秀的家族成员而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名人事迹,例如历史学家延禧年等人,使得这个家族的名声得到更广泛的传扬。
因此,鹿角河延氏家族的来源对其家族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据史书记载,鹿角河延氏家族最初起源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后迁徙至今天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鹿角河镇定居并繁衍生息。鹿角河延氏家族的始祖是延照祥,他是明朝时期的进士,曾担任过官职,并以清廉、正义而著名。延照祥后来迁居到鹿角河镇,成为当地的领袖和村民们的精神偶像。自此以后,其后代们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并且在明清两朝间开始建立家族传统和规矩。
鹿角河延氏家族来源于中国的山西省运城市。
延氏家族是古代中国的大姓之一,历史悠久,族谱可追溯至公元前438年的春秋时期。
其中,鹿角河延氏家族是该姓氏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山西省运城市,后延伸至全国各地。
鹿角河延氏家族在历史上曾有过不少的名人,如唐代大书法家延安九、宋代名将延朝烈等。
鹿角河延氏家族源自中国。
因为历史上延姓是中国的一个古老姓氏,其始祖延灾被认为是颛顼时代的官员和地理学家,他的后代逐渐形成了延氏家族,分布于全国各地。
其中,山东省的鹿角河流域地区是延氏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而鹿角河延氏家族便是由这里的延氏后裔所代表的。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有延姓,但与中国的延氏家族并无关系。
鹿角河延氏家族据传自宋朝时期起源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宛城。
因为历史记载显示,宋朝时期河南南阳的延氏家族在当地拥有丰厚的家族基业,且当时南阳区域内的鹿角河是当地的重要河流,延氏家族在此处居住生息,因而被称为鹿角河延氏家族。
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鹿角河延氏家族的后裔逐步发展壮大,曾经在明清两代达到顶峰,并在全国各地大量繁衍生息,成为了历史上家族实力非常雄厚的家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