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有华南虎吗 越南山西的历史

目录导航:

  1. 越南有华南虎吗
  2. 越南农姓祖籍是哪里
  3. 云南和山西离得远么
  4. 越南裴姓的起源
  5. 越南黎姓来源
  6. 越南黎姓的来历
  7. 越南黎姓人口多少
  8. 越南祖先起源
  9. 山西太原到越南边境有多远
越南有华南虎吗

没有。

越南不存在。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在中国分布,生活在中国中南部,亦称“中国虎”。

该亚种曾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广阔地区,以及陕西、陇东、豫西和晋南的个别地区(湖南、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

没有,越南存在印度支那虎。印度支那虎(Panthera tigris corbetti),分布于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该亚种的学名Panthera tigris corbetti是为了纪念Jim Corbett。该亚种的野生种群数量大约在1200-1800只。雄性印支虎平均体长2.74m,平均体重180kg,雌性印支虎平均体长2.44m,平均体重115kg。

越南没有华南虎。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仅在中国分布。

华南虎与其他虎种相比,个头偏小,毛色略深,身上的虎纹较宽,脖子和脸也长得稍微长一些。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野生华南虎的报告,现存已知的华南虎都圈养在我国动物园中。

越南农姓祖籍是哪里

越南农姓是越南的一个常见姓氏,其祖籍大多集中在广宁省和安沛省。根据历史记载,越南的农姓起源于西汉时期的中国,是一个与种植农业相关的姓氏。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姓逐渐传入越南,并成为越南的一个主要姓氏之一。在越南历史上,农姓有着重要的贡献,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政治家都是农姓。如越南前总统黎笋、越南著名诗人农松岩等都是农姓。越南的农姓在越南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祖籍也是越南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百色和崇左。

翻开中国的百家姓,“农”姓位列其中,而中国姓“农”的主要是壮族人,且重点分布在广西的百色和崇左两个市。

古代壮族的先民,“俗不辨姓氏,也没有名字。孩子出生后,往往以长幼顺序称呼。在壮族方言里,弟称兄为“bei”,兄称弟为“Nong”。于是,壮族的先民采用姓氏制度时,属于兄的家族,就以“bei”为姓氏,属于弟的家族,则以“Nong”为姓氏。 而“bei”用汉字音释为“闭”或“裴”,“Nong”用汉字音释为“侬”。今天,壮族同胞中关于侬等姓氏的来历,这种说法仍然存在。

农姓虽起源于神农氏时代,但是,最早记录农姓的是在南北朝时期,而发祥地是在雁门郡,相当于今天的山西代县一带。起源于北方的农姓,一直默默无闻,史书上也没有留下记录。直到明朝永乐年间,在南方广西平南县出了一位举人农益,与靖州学政农志科并称一代名儒。

南方的农姓发展很快,在广西一带成为著名大姓,这可能与壮族先民的农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越南人来自中国,农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来源出处有三:一是出自神农氏;二是出自以官名为氏;三是他族改姓和少数民族。农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二十位,现今人口约四十三万。

1,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2,源于官职,出自古代官吏农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3,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农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越南农姓祖籍是中国广西。
因为早在唐朝时期,中国广西的南诏国已经与越南建立了友好关系,相互交往频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广西的南诏族人逐渐迁徙至越南,并形成了农姓。
至今,越南仍有不少农姓人口,其祖籍便是中国广西。
除了农姓以外,还有不少越南人与中国有着深厚的渊源。
比如,越南南方地区的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人三代以内的后裔。
此外,越南的许多民俗文化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如越南的中秋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秋节有许多相似之处。

越南农姓祖籍是中国。

因为在古代中国的汉朝时期,有一位姓农的先祖被派往越南南部地区从事农业和开垦土地的工作,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留在了越南,并且后代也继续沿用农姓,成为越南当地的一个重要族群。

此外,农姓在中国也非常常见,如今南方地区的广东、福建、江西等省份都有不少农姓人家。

越南农姓祖籍是中国的国广西百色和崇左。

越南的史学家认为他们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越南就是越人,越人是粤人的总体称词,具体的应该说是百越。 百越最早居住在福建,浙江一带。

越南农姓是越南的一个姓氏,在越南非常常见,根据历史资料显示,越南农姓的祖籍是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在明朝时期,由于战乱,一些福建南平府的农民逃到了越南,他们在越南定居,并且逐渐繁衍生息,形成了如今在越南广泛存在的农姓。

越南农姓祖籍是中国因为历史上中国和越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越南人的祖籍地都在中国。
农姓是一个在中国广泛分布的姓氏,许多越南人的祖先来自中国南方地区。
此外,两国之间的文化传承也是相互融合的,越南的很多文化元素都源于中国。
另外,中国和越南在现代也有着紧密的关系,两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日益增多,为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

云南和山西离得远么

云南位于祖国的西方云贵高原西,东与贵州省。南与广西自治区,越南老挝。西与缅甸。北与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交界。而山西省则四周与河北,陕西,甘肃,宁夏,内蒙五省区交界。从云南到山西隔着四川省,陕西省武重庆市,陕西省。况且没有直达的列车,确实算比较离得远了些!

云南和山西离的很远,大约1500公里左右,从山西的太原到云南的昆明要途径山西,陕西,四川或者重庆,如果到云南的南部边境地区,就更远了 要2000公里以上了。

从山西省会太原到云南省会昆明直线距离大概1700公里,但是坐车的话肯定有弯路,这样走下来,大概2700公里.从昆明坐火车到成都有1130公里,再从成都转车到太原有1600公里!

云南和山西离得特别远,山西在北方,云南在南方,山西以南依次是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然后广西的西部是云南。

越南裴姓的起源

裴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伯益的后裔有个叫飞廉的,他的裔孙被封于苹邑(今山西省闻喜县东),称为苹氏,至六世孙为苹陵,他在周僖王时被封为解邑(山西省蔺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改加衣字,表示已经离开了苹邑,称为裴姓。

2、源于周朝秦国,以邑为氏。秦国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于秦,史称秦非子。秦非子的后代中有人被封为侯爵,并被封为裴乡(今山西省闻喜县的裴城)的首领,称裴乡侯,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世子孙便已封邑为姓,称裴姓。

3、源于春秋时晋国,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载,晋平公将颛顼的一个裔孙封到裴中(今陕西省岐山县北)那个地方做首领,这位贵族被称为裴君。他的后代遂以“裴”为姓,称裴姓。

越南黎姓来源

越南部分地区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地区是越南的主体民族——越族早先的主要分布地区,所以越南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随着汉文化由两广地区向南传播以及中国人成为越南早期首领,汉族的姓氏文化开始在越南传播,逐渐被越南人所接受。包括黎姓在内,越南的不少大姓都起源于中国。

源有四:1、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2、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3、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为山西黎氏。4、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黎姓分布黎姓最早繁衍于古黎国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县一带。早在战国时,黎氏就有向外迁徙的。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广(今属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属河北)”。到汉朝时,黎姓还有迁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主要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迁居。宋、明以后,黎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但仍以南方分布最多。换言之,历史上,黎氏是我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


一杯茶87345135

136粉丝 · 17赞

搜索

越南北部京族的性格

黎氏族谱

广西梧州黎氏家族简介

黎姓辈分口诀

黎氏八骏真实身份

越南黎姓来源

越南黎姓的来历

源有四:
1、出自九黎的后裔。据《风俗通义》等所载,九黎,古时为我国南方土生土长的庞大种族之一,相传为少昊(传说中古代东夷首领)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曾被封为北正(一说火正)官,掌管民事,其后裔有以字为氏,称黎氏。
2、出自黎国后裔。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时有诸侯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以国为氏,姓黎。又据《风俗通义》所载,这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九黎之后”。
3、出自帝尧的后代。据《元和姓纂》等所载,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被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后为晋国(在今山西西南部)所灭,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又据《路史》所载,古黎国被周文王勘平,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有黎侯丰舒,其子孙有黎氏、犁氏。着一支出自帝尧后裔的黎姓人家,史称黎姓正宗,后来成了整个黎氏家族中最为主要的组成
部分。是为山西黎氏。
4、 少数民族改姓为黎。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黎氏,是为河南洛阳黎氏。
黎姓分布
黎姓最早繁衍于古黎国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县一带。早在战国时,黎氏就有向外迁徙的。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广(今属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属河北)”。到汉朝时,黎姓还有迁居江西、湖南的。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也主要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浙江、福建也有黎氏迁居。宋、明以后,黎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但仍以南方分布最多。换言之,历史上,黎氏是我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

黎姓源于商朝时的两个方国黎国:一个在今山西境,也称耆国;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这两个黎国的子孙后都以国为氏。黎氏在古代已有徙居越南者,而且在清化一带形成望族。

但黎跟中国有关,越南开国国君黎桓是阳朔福利人,他出生在东郎山附近。

黎氏很早以前,就南迁越南,并在九真形成望族。越南黎氏为全国第二大姓,历史上曾建立过前黎朝、后黎朝。越南前黎朝皇帝黎桓,本是京兆尹黎干的后代。唐德宗时,广西桂林总镇黎朝,妣廖氏生子黎干,公妣合葬东岭龟形(据称在广西阳朔县)。

越南民族的始祖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后裔。

经过山西省的中华黎氏寻根祭祖黎城第二届研讨会,得知2006年在地处山西省黎城县城西一公里塔坡水库西关村,探明有西周时代古墓群,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经初步论证,黎城在西周时期为黎侯国,这个墓地就是当时的黎侯国墓地,也论证了黎城就是世界黎氏之根,当然包含越南(京族)黎氏在内。

根据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记述,越南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直系后裔,越南历史启始于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前2888年)。当时帝明南巡五岭,娶仙女为妻,生子禄续(泾阳王),治南方。泾阳王与洞庭君的女儿共结连理,生下一子崇缆。崇缆又与仙女结合而生百子,建立了百越国,其领域自中国长江延伸至中南半岛北方,在国运昌隆之时,崇缆和仙女沤姬却认为两人不同的出身将妨害婚姻幸福而分离。于是,崇缆带着50个儿子移居东海岸(另50个儿子则随母亲归隐深山),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后来崇缆之子雄王继承王位(有异说雄王乃中国春秋五霸的越王勾践),于现在越南北部和中国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建立文郎国,成为越南最早的朝代――鸿庞王朝之始祖。

越南官方和民间都认为,越南民族是炎黄子孙,越南京族黎氏也肯定是炎黄子孙。黎氏之族或避难或因官迁徙到越南。

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避难而居,或因官而处,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今越南)、广(今属广西、广东),北徙燕、冀(今属河北)。”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包括越南。

黎氏因官而处远走他乡

炎帝神农是伊耆,黎人也。现黎城博物馆藏有隋开皇年间(581―601年)石碑一通,碑文中记曰:黎“炎帝获嘉禾之地”。

越南黎姓人口多少

大约七百多万人口,越南三大姓阮,黎,陈是越南的过半人口。越南的姓氏有限,基本上都是从汉姓而来。

至于“黎”姓,主要原因是越南独立后好几个王朝都是黎姓王室,子孙繁衍,并且依附农民纷纷改姓黎。黎氏很早以前,就南迁越南,并在九真形成望族。越南黎氏为全国第二大姓,历史上曾建立过前黎朝、后黎朝。

大约七百多万人口

越南三大姓阮,黎,陈是越南的过半人口。

越南黎氏的根在山西黎城,根据越南的《大越史记全书》记述,越南民族也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的直系后裔,越南历史启始于炎帝神农氏三世孙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前2888年)。当时帝明南巡五岭,娶仙女为妻,生子禄续(泾阳王),治南方。泾阳王与洞庭君的女儿共结连理,生下一子崇缆。崇缆又与仙女结合而生百子,建立了百越国,其领域自中国长江延伸至中南半岛北方,在国运昌隆之时,崇缆和仙女沤姬却认为两人不同的出身将妨害婚姻幸福而分离。于是,崇缆带着50个儿子移居东海岸(另50个儿子则随母亲归隐深山),成为当地的统治者。后来崇缆之子雄王继承王位(有异说雄王乃中国春秋五霸的越王勾践),于现在越南北部和中国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建立文郎国,成为越南最早的朝代――鸿庞王朝之始祖。

越南官方和民间都认为,越南民族是炎黄子孙,越南京族黎氏也肯定是炎黄子孙。

黎氏之族或避难或因官迁徙到越南

据《黎氏族谱》所载,战国时“黎氏之族或避难而居,或因官而处,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今越南)、广(今属广西、广东),北徙燕、冀(今属河北)。”至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黎姓家族再次南迁,并在以后的时间里繁衍迁徙于南方各地,包括越南。

现黎城博物馆藏有隋开皇年间(581―601年)石碑一通,碑文中记曰:黎“炎帝获嘉禾之地”。当时黎城上党(黎国)是宜于农事的绝佳地带,炎帝神农在上党“因天地,相地宜,斫木为耜(形如锹,柔木为耒(形如叉)作陶冶,制耨(除草的小农具),教民树艺五谷,而农事兴矣,教民治麻为布,而衣服起矣……”,以及神农“尝百草、以疗民病”的记载很多,足以说明,由于炎帝兴农、兴织、兴医、兴陶于黎,所以黎人就首先掌握了各项技术,随着黎国人口密度的增加,黎人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于是就会远走他乡,到地理较好的地方发展,传播文明,发展自己。由于他们到他乡传播文明受到当地民众拥戴,生活就会比黎国更好,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黎人向远方迁徙。

从周朝时期(公元前1046年)到两晋时期(公元317年)的一千多年里,以交趾人为主的古越人烟稀少,生活落后,只靠抓鱼摸虾为生,但地理条件好,社会政治单纯,中国北方黎侯国黎民百姓就以“或避难而居,或因官而处”的方式来到这里。久而久之,黎城黎氏先民们就源源不断地迁徙往这里,很快九真、交趾等一带繁衍发展。

九真郡在今越南中部宁平、清化、河静、义安一带,郡治爱州即今清化。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秦朝时九真郡属南越国王赵佗(首都在今广州市)的领地。到公元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也就定都在宁平花榈,九真成了当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九真黎很快就发展成旺族。

越南前黎朝皇帝黎大行

黎桓(公元940年-1005年),本是京兆尹黎干的后代。据黎开文所著《黎氏本源考》,对越南黎朝世系考证得很清楚,黎桓身世很清晰,但越南史学家则弄不清,对他的出生地、生年众说纷纭。他们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但最后融合为:“所有关于黎桓的出生地,出身等难解问题,以河南省应廉村黎皇陵墓的神迹来解释更为‘合乎情理’。神迹注明他在宁平省花榈长安社出生。祖父是黎禄祖母高氏芳;父亲是黎贤母亲邓氏洁。家境很穷因此回河南省清廉宁泰社从事抓虾网鱼谋生。壬寅年正月初十(即942年1月29日)生下黎桓。7岁时,他父母同时离世,要做清化省爱州官的养子。”

为了更加放开思路,越南各位史学家认为,“黎桓的出生地问题还要继续研究”。比较认同的是宁平省、清化省和河南省都与这位先皇的生平、事业密切相关。

黎利皇帝及后黎朝的建立

黎利(公元1385-1433年)建立后黎朝,要从胡朝说起。公元1400年,黎桓后裔黎季牦,篡夺大越国陈朝政权,改名胡季牦,建立胡朝,将大越国改名大虞国,让位给儿子胡汉苍。1407年,胡季牦、胡汉苍父子,被明朝军队擒获,刚刚建立七年的大虞国被胡朝灭亡。

公元1428年(中国明朝宣宗宣德三年)黎利建立越南后黎朝。黎利原为明朝派驻越南的地方豪绅,在明朝统治北越后,于1418年举行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号召各地反明独立。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纷纷参加,人数数十万。黎利起义后,遭到明军,转战十年。1426年,多次打败明朝大军。1427年,击破柳升率领的明军,柳升战死。后连续击败明军,迫使明军撤离越南。1428年,统一越南后,黎利称大王,在河内建立大越国,史称后黎朝。后黎朝灭于1789年,存世361年。

前黎朝和后黎朝把越南黎氏人口推到越南姓氏人口的前三位

假设越南最后一个王朝是黎姓,那越南黎氏人口肯定最多。然而越南最后一个王朝为“阮”姓,所以阮氏人口是最多。我们认同的是,古代常有赐姓的习惯。就在前黎朝时期,李公蕴大将曾被赐姓黎,但后期黎朝继位者太无能,李公蕴大将又像黎桓夺取丁朝王位一样,取而代之了黎朝,建立了李朝。可见,哪一姓氏当朝,那个姓氏就得到发展壮大。前黎朝和后黎朝为黎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前黎朝和后黎朝中叶,黎氏人口肯定排在当时的越南总人口的前列。但到后期,当政者越来越腐败而导致被推翻。这是,黎氏尤其是皇室黎氏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会被排斥,甚至被斩尽杀绝。据《黎姓起源》中引用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黎波自述身份的一段话:“我这一支黎为清朝附属国,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当时越南分两个国家,一个叫安南,一个叫大月。大月国王姓黎,黎氏王朝,他手下的大臣造反,把黎氏王朝推翻了。当时正赶上清朝乾隆皇帝纪念80岁寿辰(约1789年),为体现皇恩浩荡,就把当时的黎氏王朝的遗老遗少200多人接到当时的北京归属到汉军旗下,分封土地,在直隶住下。我就是这一支黎氏的后裔。”

越南祖先起源

越南就是越人,越人是粤人的总体称词,具体的应该说是百越。

百越最早居住在福建,浙江一带。只不过浙江一带的越人,是由福建一带迁过去的。这就是大禹迁越人的说法。

大禹迁越人,分出三支:

入浙江再进入湖广的,越人就成了春秋战国前的南蛮,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了楚人。只不过楚人是越人与东夷人的混血人。

留在当地的越人就成了后来的粤人。

因为害怕大禹迁徒自己,逃向广西云南,再入交趾,就成了现在的越南人。只不过越南人与黎族苗族等人群混血。

只不过百越人有自己的人形体貌特征,就是前额骨凸出,眼睛处有些凹,或者是说凹斗脸儿,身材不太高,偏瘦小。而身材不高,肥墩墩的又不凹斗脸儿的,就是苗族人特征,身材略高不凹斗脸的就是黎族人特征。

与苗族混血的百乐人就是现在的缅甸人和泰国人。甚至日本人也有一些这个血统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个子矮的越人的血统大一些,个子高的东夷人的血统大一些。

而春秋战国时期把北方游牧民族称为北狄,东方沿海人群称为东夷,把淮河以南地区的人群称为南蛮,把陕西山西的西北人群称为西戎。现在这些人已经融入了中华人群内,消失的都看不出来了。

秦始皇开通到四川和福建的道路以后,扭转了中原人向西南迁徙的习惯,开启了向东南迁徙的习性。到了唐朝以后,就不再向西南迁,而向东南迁了。

因此越南半岛上的居民,大多是周朝以前迁入的。因此论起辈分来,越南半岛朝鲜半岛和日本岛的人群比中原人要古老一些。而春秋战国以后的中原人大都是胡人。胡人原先被称为北狄的人。

不论是向西南迁,还是向东南迁,都是当时的执政人群。也就是新朝换旧朝的时候,旧朝的人向南迁去了。

留在原先居地的都是当时的老百姓。从而老百姓与胡人混合,就成了新的中原人。

最后一次彻底的迁徙是在南宋,把中原地区的能工巧匠,几乎全部迁到了苏杭一带。因此宋朝以后的历朝历代,皇家用品都是由苏杭制造的。

甚至到民国的时期,蒋介石也是向东南跑的,只不过跑到了台湾岛上去了。

越南民族其实是起源于中国浙江省北部的古越国。

沙畹是公认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最有成就的中国学大师,他是第一个将司马迁的《史记》翻译到欧洲的外国人,他的弟子伯希和和马伯乐都是著名的汉学家。沙畹对民族学也颇有研究,他认为越南民族起源于中国浙江北部。

查看历史上有关于越南这个国家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越南的祖先其实是中国人。最早的越南人其实是我国秦朝时期中原地方的汉人。

一、越南人的来源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记录着秦始皇在统一了六国之后,他曾经率兵攻打过当时的百越国。然而,历史上的百越就是现在的越南。秦始皇成功占领了百越这个地方之后,就有一些秦朝时期的汉人在百越这个地方居住。然而这些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们再也没有搬迁过,于是,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越南人。

山西太原到越南边境有多远

不说清楚是自驾游呢还是直线距离? 驾车从太原去中越边境友谊关,大概距离2400,路很好走。

直线距离就没多少了,大概15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