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因为汉室衰微,尤其是各个诸侯已经掌握了兵权,汉献帝刘协自然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控能力。在此基础上,曹操、袁绍、袁术、吕布、刘备、刘表、孙策、刘璋等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完全不对东汉王朝惟命是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汉献帝刘协册封的官职,各个诸侯还是比较受用的。
比如刘备的左将军,就是汉献帝刘协册封的,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刘备都以左将军这一官职自居。至于曹操的丞相等官职,名义上也是汉献帝刘协册封的。因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可以被汉献帝刘协加官进爵,无疑具有名正言顺的特点。但是,就袁绍来说,在被汉献帝册封为太尉这一官职之后,却感到十分不满。那么,问题来了,汉献帝册封袁绍为太尉,明明是升官,为何袁绍却感到耻辱呢?
一
首先,《后汉书》中记载:于是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
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册封袁绍为太尉,并给予袁绍邺侯的爵位。东汉末年,大将军曾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在董卓篡夺东汉王朝的大权后,袁绍取代了韩馥,成为冀州牧。当然,不管怎样,袁绍获得太尉这一官职,都属于升官了。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也即太尉是秦朝最高的官职之一。到了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名义上执掌天下兵马,在武将中拥有非常高的地位。比如在三国时期,贾诩、司马懿、蒋济等老臣,就曾被曹魏封为太尉一职。对此,在很多人看来,袁绍获得太尉这一官职,应该高兴,而不是感到耻辱。当然,从袁绍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自己的太尉低于曹操的大将军,所以才深以为耻。
二
虽然太尉属于三公,已经是古代历史上非常显赫的官职了。但是,就曹操担任的大将军,则属于上公。上公指位在三公以上的公。西汉时,有太师、太傅、太保,称为上公,而东汉上公则仅有太傅一人,但不常设。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则以太傅、大将军、大司马为上公。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曹操因为被汉献帝刘协册封为大将军,所以地位还在太尉袁绍之上。而这,自然让袁绍感到耻辱,乃至于不愿意接受东汉王朝的册封。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袁绍要以地位不如曹操为耻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这是因为袁绍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这让其从心里上瞧不上曹操。就曹操来说,出生在宦官世家,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对于这一点,自然遭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士族的鄙视。
三
比如司马懿一开始就因为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所以不愿意接受曹操的征辟。等到曹操强行征辟之后,司马懿才投靠到曹操麾下。因此,正是因为出生在宦官世家,曹操经常强调自己是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人。相对于曹操,袁绍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
在此背景下,袁氏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这也是袁绍可以在东汉末年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袁绍自身的优越感,促使其不愿意在官职上屈居在曹操之下。另一方面,袁绍的实力相对强大,这也让袁绍不愿意接受太尉这一官职,尤其是这个太尉,还要低于曹操担任的大将军。
四
最后,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早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作为盟主,自然力压曹操一头。等到袁绍夺取冀州之后,更是没有把曹操放在眼里,他举荐曹操担任东郡太守,把曹操当作自己的附庸。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公孙瓒,从而成为东汉末年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
而就曹操来说,尽管握有汉献帝刘协这一重要砝码,可是,在整体地盘和兵马上,曹操依然不如袁绍。比如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派出了10多万大军,可是曹操只有数万兵马。在此基础上,因为实力更加强大,袁绍对于担任地位不如曹操的太尉,自然是感到耻辱了。
《后汉书》中记载:“操大惧,乃让位于绍。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
建安二年(197年),在袁绍拒绝太尉这一官职之后,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赐给他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以缓和矛盾。对于曹操来说,在公元197年还需要解决吕布、袁术、刘备等势力,所以对于袁绍进行了退让,也即将大将军这一官职让给了袁绍。当然,在解决了袁术、吕布等势力后,曹操不再退让,和袁绍展开了决定中原诸侯割据的官渡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