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上皇的八个类型盘点(2)

鹊巢鸠占型——明英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类型的太上皇,不是在位皇帝的父亲,而是弟兄。

公元1449年,明英宗在混蛋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敌兵俘虏。瓦剌权臣也先把英宗作为筹码,要挟明政府让步屈服,为了打乱敌方的如意算盘,皇太后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这就是明景帝,为了照顾英宗的面子,遥尊他为太上皇。

瓦剌进攻北京失败后不得不与明政府议和,放回了明英宗。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失去了皇位的明英宗回到北京后就被囚禁在了南宫,而且一呆就是八年。直到1457年明景帝因太子早夭伤心过度得了重病,明英宗才通过“南宫之变”二度登上了帝位,昏庸的他使原本有望在景帝手中中兴的大明开始衰落。政变发生几天之后,景帝死去,原因不明。

虽然此处把明英宗列为“鹊巢鸠占型”的太上皇,但就历史功绩来看,明英宗更像一只恶鸠,明景帝更像一只受害的鹊。

功成身退型——乾隆皇帝

太上皇们之中,名气指数最高的当属清朝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二十五岁继位,在皇帝宝座上端坐了六十年之后(这个记录只有他爷爷康熙能破),觉得自己已经功德圆满,该无牵无挂地享享清福啦,于是就宣布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颙琰(就是后来的嘉庆帝),开始了无忧无虑的太上皇生涯。四年之后,乾隆帝无疾而终,驾鹤西游去了,享年八十九岁,创造了中国皇帝寿命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乾隆皇帝的禅位的确属于功成身退,但是他一贯执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导致中国与世界脱轨,科技技术远远落后于欧美,当半个世纪之后,中国被迫与世界接轨时,等待她的就只有“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