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对于战争的描写很简略,一般都是几个字带过,看起来很不过瘾。比如《魏世家》中有一句“三十六年,秦侵我阴晋。”只有时间、地点、对阵双方,别说战役过程,就连胜负结果都没有说。
而阴晋之战在战争史上地位很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当时,魏国以五万部队,击败秦国五十万大军,守住了从秦国手中抢来的西河地区。
阴晋之战,魏国的指挥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吴起,而魏国部队就是鼎鼎大名的魏武卒。
战国时期有四大强军,分别是:秦锐士、魏武卒、赵骑士、齐击士。今天就来说说魏武卒。魏武卒是吴起一手打造的精锐步兵。
魏武卒的选拔标准很苛刻。据《荀子·议兵篇》记载,一个士兵身上必须披挂三重甲胄,手执长戟,腰悬铁剑,背负犀面盾牌,携带强弩和50支弩矢,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负重约五十公斤,半天内要连续急行军五十公里。
这基本上是现代特种部队的标准了。
魏武卒的编制分为六级: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注意,不是二百五主)。
魏武卒的待遇很不错,每个士兵可以分到一百亩的土地,承担兵役之后,不需要再服徭役,田宅租税也予以免除,而且随着军功的积累,待遇还会提高。
魏武卒选拔严苛,人数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五万人,但这五万人是一支极其强悍的部队,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72战64胜8平的不败战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阴晋之战。
吴起是一个不世出的名将,但是也有性格弱点,李悝就评价吴起“贪虚名而好色”,后来,吴起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逃亡去了楚国。
魏武卒的衰落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吴起的逃亡,魏武卒失去了主心骨;其二,随着魏武卒军功的积累,待遇越来越高,求战的欲望就不那么强烈;其三,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魏武卒一百亩地的待遇越来越难以实现;其四,魏国内部动乱不止,内耗严重。
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场战役的失败,魏武卒越来越没有当年的威风。
公元前289年,秦军将领司马错(司马迁的八世祖)进攻魏国,全歼了最后两万多名魏武卒。
魏武卒就此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最后吐槽一下,司马迁虽然给吴起写了传记,但在写《魏世家》的时候,居然没有提及吴起的名字,只是用“西河之守”来称呼,太不把军事家当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