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十万大军军演 动用模拟“核武器” (3)

1981年十万大军军演 动用模拟“核武器”

一位副总理和几个部长惊讶地问现场工作人员:“这么惊天动地,到底有没有伤亡,有没有事故呀?”工作人员说:“没有哇,一个都没有。”航线与弹道交织,兵员与炸点交错,排山倒海中万万千千的精确无误,一如完美绝伦的时空艺术。副总理惊叹:“了不得,真枪真炮几小时,都打到哪儿去了?”参观引起大讨论。7年后的授衔,也在本次的热议中。秦基伟向中央领导介绍反坦克导弹说:“中东战争的时候,那么多的坦克,就是靠这个家伙打的,是很厉害的,‘红箭-73’是我们起的,它原来叫什么搞不清。”

在现场李先念说:“还是要多搞点装备。”王震高兴地说:“军队还是要多花点钱的。”李先念身体欠佳,参观兴致却丝毫不减。党政军领导同志在北京不常见面,这次到一起,都很高兴。李先念对各项安排很满意,想夸秦基伟两句,出了口却很严厉:“你秦基伟领导我们搞特殊化。”秦基伟马上说:“千载难逢,原则性和灵活性要结合嘛。”2位湖北老乡斗嘴,众首脑人物哈哈大笑。秦基伟事后诉苦:“人家说北京军区有钱,我们是拼老命了,为了搞好这次演习,我们比较舍得。”秦基伟在军区内部则用“砸锅卖铁”的说法。不过,对李先念的照顾确实超过了别人。别人都没得大病,顶多个别肠胃不适吃点药。李先念感冒发烧。党的副主席在北京好好的,到了演习区域就病,北京军区没法交代。不得已搞了特殊化,比别的首长吃药多,又比别的首长吃饭少。饭以稀软的为主,菜只能清淡,说起来倒是亏待了先念副主席。就这样,参观一场不落,第四课题李先念仍带病坚持,次日举行阅兵时,才退了烧——可也该回北京了。

1981年十万大军军演 动用模拟“核武器”

4个课题与此后的阅兵相叠加,矗立一座里程碑。在统帅部和邓小平的指挥下,参演兵力共计13个师零12个团又5个营,10.5万人,汽车8600辆,坦克850辆,装甲运输车386辆,火炮1763门,飞机178架。演习的成功举行,对刚刚步出浩劫的人民解放军,当是一次大转折,一次大超越。转折与超越,意义仍可归结到时间——追回十年动乱丢失的时光,缩短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年轮差距。这一点而言,邓小平紧迫感最强。100分钟之中,对反突击作战他不断鼓掌。战况激烈之际,他站起身,也不用望远镜,身体前倾,就那样专注远望。烟尘滚滚中,仿佛置身淮海决战战场。

三、讲述者心情

由亲历者而为讲述者,是责任,是幸运。依据北京军区政治部文件确定的选题和作者,我采写这一重大事件。先后采访了4位军长,一位省委书记,军师团干部百余人,陆军和空降兵所有演习部队的基层指战员数百人,并查阅大量资料。稿子出来,秦基伟审查很简单,只看了阅兵部分的千把字,说:“很好,突出了邓主席,各大单位都写到了。”就全部通过。以讲述者身份,我注意到,802演习后一段时间内,演习的陆空部队高频度地使用一个新名词:802精神。此后遇有大任务,各级就有一句现成的话:802标准。精神和标准,各有各的阐释,关键词大致还是抓大事,争一流。此后的一系列重大任务,特别是2008年北京军区支援北京奥运会和准备新中国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都与时俱进地体现着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标准和精神风貌。或许可以说,在完成国家级重大任务中创造新的精神和标准,已经成为802演习之后北京战区的新传统。这些重要成果的取得及常态化转换,为战区部队努力提高核心军事能力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了新的标高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