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在这一时期,德国经济繁荣,国际环境也相对宽松。这段时期的繁荣使得魏玛共和国比较稳定,极端政治势力受到削弱。
国际关系的缓和以及经济繁荣降低了德国国内政治的温度。在1924年的选举中,右翼的纳粹党遭受了重大损失,此次选举产生了一个更为温和的国会。在1928年的选举中,温和的社会民主党重新执掌政权。经济繁荣使得德国人变得温和,并且越来越支持民主政体。
从1925年到1929年,希特勒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在慕尼黑,纳粹党只剩下700名成员。在1928年5月20日的选举中,纳粹党几乎全军覆没。在3100万张选票中,纳粹党只得到81万张,在国会的491个席位中,纳粹党仅占12席。新闻界以大幅标题宣布:“希特勒完了”,“纳粹党已经终结”。
困境2.0“激活”纳粹
但德国外长却做出了悲观的预期,他说:我们是在火山上跳舞,经济问题可能再度促发政治问题。很不幸,他的话一语成谶。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德国赔款问题再度被激活。
因为德国充分履行赔款义务的正常年份,即1928—1929年度快到了,加之德国为了偿付巨额战争赔款,借了大量美国贷款,德国经济由此被美国所牵连。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突然崩溃,导致德国贷款来源的短缺。被赔款负担拖累,加之被美国经济牵连,德国又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困境。德国失业率在1929年底迅速上升,失业人口从1929年9月的130万人上升到1930年9月的300万人;到了1933年初,德国的失业人口超过了600万。此时,每三个德国工人中就有一个处于失业状态。
严重的失业问题使得数以千计的德国人加入了纳粹的武装组织——冲锋队的行列。特别是在冲锋队为失业者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的冲锋队员住宿和膳食网络之后,情况更是如此。1931年1月,冲锋队员在10万人左右;一年以后,这个数字翻了一番;到了1932年底,冲锋队员达到了50万人。
纳粹党和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的苦难。希特勒许诺,如果纳粹党上台,德国政府将拒付赔款,撕毁凡尔赛条约,走出经济困境,使德国恢复大国地位。不仅如此,他还会迫使金融集团,尤其是犹太人就范。在1932年7月31日的选举中,纳粹取代了社会民主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可见,一战结束后,德国经济遭遇的严重困境,为纳粹党煽动民情,夺取政权提供了机会。在经济危机时期,纳粹的选票不少是由“抗议选票”构成的。这些人深受经济危机影响,用选票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并非纳粹党的铁杆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