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那些靠关东军发家的日本高级战犯大都也没有逃脱正义的审判。曾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参谋长的东条英机,曾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参谋长的板垣征四郎,曾任关东军参谋长的木村兵太郎,曾供职于关东军司令部、后任第七方面军总司令的土肥原贤二,曾供职于关东军司令部、后任第十四方面军参谋长的武藤章,均被送上了绞刑架。其他一些臭名昭著、恶贯满盈的关东军将领要么受到惩罚,要么背着千古骂名苟且偷生。
诺门坎一战:苏军如何一招镇住了日本关东军?
核心提示:苏联红军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肃反”活动,大军区司令员中仅一人未被逮捕,远东方面军司令员布留赫尔元帅也被处决了。就连远东地区“肃反”负责人、总政治部保卫局的局长都逃到了伪满洲国。关东军据此得出结论,苏、蒙军队中有经验能力的军官基本上被扫荡一空,师团长多是一些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这样的军队关东军一个师可以对付其3个师。
在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以关东军为代表的陆军比较倾向于北上进攻苏联,占领远东以确保被他们视作是生命线的满洲的安全,是苏联位于海参崴的不冻军港和日本之间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也如同是芒刺在胸,这个时候的关东军已经从开始时候的4万人发展到20万人,而且拥有了日军刚刚组建的第一个坦克师,同时庞大的海拉尔要塞,也已经建成开始启用了,它让关东军更加有了底气。
一切都已具备,就差一根导火索了。
解说:1936年2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是日本天皇、溥仪、斯大林、蒋介石四人头像,这一周刊总是将某一时期的风云人物选作它的封面。此四人的头像之所以放到一起,如同书中所说,远东问题解决的关键在这四位。
日本满洲边境守备队自成立以来从未换防,士兵们每年春秋两季还要进行“栖息演习”,这些老兵很熟悉,一旦战事降临,就必须固守的地下要塞内生活和战斗程序,也掌握在这里生存的窍门,在名目繁多的训练中,包括不论在什么样的气侯条件下,甚至在黑夜里也要能分辨出从乌苏里江边的沼泽地到山中要塞反击进出口的铁盖所在地。
这些常年驻守的日军士兵,十分了解乌苏里江对岸的情况,他们也不断接受有关苏联方面的地形和兵力情况的课程,虎视眈眈的关东军在等待着开战的日子。
要塞修筑完成后,配有专门的国境守备队,如果不是边境关系紧张,出于作战的目的,一般不会在边境地带驻扎大量的正规军,但在孙吴这样一个边境小镇,高峰时期曾有十万日军,路的两边全是军营。
当年日军中有个说法叫“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孙吴”,意思是形容孙吴驻军的规模,孙吴曾是日军在边境一带的主要屯兵地,但是在日军进驻孙吴之前,这里却是一个仅有一两户人家的湿地。
这是孙吴发电厂的遗址,它是那时北满地区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可提供孙吴、黑河以及北部正面地区军事设施的电力需求。
从今天的残骸中,人们仍能看出它当年的规模,根据日军当年的作战想定,如果从东宁方向发动进攻,它将伺机从北正面发起进攻策应主攻方向,孙吴纯粹是日军为了进攻苏联的作战需要而建的一个军事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