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大将粟裕身边工作的经历及感受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幼名继业,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侗族后代。中国现代杰出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现在来说说在粟裕身边工作的一些经历及感受。

  到粟裕身边工作酌三步曲

  我到粟裕身边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三步曲:第一步,听说有粟裕这个名字;第二步,见到粟裕;第三步,调到粟裕身边工作。

  粟裕

  我是江苏泰兴人,家靠长江边上,和泰兴县城、黄桥镇正好成三角形。1940年夏天,我正在上小学,就听说了新四军的消息,说新四军如何如何的好,打仗很勇敢,是为穷人闹翻身、求解放的。听到这个消息没几天,新四军真的来了。他们身穿灰色军装,左臂戴了新四军的臂章,臂章上面我记得还有一个“挺”字,脚穿草鞋,打了绑腿,很威武。此后不久,新四军在黄桥打了大胜仗,粟裕的名字就在我的家乡传开了,《黄桥烧饼歌》老百姓也唱起来了。就是这个时候,我第一次听说有粟裕这个名字。

  5年后,我第一次见到了粟裕,那时我已经是一名新四军战士。根据《双十协定》,粟裕率领苏浙军区机关和部队撤到江北。苏中军区在兴化城组织了一次欢迎大会,粟裕在会上作报告,讲日本投降后的形势和任务。他的声音很洪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跟他隔得很远,看得不是很清楚,没有看过瘾,当时想如果能近距离见到他的面,那就好了。

  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为了适应日本投降后的形势,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军区,粟裕被任命为华中军区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我被分配到华中军区司令部机要科工作。粟裕对机要工作十分重视,由他直接管。他到哪里,机要科就跟到哪里。他曾对管理员周金才说:“别的科驻地分得离我远一点没有关系,唯有机要科的驻地分得不要离我太远了。”粟裕对机要人员的工作、学习、思想、生活都很关心,有时到机要科看电报,有时找机要人员谈心。我们同粟裕关系很密切,经常见面。

  粟裕对机要人员要求很严格。他一再强调。机要人员组织上要纯洁,政治上要坚定,纪律上要严格,真正经得起残酷战争环境的考验。在他的关心下,在新四军一师和华东野战军时期,机要部门没有发生一起动摇、投敌、叛党叛军的泄密事件。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结束前,陈毅、粟裕率领华野机关移到坦埠附近宿营,首长驻地、作战科、机要科驻地都遭到敌机的轮番扫射轰炸。作战科驻地落下好几颗炸弹。机要科驻地落下的炸弹更多,房子倒塌起火,好多人被埋到土里,幸好无一人伤亡。这引起粟裕的高度重视,他以为机要科的密码出了问题,马上找机要科长左金祥谈话,要他把问题彻底查清楚,并布置情报部长朱诚基从空中侦察我军的密码情况。后来查明,机要科的密码没有被敌人破译,而是一个俘虏跑到济南,向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告了密,才使坦埠遭到意外空袭。这样,情况查明了,他才放下了心。

  因为战役、战斗的频繁,粟裕的来往电报很多,尤其是收报很多,有的重要电报还要抄存,机要秘书徐玉田一个人忙不过来,我就被选调到粟裕身边工作。当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48年7月,刚刚打完豫东战役不久,我们随同粟裕辗转到河南省永城县的陈集休息。到达陈集之后的第三天,7月20日的上午,左金祥告诉我:“小鞠开,经我们研究,决定调你到4725那里去工作。“4725”是电报明码的“粟”字,当时粟裕代号是"502",但我们机要科却习惯称他"4725"。这么突然,我简直不敢相信。吃过午饭,我就冒着烈日报到去了。我进屋时,粟裕正聚精会神地查看挂在墙壁上的军用地图。他听到我的报告声,便转过身来,一边把手中的一叠电报装进他那鼓鼓囊囊的军装口袋里,一边笑嘻嘻地向我打招呼:“小胖子,你来啦,欢迎你!”然后他叫我坐下来,问我愿不愿意到他这里工作。我实打实地说:“愿意是愿意,就怕工作做不好,增加首长的麻烦。”他说:“那没有关系,好好学习嘛。”接着他便同我拉起家常来,知道我是泰兴人后,很高兴地勉励我:“你是泰兴人民的后代,来我这儿工作,一定要为泰兴人民争气,不要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