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与刘宋争山东:700宋军屡胜鲜卑大军(2)

  随后,慕容白曜又率军直逼升城(今山东长清西南),宋将房崇吉用不到700人的兵力死守3个月,屡次挫败北魏数万大军的攻城。到了公元467年四月,魏军攻克升城,慕容白曜忿恨房崇吉不降,又想杀尽城中军民,这时魏参军韩麒麟劝阻说:“今勍敌在前而阬其民,自此以东,诸城人自为守,不可克也。师老粮尽,外寇乘之,此危道也。”白曜又采纳了他的建议,安抚了当地的居民,使其各复其业。由此看来,北魏军队所攻克之处,大都采取了较为温和的抚恤政策,也使其统治基础得以逐步稳固起来。尽管魏军的征服手段和统治政策比以前有所改观,但这并不是说魏军没有遇到抵抗。事实上慕容白曜的进攻遇到了顽强的抵抗。九月,慕容白曜亲自统帅大军围攻历城崔道固,同时又派平东将军长孙陵进攻东阳沈文秀。崔道固坚守,沈文秀先是请降,慕容白曜欲派兵前往收编,但左司马郦范却认为其中有诈,劝其先攻取历城,然后再取盘阳(今山东临朐县东南)、梁邹、乐陵(今山东乐陵县东南),最后再挥兵东进,不怕沈文秀不屈服。当长孙陵率军进入东阳西郭后,纵兵抢掠,沈文秀果然闭城拒降,使魏军遭到了失败。

  公元467年末,宋朝廷任命驻守梁邹的幽州剌史刘休宾为兖州剌史,据守团城的辅国将军张谠为东徐州剌史。但没有强兵支援,所以刘宋此举也于事无补。泰始四年(公元468年)二月,慕容白曜攻下历城东城,崔道固投降。就在这前后,刘休宾、张谠等也相继投降。攻下历城后,慕容白曜率军围困东阳,这期间,沈文秀虽有过动摇,但仍然坚持守城,没有投降。据历史记载:“文秀被围三载,外无援军,土卒为之用命,无离叛者,日夜战斗,甲胄生虮虱。”泰始五年(公元469年)二月,慕容白曜终于攻下东阳,沈文秀兵败被俘。刘宋在山东的最后一个堡垒被攻破了。魏宋双方在山东地区长达几十年的争战也宣告结束了。今天山东境内的兖、青、冀以及徐州都被北魏占有。刘宋南撤淮河以南,再也没有涉足山东。慕容白曜因为有功,被北魏任命为都督青、齐、东徐之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马、青州刺史,进爵济南王,成为山东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在慕容白曜平定青齐的过程中,有一重大举措,这就是平齐户。

  在北魏与刘宋的战争中,北魏将俘虏的山东豪族强行迁到北魏京城,这些人称平齐户的山东人户。

  自南燕以来,青齐地区一直是当地豪族武装的纵横之地,世家大族的势力十分强盛。像泰山羊氏、东平毕氏、清河张氏和宋氏,都是世代土著大姓,他们都拥有私家部曲和僮客。慕容德入主青州时,曾迁入了一大批河北豪族(主要是今山东武城、平原一带人),这些豪族凭借宗族和乡里关系控制随行南迁的人们,同时又使大量外来的和本地人民成为他们的荫户,从而在青齐地区又形成了另一种豪强力量。其中著名的有崔氏、刘氏、王氏、房氏、傅氏等。他们在不长的时间里便被认作是青齐地区的“土民”,并享有优势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特权,其势力也不断扩张。南燕灭亡后,青齐地区仍然由这些大姓们所控制,刘宋政权在青齐统治的55年间,也全力依靠这些青齐豪强,青齐豪强的私人武装成为当地州郡镇的戌军,也成为守卫青齐的主要军事力量。北魏征服青齐之际,遇到了当地豪强力量的顽强抵抗,因而在军事胜利之后,北魏统治者高度重视青齐豪强的潜在力量。于是,北魏决定“徙青、齐民于平成,置升城、历城民望于桑乾,立平齐郡以居之;自余悉为奴婢,分赐百官”,以此方法来拆散和消除青齐大姓的势力。慕容白曜从公元467年出兵山东,作战历时两年,迫使历城守将崔道固、梁邹(山东邹平县)守将刘休宾投降。然后将所俘降将、僚属及两城居民送至魏都,并在平城(今山西大同)附近新设“平齐郡”用来安置从山东迁徙来的居民,所有被迁人户均称之为“平齐民”,受到严格的控制。除一部分分赐给百官做奴婢外,其余都被迫从事垦植耕作,不许自由迁徙。事实上,平齐民也分为不同的等级,北魏按照阶级、社会地位和降拒态度分别给予不同的待遇。第一等是“客”,其大部分是刘宋的高级地方官和将军,其中降服最先的为上客、次客,先守后降的为下客。第二等是一般地位的地主豪强,他们被当做“平齐民”而被送入“平齐郡”。最下等的是曾经拒守死战的士兵和民众,他们全部成为北魏百官和功臣的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