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塔斜置法带来三大危害。
一、风浪大时,舰船颠簸是无从避免的。如果主炮的炮塔沿舰的中央线安装,颠簸程度可减低。放在舷边则带出极度相反的情况。那时倘遇上战斗,射击还能准确吗?“定远”级舰的主炮炮塔又大又重,置于舷边,岂非大增颠簸之烈!
二、在那时段采炮塔斜置法之舰通常沿甲板整个中央线部分安排得满布上层建筑和各式装备。有时,连舷边的通甲板上也有不少装备。“定远”级舰并不例外。如此一来,主炮前直射和后直射即使尚容许,射界也必十分狭窄。如果不要冒自己的炮火摧毁自己舰面之险,射击唯有避开中央部分一段不短的距离。既得避这避那,有效的前后直射还能予以期望吗?
三、余下来的射击选择就仅得用作舷炮来侧射。但左炮塔的两门主炮不宜向右侧射,右炮塔的炮同样不应朝左侧射,因为炮塔低和炮管短,炮火一旦横过甲板射出就会灼伤自己的甲板!这就是说,侧射只可以用一半的主炮。这事有史例为证。用炮塔斜置法去装配主炮之铁甲舰首次参加实战为1882年7月11日英舰队炮轰埃及亚历山大港的堡垒和炮台(因这是纯海与陆的战斗,故不能称为海战)。采该法装置主炮的那艘英舰(正是徐建寅同意德厂取为设计模型的那艘),中弹数目最多,这是因为这样装置的主炮之最佳发射位置为向陆横着舰身,遂使舰与陆成平行之局,整艘舰也就方便了对手的射击。严重损伤之所由尚不止此。自己的主炮横过甲板射出去时,炮火灼伤自己。这分明是蚕虫师爷式的设计,何伟大之有?此役过去了一百八十年,研究甲午海战者迄未纳之入讨论范围。这是不从中国海军史为世界海军史一部分这角度去从事研究,不看与中国无关的西方海军史著述,所必然带来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