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发生的原因(3)

张巡在安史之乱中的贡献

安史之乱张巡是唐朝著名的爱国将领,有关安史之乱张巡的事迹至今仍在坊间流传。张巡生于公元708年,卒于公元757年。公元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叛军浩浩汤汤来袭,几个月后,安禄山叛军就已经攻陷洛阳。随后,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将国号定为大燕。安禄山在洛阳称帝的消息不胫而走,洛阳州县的太守、县令早已被安禄山叛军的气势吓得不知所措。

张巡

张巡

为了苟活,很多州县的太守,都向安禄山投降,表示愿意臣服于安禄山。公元756年,安禄山派遣燕军首领张通晤攻打宋、曹等州。安徽亳县的太守早已对燕军闻风丧胆,还没等张通晤来攻时,亳县太守杨万石就向燕军投降。此时,真源县在杨万石的管辖范围之内,而真源县的县令就是张巡。张巡得知杨万石投降后,十分愤懑,为了保全真源县,张巡联合河南兵马抗击安禄山叛军。

公元756年二月,叛军令狐潮率兵攻打张巡所在的雍丘,张巡用计打败了叛军一次又一次的来袭。面对声势浩大的叛军,张巡和许远率兵前往睢阳,睢阳是军事要塞之地,只要能守住睢阳,就能为唐玄宗争取对付叛军的时间。张巡、许远誓死守卫睢阳,在粮草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张巡和许远一次次打退了叛军,镇守睢阳长达数月。在张巡和许远的指挥下,有效地遏制了叛军南进,保障了唐朝东南的安全。

唐朝安史之乱地图

安史之乱是怎么打的,要有一个地图才能让人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不然再怎么讲也是没有画面感的。

安史之乱地图

安史之乱地图

从上面的“安史之乱”的地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安史之乱这场战争,不仅从时间方面说是一场很破坏性很强的战争,从空间上来看也是如此。唐朝的面积不像今天的中国那么辽阔,可是就算是把这次战争套在现在中国的地图上也是包含了大半个中国,主要是在中国的北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那时的长安是唐朝的中心,可是我们不难看出,长安被攻打了好几次,甚至还被打了下来,连皇帝都只能选择逃命。可怜的终究还是那些逃不走的老百姓,没有什么战斗力,还需要去面对那战火纷飞的局面。

“安史之乱”不仅只有一队叛军,而是有两队,从不同的方向打来,踏过了唐朝大部分的领土来到长安,又追到了马嵬坡,马嵬坡死这次战争终结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地方,唐玄宗被逼的走投无路,放弃了他可以放弃的所有的一切。

从地图上还可以看到,两方有过三次直接的相遇,一次是在太原,一次是在洛阳,最后一次就是在唐朝的首都——长安。所以这三个地点的战况应该是最激烈的。也不难看出,安禄山和史思明曾经有过兵分两路的情况,在太原和唐军作战的是史思明,再集合了,通过潼关进入了长安城。

安史之乱的图片有哪些

有关描述安史之乱图片有很多,为了场景再现,很多书画家根据史料记载,描绘出了安史之乱图片。纵观安史之乱图片后不难发现,基本上与安史之乱相关的图片,颜色都呈暗色系,给人一种压抑的状态。除此之外,安史之乱的图片大多以描绘战争场面为主。战场上的士兵、流血场景、战马等都是安史之乱图片上的表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