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摊丁入亩的背景
对于清朝时期的“摊丁入亩”这一赋税制度来说,这一制度在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更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中的一次重要改革。那么摊丁入亩的背景又什么呢?
摊丁入亩
首先是关于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据说在清朝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战火不断,百姓伤亡的也是很多。因此导致了后期阶级矛盾的出现,还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起义暴动事件。于是面对这样的状况,清朝统治者为了招抚流亡,恢复国内政治和发展社会经济,以及缓和阶级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政权,于是毅然决然的抛弃了关外的赋役制度,开始向前朝曾经小试过的“ 摊丁入亩” 制度看齐。在清朝初期的时候, 清政府便以仅存的《万历条鞭册》为依据,进行赋役的征发,并且此过程中,清朝统治者逐渐体会到了一些“ 摊丁入亩” 措施的合理性,再加上在康熙后期的时候,国内的土地兼并比较严重,于是就实行了 “ 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
其次就是现实背景。当时在康熙在二十年时期的时候平定“三藩之乱”,使得清王朝在中原的威胁不复存在,但是在入主中原的政治合法性却屡次遭到怀疑,于是为了其中孤立造谣的这些人,于是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了一定的政策,其中就在经济上实行了蠲免钱粮,“永不加赋”,的政策,并以此借助宽松优容的赋税政策来固结中下层民众, 瓦解“遗老”们的社会基础。
摊丁入亩的意义
“摊丁入亩”是清代时期的一次赋役制度改革,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代的税制改革,并且还进一步取消了徭役,彻底废除了人头税,从而实现了从人身税向财产税的一个重要转变。虽然摊丁入亩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是也具备着一定意义,那么摊丁入亩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摊丁入亩
在历史上,这次的税制制度的改革不仅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财税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摊丁入亩”这一制度是一条鞭法的延续和发展,对于实行的结果来说也相对彻底。这一制度最终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人丁地亩的双重征税标准,使赋役成为一元化的形式。另外,对于“摊丁入亩”的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在实行摊丁入亩之一赋税制度后,无地的手工业者也就不会有丁银负担,所以从侧面来说,无疑对工商业的繁荣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此外农民可以从农业生产中游离出来,进人城镇或矿山,成为出卖劳动力的一名雇工,这样一来,就促进了雇佣劳动和手工工厂发展,还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其次就是,摊丁入亩不仅取消了按丁和地来征收赋税的标准,还进一步简化了税收程序。这不仅防止了官吏贪污舞弊的行为,还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对于保证国赋无亏,也有实际作用。
摊丁入亩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摊丁入亩”,又被称作是“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最初是创于明代时期,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并且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得到了普遍实行。那么摊丁入亩到底是怎么回事?
摊丁入亩
根据历史上的相关资料来说,“摊丁入亩”是一种赋税制度,其大体是完成于中国清朝雍正帝统治时期的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他的实行将中国实行的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得以废除,并入土地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