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实行的皇帝是哪个

摊丁入亩实行的皇帝是哪个

对于历史上著名的征税制度--“摊丁入亩”,它的实行,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还对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那么“摊丁入亩”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哪位皇帝呢?

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以及对“摊丁入亩”这一制度的深入了解,我们得知,是由雍正帝来主持实施的“摊丁入亩”这一制度。

据说在公元1722年的冬天,清圣祖康熙帝去世,由皇四子胤祯继承了皇位,并改元雍正。对于雍正帝来说,算是一位有着颇多争议的皇帝,他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也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在他执掌朝政的13年里,做了四件大事,令后人刮目相看。

第一件事就是平定了自康熙以来的西北叛乱。稳定了自康熙以来的盛世局面,使中原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保持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面貌。第二就是设立了军机处,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两千年以来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第三就是设立密诏立储制度,从而杜绝了康熙晚年诸皇子因夺嫡之争而引起的手足相残局面。第四就是实行新政,而对于他所提出的“摊丁入亩”这一制度,包括在了实行新政当中。

当时的雍正帝,根据明朝的“一条鞭法”制度,以及康熙提出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赋”政策,在此基础上做出调整,提出了“摊丁入亩”制度,并投入实行当中。

摊丁入亩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的“摊丁入亩”,又被称作是“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最初是创于明代时期,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并且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得到了普遍实行。那么摊丁入亩到底是怎么回事?

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

根据历史上的相关资料来说,“摊丁入亩”是一种赋税制度,其大体是完成于中国清朝雍正帝统治时期的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他的实行将中国实行的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得以废除,并入土地税。

中国在秦汉时期以来就有着“人头税”的传统,关于“人头税”,它主要是对于一个家庭中的人口,尤其是丁男要加以课税,与此同时,丁男多必须服行差役。

而在明代后期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到了“摊丁入亩”的初级阶段,其主要内容就是:免行部分差役,并且以现金代替,与田赋一起征收,这样一来就使税赋征收变得更为简便一些,同时也减少了无田地者的负担,部分地区亦有摊丁入亩的举措,在当时称为随粮派丁、田代丁编或丁随田办。

后来到了康熙年间的时候,又颁布了一条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诏令,这样使得丁税的数量成为了一个定数,使得新增加的人口不必再负担丁税。直到在雍正年间的时候,才正式的将丁税废除了,实行了“摊丁入亩”的制度,这样就使得没有田产的人可以不纳赋税。

清摊丁入亩的背景

对于清朝时期的“摊丁入亩”这一赋税制度来说,这一制度在客观上是对最底层农民人身控制的放松,更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中的一次重要改革。那么摊丁入亩的背景又什么呢?

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

首先是关于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据说在清朝政权刚刚建立的时候,战火不断,百姓伤亡的也是很多。因此导致了后期阶级矛盾的出现,还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起义暴动事件。于是面对这样的状况,清朝统治者为了招抚流亡,恢复国内政治和发展社会经济,以及缓和阶级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政权,于是毅然决然的抛弃了关外的赋役制度,开始向前朝曾经小试过的“ 摊丁入亩” 制度看齐。在清朝初期的时候, 清政府便以仅存的《万历条鞭册》为依据,进行赋役的征发,并且此过程中,清朝统治者逐渐体会到了一些“ 摊丁入亩” 措施的合理性,再加上在康熙后期的时候,国内的土地兼并比较严重,于是就实行了 “ 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