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独轮车是怎么回事(3)

淮海战役场景

“奇迹”之名是如何得来的呢?当初,在淮海战役结束的那一天,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就在本子中写道:以60万战胜80万,真正的奇迹。的确,这场战役中双方兵力的悬殊对比就是这个结局带给我们最惊人的地方。自古以来,以少胜多的战争实例不少,实力对比悬殊的也不少,但是淮海战役这样的战况、战果却是难得一见的。

当时中国共产党手中的兵力只有60万,还是由华野与中野军双方两合起来作战的数量,其中粟裕手下的掌握的华东野战军兵力强大,战士的综合素质颇高,战斗力也很强,但是除此之外,装备武器以及补给保障等还是远远弱于国民军的。此外,中原野战军则是在大别山久战多时,心疲力乏,除了指挥得当以外,其作战实力更是落后国民军一大截。

而在此地区的国民军却大不相同,他们兵强力壮,军多将广,拥有先进的科技装备以及全机械化部队,集结了国民军最为精锐的战斗骨干。然而正是如此显著的差异,才使得最后国民军在这场战役中主力尽失于解放军是如此的令人惊心动魄。

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

在解放战争中,尤以三大战争最为著名,而在三大战争中,政治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局势完全被颠反,是战是和都掌控在共产党手中。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以及这场战争给共产党带来的影响。

淮海战役照片

淮海战役照片

淮海战役的胜利带来的最明显的一项,就是国民党称霸中国梦想的破灭。国民党的主要精锐势力在这场战争中,剿灭的剿灭,收编的收编,逃窜的逃窜。尤其是其中的嫡系部队的干部等。为此,蒋介石还在黄百韬的葬礼中写下“黄埔精神不死”的挽联,来嘲讽那些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却投降的将领们。

在这场战争之前,国民党还掌控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这场战争之后,黄河以北地区全是解放地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几乎全是解放区。在国民军掌控下的江北城市只剩下一个安庆。而此时的解放势力已经剑指江浙沪地区。

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开始出现了分散,政治权利斗争越发明显,部分人员已经不在蒋介石的掌控之内。当蒋介石想要和共产党和解时,以孙科为首的行政院公开反对这个主张,要求与共产党作战到底。国民党许多官员开始纷纷逃离到香港和台湾等地。蒋介石迫于形势压力,退位给李宗仁,成为幕后。

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在与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得到解放,使得解放军成为了国家的主控者,使得国民党全面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