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的评价
第一,这场战争是政治军事仗。尼赫鲁坚持以武力实现扩张,中国主张以和平友好的谈判解决领土争端。这决定了中印战争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军事战争一向服务于政治。这个特点制约战争进程,影响双方战略指导。中国政府在印军挑衅下仍克制,这就在政治中取得了主动地位。
中印战争图片
印军拒绝中方的和平建议,发起进攻,中国这才后发制人。中国政府在局势处于有利地位时,又提出和平解决争斗。印度政府依旧冥顽不灵,中国部队只好再次重创他们。中国军队在外交上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在中印战争中,政治和外交的需要决定军事策略。
第二这场战争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举行的。该地区气候恶劣,地势险峻。东段路险林密。西段作战区位于高海拔地区,严重缺氧。这些恶劣的自然条件影响军队作战方案。不仅双方部队的行动都非常困难,而且后勤补给也不易。
第三这场战争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群众工作,民族主义都影响战争。只有重视藏区民族和宗教问题,取得边境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才能赢得胜利。边防部队经过长期而有效的群众工作,紧密团结了少数民族群众。
第四这场战争中国大后方后勤补给困难。中国的后勤补给来源于内地,距离边境路途遥远。而印度从后勤基地运输物资到前线比较方便,利于持久战争。以上这些原因影响着战争的进程。中国必须要在客观条件下争取战争胜利。毛泽东运筹帷幄,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部署,终于歼灭了敌人。这些就是中印战争评价。
中印战争谁赢了
中印战争谁赢了?中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中国边防部队打得印军毫无反击之力,歼敌无数,并且缴获了一大批军事设备。虽然表面上打赢了印度,但其实也打赢了苏联和美国。印度政府接受了来自苏联的十三个陆军师,两个空军师的武器装备。
中印战争图片
当时的美国面临朝鲜战争的尴尬结果,需要取得一次对华战争的胜利挽回颜面。在苏联援助的第三天,英美与其他北约成员国决定对印度援助大量的美式装备。其中一些装备是英国在二战中剩下的。
苏联军事顾问团还对印度军队进行了整训。因为苏联和美国的帮助,尼赫鲁理所应当地认为中国必输无疑。在一开始,中国军队仅有少量的兵力驻扎在边防。印度的先头部队超过了六千人。中国警告印度政府,但是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毛泽东同志决定教训印度军队,尽数歼灭印军防御部队。
尽管中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印度赢得了战果。中国部队在尽占优势的情况下接到撤退命令,退至实际控制线二十公里外。中国的领土依旧被印度非法占领了。中国之所以撤退也是从大局出发。在中印战争中,中国并没有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当时的中国内外交困,在国际上处于孤立阶段。中印战争作战环境恶劣,中国作战部队补给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只好见好就收以免发生更加不利的情况。现在知道中印战争谁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