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族简介,相传,黄帝娶妻嫘祖,生昌意;昌意娶蜀山之女昌仆,生了高阳氏颛顼。昌意的小儿子悃封在北土,黄帝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族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因此,他们以拓跋为姓,称之为拓跋氏,意为黄帝土德的后裔。
据《魏书序纪》年,鲜卑氏族"积六十七世",至拓跋氏远祖成帝毛时,是'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国”指氏族集团或部落;“大姓”是指沃族或比氏族小的一个家族分支,毛时是部落联盟的酋长,被称为“皇帝”,为拓跋珪时追尊。后传至第五代宣帝拓跋推寅,恰逢东汉初年,当时北匈奴西迁,南匈奴保塞和拓跋,鲜卑拓跋氏首次南迁。至大泽,也就是现在的呼伦池。因地‘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今天在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完工和礼赉诺尔古墓,大约是关于拓跋鲜卑南迁过程中的文物,说明拓跋鲜卑确实生活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而且在当时,鲜卑拓跋过着“畜牧迁徙、狩猎为业”的游牧生活,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阶段。
由于呼伦池附近缺乏资源,不足以建立一个首都。此外,随着拓跋社会的发展,部落首领为了掠夺财富和扩大影响力,必然会向南方扩张,因此他们准备第二次向南方迁移。由于年事已高,身体虚弱,他把位子传给圣武帝诘汾,带领人民向南迁移。几经周折,他们到达了匈奴故地,也就是今天河套北部的固阳阴山地区。这里水生植物丰富,树木繁茂,是放牧和狩猎的好地方,也接近中原文化。
由于“多多出宣、献二帝,故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诘汾南迁,大约是在公元160-170年之后,也就是东汉桓、陵皇帝在位的时候,正是部落联盟强盛的时候。
拓跋鲜卑进入匈奴故地后,与留在旧地的匈奴融合。拓跋力微时,75个不同姓氏的部落中,属于贺赖氏, 须卜氏, 丘林氏, 破六韩氏和宿六斤氏等。后匈奴旧部加入了拓跋的鲜卑联盟后,相互杂居,相互通婚,逐渐被鲜卑化。据考证,拓跋的意思是鲜卑的父亲和胡的母亲所生的后代(奴才匈)。《魏书序纪》提起力微,是说他的父亲诘汾,和匈奴地女神结合而生的。实际上,鲜卑与匈奴隶的通婚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此后,许多晋人、乌桓等大臣也成了他们的"新民"。
始祖神元皇帝力微时(220-277年),拓跋鲜卑开始了第三次迁徙。拓跋诘汾长子秃发匹孤从塞北搬迁到河西。学者认为“秃顶”或是对“拓跋'”异译。因为拓跋人仍然留着辫子,人们当时还称它为“锁头”鲜卑或“索虏”,以区别于其他剃光头发的鲜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