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圆明园,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圆明园大水法是这个园林的代表之一。这个是1988年正式建成的文化公园,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瑰宝。
根据历史记载,圆明园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三个花园组成:圆明园, 长春园和绮春园,面积超过5200亩,其中的水面面积为2100亩。园林景观100多处,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它是清朝皇帝建造并运行的大型皇家宫殿。
“圆明园”是以康熙皇帝的名字命名的“圆明”是雍正帝自皇子时期以来一直使用的法号。他曾经称为“圆明居士”,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当康熙皇帝把花园给胤禛时,花园的名字就叫“圆明园”,取自他的法号“圆明”。
在法英联军摧毁的圆明园,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留给无数人复杂的心灵。在公园里走了一圈,留下最深的记忆应该是公园门口的“大水法”的遗迹。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圆明园大水法是圆明园的象征。那“大水法“”是什么意思?它为什么被称为“大水法?”
原来,水法就是喷泉,是中文之初的翻译。大水法就是一个大喷泉。从修复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破坏前的大水法是朝南建造的,建筑形状像一个门洞。下面有一个大的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正面和下方是椭圆形的菊花喷泉,中间是一只铜制的梅花鹿,从鹿角上喷水八道。在大水法的左右两侧有一个巨大的喷水塔,这座塔是方形的,有十三层。在大水法南面朝北,有一个御座和石雕屏风,专供皇帝观赏喷泉,名为“观水法”。
大水法和观水法都建于1759年左右。据报道,圆明园大水法是欧洲传教士蒋友仁在乾隆十二年间设计和监督的。一位信使把欧洲水法介绍给了乾隆,而乾隆皇帝想在圆明园建造一座西式宫殿,宫殿内外都要安装“水法“。 蒋友仁的职责是传教,建筑不是他的专长。但是他学习数学,保存了很多关于喷泉建筑的书籍。为此,借鉴数学知识,设计了圆明园的喷水工程,并命名为“大水法”。
不过在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这场人为的圆明园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公园里的主要建筑因素,包括大水法在内都被烧毁或破坏了。
著名的十二兽首和大量珍奇珍宝在海外丢失,素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满目疮痍。曾经的圆明园大水法,也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