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中国人请人吃饭或邀请别人来我们家时,我们通常称邀请的一方为“东道主”。那为什么主人被称为东道主?东道主的来源典故是什么?
“东道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晋国发生内乱,晋国公子重耳四处逃亡。在逃亡期间,他受到了郑国的侮辱。后来,在秦国秦穆公的帮助下,他成为晋国的国王,即晋文公。晋文公即位后,他对当年发生的事情感到不满,于是开始寻求报复。
当时,重耳联合秦国进攻郑国。面对春秋时期的两个强国,郑国危在旦夕。为了解决危机,郑文公派烛之武去秦军营地劝说秦穆公撤军。为了劝阻秦国军队,郑国还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烛之武告诉秦穆公,只要秦国愿意撤退,郑国愿意给秦国很多好处。未来秦国往返郑国时,郑国愿意为来往的使者提供食宿,做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在这次会谈上,由于秦国位于西北部,郑国位于东部,所以烛之武自称郑国是东道主。这也是烛之武退秦师的来源。
在秦穆公在得到郑国如此慷慨的利益后,同意撤军,还留下秦军的一部分士兵来帮助郑国保卫其领土。晋国看到进攻郑国的希望渺茫,所以他不得不放弃。这一事件后,“东道主”一词开始出现在历史上,这就是东道主的来源典故。在后世被广泛使用,不仅指东边的主人,也指任何方向的主人。
后来,“东道主”这个词流行起来,不只是烛之武简单的提了一下。《礼记》中有一句话“主人走东边的台阶,客人走西边的台阶”。至于为什么这样说,这与我们国家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根据太阳的方向,为采光而建造的房屋一般都是朝南的。因此,在人们的房子里,客厅一般在中间,两个座位放在南边,这两个座位正好在东西两侧。一般主人家有客人来访时,总会邀请客人先坐在西边的座位上,自己再坐在东边的座位上。
有钱的家庭也会更加重视,他们将在客厅正前方修建两条路,也分为东西路。迎客时,主人还会引导客人到西台阶,然后自己走到东台阶。久而久之,它就成了“东道主”。
今天,请客的一方或领导会议的一方被称为东道主,东道主的来源典故,而我国作为“东道主”一词的发源地,也没有少尽地主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