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得玉者》

汉·刘向

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白金与搏黍以示儿子(11),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12),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13)之至言(14)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15)(16)(17),其取弥精;其知弥粗(18),其取弥粗。子罕之所宝者至(19)矣。

【注释】①宋人有得玉者:定语后置句,即“有得玉之人”。宋,宋国。春秋时诸侯国之一,辖地在今河南东部及山东、江苏、安徽之间。

②诸:兼词,之于。

③司城:即司空,掌管工程的官,周时为六卿之一。

④子罕:春秋时宋国人,姓乐,名喜,字子罕,曾为宋国司城官,为政有善声。

⑤示:拿给……看。

⑥玉人:专门雕琢玉器的人。

⑦以……为……:固定句式,“把……当作……”,或“认为……是……”。

⑧人:各人,各自。

⑨所宝者:所当作宝物的东西。宝: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宝,把……当作宝。

⑩搏黍:黄鹂(黄莺)的别名。一作“抟黍”。

(11)儿子:婴儿。

(12)鄙人:鄙俗的人。

(13)道德:合乎道德准则。

(14)至言:极其高超或高明的言论。

(15)知:通“智”,知识,或智慧。

(16)弥:愈,更加。

(17)精:精深,精妙。

(18)粗:低俗,粗俗。

(19)至:极致,至极,指最宝贵的。

【译文】宋国有个得到一块宝玉的人,把宝玉献给宋国的大夫子罕。子罕不接受。这个献宝玉的人说:“我把这块宝玉给雕琢玉器的工匠看过了,玉匠认为是真的宝玉,所以我才敢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果你把宝玉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自己的宝物,不如我们各人拥有自己的宝物。”所以宋国的忠厚长者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啊,而是他视为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一样。”如果拿百两黄金和黄莺给婴儿看,婴儿必定会选择黄莺;如果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给鄙俗的人看,鄙俗之人必会选择百两黄金;如果拿和氏璧和合于道德准则的至理名言给贤人看,贤德之人必定会选择合于道德的至理名言。一个人的知识愈精深,他所选择的也愈精妙;人的知识愈低俗,他所选择的也愈粗俗。子罕所认为的宝物是最宝贵的了。

字数:1057


知识来源:李支舜 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80-3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