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十八罗汉排名及其名字的来历有什么故事?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罗汉,即为阿罗汉,梵名(Arhat)他们是佛的得道弟子,是小乘佛教修行所获的最高果位。修到罗汉的境地,已经断尽三界烦恼,灭除见、修二惑,永远解 脱轮回。从这个意义上说,阿罗汉果位,又可称为“无极果”或“无学果”,表示已经到达极点,所学已尽,再没什么可学的了。
阿罗汉这个词是梵文音译,有三义:
其一曰“杀贼”,即杀一切烦恼之贼,佛教把众生因无明迷妄所引起的各种烦恼、疑惑、痴迷等情,称之为心中之“贼”,认为它们是扰乱人们内心清静、妨碍修行的有害情感。而阿罗汉已经灭尽了这种种“心中之贼”。“
其二曰“应供”,谓到了阿罗汉果位,已经断灭一切能导致生死流转的“有漏”法,身心清静,应受人天供养。
其三曰“无生”(或不生),即是说阿罗汉已进入永恒不变的涅槃境界,不再进行生死轮回,已达不生不灭的境界。 ”
十八罗汉排名及其名字的来历
第一位,宾头卢尊者(宾头卢突罗奢俗称“坐鹿罗汉”)梵语(Pindolabharadvaja)。他曾经乘坐的他的鹿骑进入皇宫劝说国王学佛修行。
宾头卢尊者,十八罗汉之一,全名宾头卢·颇罗堕,又名坐鹿罗汉,其名译为「不动利根」,如如不动,利根坚固。现童颜白发长眉笑面之相。尊者曾为优婆填王之大臣,机缘成熟,看破放下,出家修道,证六神通。
尊者曾以显神通于世人之前,受佛陀呵责,不许住于阎浮提,令至西瞿耶尼洲施化,后虽听还,而不许其入于涅盘,为末法之人作福田。
宾头卢尊者是至今还没涅槃的几位尊者之一。另外三位还在世上的跟随佛陀出家的阿罗汉是君屠钵叹尊者、罗睺罗尊者、大迦叶尊者。
有诗赞尊者曰:“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高雅平易”
“不动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
第二位,迦罗迦伐磋尊者(“喜庆罗汉”、“欢喜罗汉”,知一切善恶法)梵语(Kanakavatsa)。它清楚世间一切善恶丑,所以在很就很久以前,他是在古代印度做一名雄辩家,他在辩论时,常带笑容,所以叫欢喜罗汉。
迦罗迦伐磋尊者(“喜庆罗汉”、知一切善恶法),他是是论师之一,曾亲耳聆听过佛祖的言教。论师即善于谈论的及雄辩家。有人问他“什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和而感到的快乐谓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天下,故名喜庆罗汉。
第三位,迦诺迦跋厘惰督尊,(举钵罗汉,住东胜身洲)梵语(Kanakabha^radvaja)。举钵罗汉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所以手里一直拿着钵。
举钵罗汉,尊者名迦诺迦跋厘惰阇,中国本来没有[钵]字,这个[钵]字是从梵文中的[钵多罗]中取第一音而创出来。钵是和尚用来盛饭菜的餐具,是用铁制成的,因此[钵]字从金,本字是拟声的字旁。迦诺迦跋厘惰阇尊者,是一位化缘和尚,经常向施主们乞讨,他的化缘方法是举起铁钵,向人们乞求。他修成阿罗汉果后,人称[举钵罗汉]。
第四位,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住北俱卢洲)梵语(Suvinda)。托塔罗汉,托塔罗汉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为佛主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苏频陀尊者驻山王布赫拉。双手握经。生于竹叶地,父为富有长者。刚生下来时,全身长满毒痈,尽管父亲全力医治,但仍未痊愈。全家人因此感到羞愧,用衣服遮盖,故名掩藏。一天,听说舍卫城有许多名医,与友同往,正好遇到世尊,从其出家,并受具足戒。从此,不要说疾病,就连三毒彻底根绝,得阿罗汉果。若依此尊,业果不欺,远离病患,功德久盛!
据传托塔罗汉即苏频陀尊者,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第五位,诺巨罗尊者,(静坐罗汉,住南赡部洲)梵语(Nakula)。静坐罗汉又名为大力罗汉,因为他过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无穷,能搬动任何重物。
《法住记》中的第五位罗汉,率八百阿罗汉,住于南赡部洲。在《阿罗汉具德经》中,又作诺酤罗长者。他原是一名勇猛的战士,出家后,佛陀让其静坐,但他静坐时仍显出大力士的体格,又称“静坐罗汉”。敦煌莫高窟第七十六窟壁画上,诺距罗尊者为一趺坐于石上的罗汉,右手举拳当心,左手持拂子安于膝上,左上部题为“南赡部洲第五尊者诺距罗大阿罗汉”,并有七言四句赞。五代禅月大师贯休所画的诺距罗尊者像,则是交脚倚坐于石上,双手执如意形木童子(古代一种搔痒器具)当左肩,成扒背痒之势。苏轼像赞日:“善心为男,其室法喜。背痒孰爬?有木童子。高下适当,轻重得宜。使真童子,能如兹乎!”
第六位,跋陀罗尊者,是佛的侍者,(过江罗汉,主管洗浴之事,住在耽没罗洲)梵语(Bhadra)。他是一名贤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第七位,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佛的侍者,住僧迦荼洲)十八罗汉的第七位,为梵语 Karika 的音译。他是佛陀的一名侍者。他本是一位驯象师。象的力量非常大,耐劳又能致远,也是佛法的象征,所以世人称他为「骑象罗汉」。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 心怀众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第八位,伐奢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住钵刺拿洲。)梵语(Vajraputra)。笑狮罗汉原先是一名猎人,因为学佛,所以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第九位,戌博迦尊者,(开心罗汉,意思为“贱民”或“男根断者”,出家前是个宦者,住在香碎山中)梵语(Ji^vaka)。又说开心罗汉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开心罗汉。
据传,戌博迦尊者原是中天竺太子,其弟想与他争夺王位。他对他弟弟说:“我心里只有佛,而没有王位。”且打开胸膛,弟弟见他心中果然只有一佛,遂不作乱。成道后世人称他为“开心罗汉”。
第十位,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意思为"路边生"他是一个私生子)梵语(Panthaka)。探手罗汉是一个路边生,因打坐完经常把手举起伸懒腰,所以叫探手罗汉。
半托迦尊者驻三十三天花藏。双手结印(也有右手结说法印,左手执经者)。为注荼半托迦之兄。幼时体弱多病,带到祗陀林。世尊为其诵真语,恢复体力。后来通达四吠陀,充任导师。又遇世尊,授于具足戒。白天唪诵,夜晚静禅,获阿罗汉果。若依此尊,可皈依三宝,健康长寿。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
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第十一位,侯罗尊者,(沉思罗汉,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出家成为释迦的十大弟子之一,号称“密行第一”,住毕利杨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