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从何来?“帝”和“后”有什么区别(2)

  刘复在《“帝”与“天”》一文中认为,“帝”字来源于巴比伦。古巴比伦有一个字“”。其义为“天帝”或“人王”,同我国甲骨文的帝、金文的帝、《说文解字》的帝实在相象。我国从巴比伦借来字,从而有了表

  示天帝后又代表人王的“帝”字,后多有学者沿袭此说。

  又有把“帝”说成来源于“根蒂”的。高鸿缙《中国字例》说,帝乃蒂之初文,为瓜蒂之蒂。后借用为天帝之帝,又借为人王之称。殷人噘、祭之意,虽不可确知,然每行于远祖,当由根蒂之意引申。夏禄在《中华民族的根》一文中指出,原始农牧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观察了植物种子发芽生根的全过程,理解到植物的生命在于根蒂,万物之生全由根蒂,因此对根蒂就产生了崇高的信仰。以后又把这个意思扩大,把它视为一切东西的来源,并假借为天帝之称呼,因此天帝“能成命百物”(《国语》展禽语),“生物之主,兴益之宗”(《易。益》注),成为全民膜拜的创世主。不管是历史、文学,还是音乐、绘画、纺织、农功,都归到了“帝”的名下;而三皇五帝,则是“帝”的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