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
- 2、陆皓东的词语陆皓东的词语是什么
- 3、陆晧东的资料
- 4、陆皓东在哪个平台直播
- 5、陆皓东最后是怎么死的?
- 6、天下为公是谁说的?
- 7、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被他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者第一人”的是谁?
- 8、“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是谁?
- 9、陆皓东的故事有哪些
- 10、陆皓东的介绍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谁说的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最早出自于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夫、思想家、文化名人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所著《墨子》一书中的“非儒墨章句上”篇。国民党人陆皓东说的。陆皓东(1868~1895,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清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父亲陆晓帆一向在上海经商,家境富裕。陆皓东是独子,9岁时,父亲病逝。1895年1月,陆皓东接到孙中山回国的消息,立即与其他革命志士赶赴香港同孙中山会合,商讨举义大计,成为孙中山忠诚的战友和得力助手。甲午战争失败,民心激奋,他们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作为革命根据地。在会上他受孙中山所托,设计出了青天白日旗并提出:“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他认为一定要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帜,以示与清朝决裂,作为发动起义的标志(这亦就是后来同盟会和国民党的旗帜)。壮烈就义陆皓东被捕后解至南海县受审。他大义凛然,对坐在堂上的南海知县李微庸投以轻蔑的目光。李勒令其下跪、招供,遭到拒绝。陆皓东索取纸笔,不假思索,挥笔疾书,痛述严重的民族危机,指斥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毫不隐讳自己推翻清廷统治的坚强决心,慷慨表示:“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言尽矣,请速行刑!”清吏气急败坏,对他施以酷刑。陆皓东面对敌人的斧钺梃杖,坚贞不屈,豪气不减。他手脚被钉上竹钉,牙齿被一颗颗凿落,浑身上下被拷打得血肉模糊,多次死而复苏,始终未吐露一个同志姓名,并严厉呵斥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陆皓东被囚禁死牢10天,又严刑审问3次,终未屈服。后闻革命党人准备聚集劫狱,李微庸大为恐慌,连忙报请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起被绑赴刑场,在敌人屠刀下毫无惧色,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陆皓东的词语陆皓东的词语是什么
陆皓东的词语有:陆海潘江,陆贾分金,神州陆沉。陆皓东的词语有:水陆之馔,皓齿青蛾,班驳陆离。2:拼音是、lùhàodōng。3:结构是、陆(左右结构)皓(左右结构)东(独体结构)。4:注音是、ㄌㄨ_ㄏㄠ_ㄉㄨㄥ。陆皓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陆皓东(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陆中桂,字献香,号皓东,广东广州府香山县翠微乡人(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人)。关于陆皓东的成语皓齿红唇陆海潘江陆玩无人皓月千里水陆之馔水陆毕陈陆贾分金商山四皓神州陆沉班驳陆离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陆皓东的详细信息
陆晧东的资料
陆皓东,原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父亲陆晓帆一向在上海经商,家境富裕。1868年9月30日生,陆皓东是独子,9岁时,父亲病逝。 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两家相距不远,两人年龄相近,性情相似,都好对世俗表示反抗,从小便成为挚友。 清光绪九年(1883)秋,孙中山由美国檀香山回国返里,陆皓东从孙中山那里接受许多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孙中山在乡间宣传政治改革,抨击清廷政治腐败和社会风俗不良,陆皓东十分赞佩。一天,他俩为破除迷信,将村庙北极殿的一些神像砸毁,劝说人们勿靠神仙靠自己,结果为豪绅地主所不容,孙中山被迫去中国香港,陆皓东远走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后被派到芜湖电报局任译电员,后升任领班。 光绪十六年,陆皓东由上海回广东与黎小卿结婚。其时,孙中山经常在中国香港、广州以行医为名,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互抒救国抱负,酝酿进行革命斗争,陆皓东也参加他们的活动。光绪十九年冬,孙中山召集陆皓东、尤列、郑士良、程奎光、魏友琴等人在广州广雅书局南园抗凤轩开会,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兴中会,决定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但未形成具体组织。 光绪二十年,陆皓东随同孙中山经上海往天津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求国家富强。经多方奔走,未得李鸿章接见,其上书也未被理睬。两人旋即从天津到北京。这时,正值日本侵略朝鲜,中日战争一触即发,清 *** 却置国家安危于罔顾,热中于筹备慈禧太后的60大寿。他们深受震动,从此放弃倚赖清 *** 改良的幻想,坚定了推翻清王朝统治、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决心。 上书失败归来,孙中山转赴檀香山,陆皓东则留在国内,从事革命联络工作,并利用往来于上海、汉口、广州之间的机会,考察各地情势,鼓吹革命,结纳有志之士。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为活动经费,还积极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 陆皓东被捕后解至南海县受审。他大义凛然,对坐在堂上的南海知县李微庸投以轻蔑的目光。李勒令其下跪、招供,遭到拒绝。陆皓东索取纸笔,不假思索,挥笔疾书,痛述严重的民族危机,指斥清 *** 的腐败和专制,毫不隐讳自己推翻清廷统治的坚强决心,慷慨表示︰“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言尽矣,请速行刑!”清吏气急败坏,对他施以酷刑。陆皓东面对敌人的斧钺梃杖,坚贞不屈,豪气不减。他手脚被钉上竹钉,牙齿被一颗颗凿落,浑身上下被拷打得血肉模糊,多次死而复苏,始终未吐露一个同志姓名,并严厉呵斥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陆皓东被囚禁死牢10天,又严刑审问3次,终未屈服。后闻革命党人准备聚集劫狱,李微庸大为恐慌,连忙报请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起被绑赴刑场,在敌人屠刀下毫无惧色,英勇就义 时年仅27岁。孙中山称他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者之第一人”。亲属将其牙齿衣冠葬于翠亨犁头山麓,国民 *** 为他建立陵墓。解放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将墓地辟为烈士公园,以志纪念。 图片参考:fzj.sz/kf/fan/25 图片参考:sun.yatsen/image/sun__a010_110 参考: 天之心 陆晧东(1868年-1895年11月7日),原名陆中桂,字献香,号晧东,民主革命者,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出生于上海,孙中山的幼年好友。 生平 早年曾一直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895年与其一起组建中国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筹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因消息泄露而被捕,11月7日就义,遭凌迟处死。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他在策划广州起义时亲手绘制的“ *** 旗”成为后来中国 *** 的党旗。 参考: 维基
陆皓东在哪个平台直播
抖音。根据查询抖音官网得知,陆皓东在抖音平台直播,每周六周日晚上8点直播两场。直播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后期(haobc)合成、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
陆皓东最后是怎么死的?
陆皓东(1867—1895):原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广东香山县人。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童年好友。1883年孙中山自檀香山回国后,曾与陆皓东一同砸毁村中北极殿中的神像,同年冬,陆皓东与孙中山同在香港受洗加入基督教。1886年,陆皓东赴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报员。孙中山行医广州,暗中进行革命活动,陆皓东也积极参与其事。1893年冬,陆皓东与孙中山等在广州组织早期兴中会,次年夏随孙中山经上海赴天津,上书李鸿章未果。兴中会准备广州起义时,陆皓东特制青天白日旗,后来成为国民党党旗之由来。1895年10月孙中山组织广州起义,因消息泄露,清兵搜查革命机关及党人,陆皓东不幸被捕,英勇就义,孙中山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之第一人”。http://tech.163.com/04/1118/17/15G5ALRC0009rt.html是这个么?乙未之秋,余集同志举事于广州,不克,陆皓东死之,被株连而死者,有丘四、朱贵全二人,被捕者七十余人,广东水师统带程奎光与焉,遂瘦死狱中,此为中国革命军举义之始。此外,据说“民国首烈陆皓东就是谭廷闿父亲当两广总督时法办的”。全面 的介绍: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陆皓东 2005 年 11 月 7 日 ,是陆皓东牺牲 110 周年纪念。陆皓东烈士是孙中山先生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忠实追随者和得力干将。在兴中会领导的第一次起义——乙未广州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 1895 年 11 月 7 日 为国捐躯,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陆皓东( 1867 - 1895 )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与孙中山自幼交好,曾为村塾同学。 1883 年与孙中山一道将村中北极庙神像损毁,为乡人所不容,与孙中山离乡赴香港,并同在香港受洗入基督教。 1884 年到上海入读电报学堂,毕业后在电报局任职。在此期间,陆皓东回乡或因事路过香港时常与被称为“四大寇”的孙中山、 杨鹤龄、陈少白、尢列 聚会,相与抨击清朝政府的腐败,探求改造中国的方法。 1893 年陆皓东与尢列等合资在顺德创办兴利蚕子公司,以改良蚕种相号召,孙中山为该公司书写了“兴创自我,利归于农”的对联。陆皓东参加了在广州南园广雅抗风轩召开的会议,议论时政。 1894 年陪同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未达,顺路考察北京、武汉等地的形势。次年 2 月,协助孙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 1895 年 3 月,与孙中山等赴广州设立兴中会秘密机关,筹划乙未广州起义,联络防营、会党并为起义设计了青天白日旗。 10 月 2 6 日 ,得知起义计划泄露的消息后马上离开,后想到秘密机关内尚有名册,于是返回销毁,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直认反清革命不讳,并痛斥清廷的腐败与暴政,在供词末尾,他写道:“ 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殁,九世含冤,异人楚归,吾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 ” 11 月 7 日 慷慨就义。家人不敢前往认尸,故将其牙齿两枚及衣冠葬翠亨村北犁头山脚。
天下为公是谁说的?
“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由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杨朱最早提出,后多为历代思想家们所用,真正将“天下为公”阐释清楚和使之产生影响的是孙中山先生,并多次提书“天下为公”。国民党人陆皓东说的。历史背景:他随孙中山一起酝酿创立兴中会;随他一起到天津向李鸿章上书,但自然失败。此时甲午战争一触即发,慈禧太后却正忙于60大寿,他们深受震动,从此放弃依赖清政府改良的幻想,坚定了推翻清统治、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决心。后来,孙中山到檀香山创建了兴中会;他留在广州、香港从事革命联络工作。他拿出父亲给他的丰厚遗产作为活动经费,资助着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次年,甲午战争果然失败,民心激奋,他们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作为革命根据地。在会上他受孙中山所托,设计出了青天白日旗并提出:“但愿朝阳常照我土,莫忘烈士鲜血满地”。他认为一定要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帜,以示与清朝决裂,作为发动起义的标志(这亦就是后来同盟会和国民党的旗帜)。扩展资料:陆皓东的革命生涯历史上的陆皓东被国父孙中山誉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1883年秋,孙中山从檀香山归国回到家乡,他与孙交往更加密切,并从孙那里接受了许多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非常赞佩孙宣传政治革命、抨击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风俗不良等行为。并同孙将村庙北极殿中的神像砸毁,为豪绅地主所不容。于是年11月被迫离开家乡,避往香港。在香港,与孙一起加入了基督教。不久,前往上海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电员,后升任领班。1890年,回乡完婚时,正逢孙中山在香港、广州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探求革命救国的途径,他遂留下与孙等“高谈造反覆满”,被时人称为“四大寇”。他积极“支持孙中山的政治见解”。他们一起确定了排满的宗旨,目的在于“警醒黄魂,光复汉族”。1893年冬,应召在广州广雅书局抗风轩开会,策划创设革命组织,提议组建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后因人数不多,没有形成具体组织。1894年初,随孙回到故里,帮助孙起草上李鸿章书稿,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求国家富强。2月,陪孙经上海到天津上书李鸿章,希望李能接受革新主张。但未被接纳,他俩怀着惆怅忿懑的心情,怏怏而返。从此放弃了和平改良的幻想,一心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兴中会成立后。他与陈少白等人在香港从事革命联络工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皓东
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被他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者第一人”的是谁?
陆皓东 1868年9月30日,出生于商人之家。其父陆晓帆,长期在上海经商,家产颇丰。他与孙中山从小就在一起,堪称竹马总角之交。8岁时入私塾读书。自幼“聪明好学,真挚恳诚”,对世俗深表反感。1883年秋,孙中山从檀香山归国回到家乡,他与孙交往更加密切,并从孙那里接受了许多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非常赞佩孙宣传政治革命、抨击清政府的腐败和社会风俗不良等行为。并同孙将村庙北极殿中的神像砸毁,为豪绅地主所不容。于是年11月被迫离开家乡,避往香港。在香港,与孙一起加入了基督教。不久,前往上海电报学堂学习。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电员,后升任领班。1890年,回乡完婚时,正逢孙中山在香港、广州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探求革命救国的途径,他遂留下与孙等“高谈造反覆满”,被时人称为“四大寇”。他积极“支持孙中山的政治见解”。他们一起确定了排满的宗旨,目的在于“警醒黄魂,光复汉族”。1893年冬,应召与孙中山、尤列、郑士良等8人,在广州广雅书局抗风轩开会,策划创设革命组织,提议组建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后因人数不多,没有形成具体组织。1894年初,随孙回到故里,帮助孙起草上李鸿章书稿,要求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制度,以求国家富强。2月,陪孙经上海到天津上书李鸿章,希望李能接受革新主张。但未被接纳,他俩怀着惆怅忿懑的心情,怏怏而返。从此放弃了和平改良的幻想,一心从事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兴中会成立后。他与陈少白等人在香港从事革命联络工作。1895年初,与陈少白等协助孙中山完成了联合杨衢云、谢缵泰等人组织的辅人文社的工作。2月21日,兴中会总部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以“乾亨行”的名义作掩护。3月16日,孙中山召集会员讨论发动广州起义的计划。会上通过了他提出和精心设计的青天白日旗,作为革命军的军旗。不久,他和孙中山、郑士良等到广州,成立兴中会组织,在双门底王氏书舍设“农学会”作为掩护起义的总机关,由他主持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先后建立秘密机关数十处,联络防营、水师及附城一带会党、绿林、游勇等。至8月底,起义的准备工作大体就绪,遂决定于10月26日起事。他奉命与郑士良、陈少白协助孙中山在广州指挥调度。10月26日,起义因故未能如期举行。次日,消息泄漏,两广总督谭钟麟派大批军警到处搜捕革命党人。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安排机关的人员转移,他自己最后离开机关。走到半路,忽然想起党员名册不知是否已由经管同志带走,决定返回察看处理。同行的同志以形势危险极力劝阻。他坚决地说:“党员名册最重要,倘被搜去,清吏按名册株连,我党岂尚有余类。我个人冒生命危险去保全多数同志,实分内事。”言毕,毅然返回。到机关后,军警接踵而至,将机关严密包围。他迅速紧闭大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成灰烬。他从容被捕,被押往海南县署审讯。清吏严刑逼供,妄图从他口中获悉同党名单。他宁死不招;叱令使跪,坚不屈膝。县令强逼供词,他愤慨激昂,当庭直书,痛斥“异族政府之腐败专制”,“贪官污吏,劣绅腐儒,腼颜鲜耻,甘心事仇”;直认杀满兴汉不讳。复慷慨陈辞:“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公羊既没,九世含冤异人归楚,吾说自验。吾言尽矣,请速行刑!”清吏气急败坏,以钉插其手足,凿其牙齿,极尽严刑酷法之能事。他多次死而复苏,始终不屈,并严厉痛斥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11月7日,英勇就义。后人将仅能找到的他的两枚遗齿及衣冠,葬于他的故乡翠享村。他是孙中山早期革命同志和忠实助手。被孙中山称为“吾党健将”,“沉勇元良,命世英才”,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其“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陆浩东。被孙中山称为“吾党健将”,“沉勇元良,命世英才”,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其“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陆浩东陆皓东陆皓东陆皓东
“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是谁?
中国“为共和革命牺牲”的第一人是陆皓东。1893年,在广东香山县的陆皓东应孙中山邀请,筹划创建革命团体,1895年4月,清政府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引起朝野激愤。孙中山决定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陆皓东在广州王家祠设立起义指挥部。10月26日,各路起义队伍齐集广州。由于叛徒告密,充当突击队的香港一路起义人员遭逮捕,同时清军四处搜查,风声大紧。陆皓东本已撤离指挥部,突然想起起义人员花名册可能被经管人员遗忘在那里,他不顾战友们的劝阻,毅然返回指挥部。花名册果然未被带走,他立即将花名册焚烧。这时清军破门而入,他从容被捕。在法庭上,陆皓东直立不跪,当众痛斥“清政府腐败专制”,自豪地宣称自己追随孙中山先生的目标。敌人诱之以金钱美女,要他供出同志,遭他严词拒绝。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昂首步入刑场,大声高呼:“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杀,继我而起义者不可杀尽!”言毕,慷慨殉难,年仅29岁。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在追忆先烈时,称赞陆皓东为“为共和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
陆皓东的故事有哪些
香山名人·陆皓东 早逝的精灵 2004-06-24 17:38: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1867年—1895年】 生于上海,葬于故里。9岁而孤,27早殁。 协助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总部,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 史称“翠亨四杰”之一,孙中山尊之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之第一人”。 大事记 1883年 陆皓东与孙中山一起砸毁村中北极殿神像。 1893年冬 陆皓东与孙中山等在广州组织早期的兴中会,兴中会准备广州起义时,陆皓东设计了青天白日旗。 1895年 陆皓东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夺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孙中山组织广州起义,因奸人告密清兵搜查革命机关及党人,陆皓东返回烧毁革命党名单时不幸被捕。 陆皓东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从石岐出发到翠亨村只需20分钟,记者到达目的地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雨中依稀可见“陆皓东故居”的牌子和紧关的木门。伴着雨声,湖南籍导游林孝平向记者讲起了他所知道的陆皓东。 创作青天白日旗 林孝平向记者大致讲述了陆皓东故居里的摆设,“房间里除了陆皓东的画像外,最多的就是他当年画的青天白日旗。” “陆皓东小时候就学画画,所以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时就要求他设计旗帜。”林孝平说,记者翻阅资料一查确实如此。陆皓东设计青天白日旗后于1895年参加了广州起义,并成为共和革命第一个牺牲者。在1907年2月28日的一次会议上,孙中山提出中华民国国旗方案,认为青天白日旗“乃陆皓东先烈发明,兴中会诸烈士及惠州革命军将士,先后为此旗流血牺牲,应予以特别重视”。孙中山的副手黄兴对将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颇有异议,理由是此旗样式不美观,且与日本太阳旗相近,似有日本并华之意。孙中山听取了意见,后来改成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少年砸毁村中神像 在今天的翠亨村,还能看到与陆皓东有关的地方是北极殿。据称陆皓东16岁时,与孙中山一道从海边回村子,看到亲人在北极殿神像前朝拜,两人心里十分生气,于是决心毁掉神像。中秋赏月时分,两人跳上正殿,握着“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手,用力一拉,神像的手和身体顷刻分离,泥塑中的稻草和木头裸露出来。他们又走到左廊的金花殿,将专司生育的“金花娘娘”涂成大花脸,还把其一只耳朵扯下。然后他们两人哈哈大笑,尽兴而去。 在林孝平的带领下,黄包车不到5分钟就到了一处长满草的地方。“这就是北极殿,当年他们就是在这里‘捣蛋’。”林孝平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北极殿被推倒了,现在这里成了一块空地,谁都不愿在这里盖房子。 沉勇节烈皓气英风 关于陆皓东的英勇就义,在历史档案中能查到的文字资料相当少,“奸人告密,毅然返回销毁革命党人名单,不幸被捕,受尽酷刑,英勇就义”,仅此寥寥数笔。在一些民国时期的电视剧中,陆皓东常常只是个引子,说的也并不多。风云际会的大变革刚开始,陆皓东就牺牲了,年仅27岁。 离翠亨村不远的犁头山上有一个陆皓东的墓,墓地约350平方米,建于1937年,有一个花岗石牌坊及陆皓东的石雕像。 在翠亨村当了5年多导游的林孝平说,“陆皓东最后是被五马分尸的,同志抢得其牙齿等零星碎片,在犁头山上建了这座坟墓。”而这些故事他是从一个游客嘴里获悉的。 陆皓东的英年早逝让孙中山心痛万分,在其晚年回忆录中,仍提及“皓东沉勇,其节之烈,皓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 香山名人·陆皓东 早逝的精灵 2004-06-24 17:38: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1867年—1895年】 生于上海,葬于故里。9岁而孤,27早殁。 协助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总部,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 史称“翠亨四杰”之一,孙中山尊之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牺牲之第一人”。 大事记 1883年 陆皓东与孙中山一起砸毁村中北极殿神像。 1893年冬 陆皓东与孙中山等在广州组织早期的兴中会,兴中会准备广州起义时,陆皓东设计了青天白日旗。 1895年 陆皓东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夺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孙中山组织广州起义,因奸人告密清兵搜查革命机关及党人,陆皓东返回烧毁革命党名单时不幸被捕。 陆皓东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从石岐出发到翠亨村只需20分钟,记者到达目的地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雨中依稀可见“陆皓东故居”的牌子和紧关的木门。伴着雨声,湖南籍导游林孝平向记者讲起了他所知道的陆皓东。 创作青天白日旗 林孝平向记者大致讲述了陆皓东故居里的摆设,“房间里除了陆皓东的画像外,最多的就是他当年画的青天白日旗。” “陆皓东小时候就学画画,所以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时就要求他设计旗帜。”林孝平说,记者翻阅资料一查确实如此。陆皓东设计青天白日旗后于1895年参加了广州起义,并成为共和革命第一个牺牲者。在1907年2月28日的一次会议上,孙中山提出中华民国国旗方案,认为青天白日旗“乃陆皓东先烈发明,兴中会诸烈士及惠州革命军将士,先后为此旗流血牺牲,应予以特别重视”。孙中山的副手黄兴对将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颇有异议,理由是此旗样式不美观,且与日本太阳旗相近,似有日本并华之意。孙中山听取了意见,后来改成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少年砸毁村中神像 在今天的翠亨村,还能看到与陆皓东有关的地方是北极殿。据称陆皓东16岁时,与孙中山一道从海边回村子,看到亲人在北极殿神像前朝拜,两人心里十分生气,于是决心毁掉神像。中秋赏月时分,两人跳上正殿,握着“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手,用力一拉,神像的手和身体顷刻分离,泥塑中的稻草和木头裸露出来。他们又走到左廊的金花殿,将专司生育的“金花娘娘”涂成大花脸,还把其一只耳朵扯下。然后他们两人哈哈大笑,尽兴而去。 在林孝平的带领下,黄包车不到5分钟就到了一处长满草的地方。“这就是北极殿,当年他们就是在这里‘捣蛋’。”林孝平说,“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北极殿被推倒了,现在这里成了一块空地,谁都不愿在这里盖房子。 沉勇节烈皓气英风 关于陆皓东的英勇就义,在历史档案中能查到的文字资料相当少,“奸人告密,毅然返回销毁革命党人名单,不幸被捕,受尽酷刑,英勇就义”,仅此寥寥数笔。在一些民国时期的电视剧中,陆皓东常常只是个引子,说的也并不多。风云际会的大变革刚开始,陆皓东就牺牲了,年仅27岁。 离翠亨村不远的犁头山上有一个陆皓东的墓,墓地约350平方米,建于1937年,有一个花岗石牌坊及陆皓东的石雕像。 在翠亨村当了5年多导游的林孝平说,“陆皓东最后是被五马分尸的,同志抢得其牙齿等零星碎片,在犁头山上建了这座坟墓。”而这些故事他是从一个游客嘴里获悉的。 陆皓东的英年早逝让孙中山心痛万分,在其晚年回忆录中,仍提及“皓东沉勇,其节之烈,皓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其精灵之蒙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
陆皓东的介绍
陆皓东(1868—1895),广东香山县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人)。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为人聪明沉勇、真挚、诚恳、能书善画。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1883年秋,在香港与孙中山一起加入了基督教。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为活动经费,还积极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广州起义时陆皓东被捕。1886年,陆皓东赴上海入电报学堂学习,23岁毕业后在上海电报局任译报员。任芜湖电报局领班旋又返粤居,常与孙中山谈论倾覆朝廷情事,义甚洽,风雨同床,起居相共。1895年他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投降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