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司徒雷登骨灰为何未能安葬北大
2008年的时候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大家对于司徒雷登骨灰为何未能安葬北大很是不解,司徒雷登是燕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而燕京大学之后分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但是司徒雷登骨灰为何未能安葬北大呢?
记得有关资料是这么解释司徒雷登骨灰为何未能安葬于北大的。司徒雷登其实是在当时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人,不过可能又让人熟悉到陌生。而我们国人对司徒雷登也存着偏见。如今大家对司徒雷登唯一的认知可能就是一个来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人吧。在1949年的时候,毛泽东在新华社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这一时间让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司徒雷登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美国人。这篇文章还被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司徒雷登在书中的形象并不像他做的事情那样的光明,如果说他在生活中是一个中国友人,那么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他就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他这一丑恶形象在一代代学生的脑海中就这样定型了。
有人反对他,自然有人肯定。闻一多先生说,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朋友,把他比作是一位中国留学生,说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这些话选自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虽然这篇文章也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但是文中的关于司徒雷登的话,在1949年之后的出版物中总会被删除。在司徒雷登去世后,他希望葬在中国北平燕京大学之墓地,但是被群“马列主义老太太”反对,事情被搁置了很久。之后,司徒雷登被葬于杭州半山安贤园。
司徒雷登儿子是谁
近代历史文献中,对担任过二十七年燕京大学校长的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儿子杰克的介绍,并不甚详尽。
出生于1906年的杰克是司徒雷登与妻子艾琳的独生子。和父亲一样,杰克也出生在风景秀丽的江南杭州。童年时期的杰克,与父母一同生活在位于杭州耶稣堂弄那幢由祖父司徒尔亲手设计建造的传教士住宅内,生活安逸而平静。
1919年初,司徒雷登在民国教育界元老蔡元培先生的推荐下,成为新创办的燕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从此,为募集资金建设燕大新校舍,司徒雷登不遗余力地奔走在中国与美国之间,几乎耗尽了所有的人脉,终于在1929年建成了号称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的燕京大学新校址。
然而在司徒雷登致力于集资筹建燕京大学新校舍的数年间,由于薪资有限,生活上并不宽裕,所以,司徒雷登儿子杰克与母亲艾琳也跟着司徒雷登一起,移居北京,一家人靠着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1926年,6月5日,艾琳病逝,二十岁的杰克顿时陷入失去母亲的痛苦。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身为燕京大学校长的司徒雷登因支持学生抗日运动,不愿与日军合作,继而遭到逮捕。
作为司徒雷登的儿子,在父亲入狱期间,杰克也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日本战败后,司徒雷登才被释放,父子俩终于得以团圆。
据说后来,杰克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城当了一名牧师,收入十分微薄,以至于没有能力照顾年迈回国的父亲,这对杰克本人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1949年司徒雷登为什么被迫离开中国
前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因领袖毛主席的一篇雄文《别了,司徒雷登》而名闻天下,被国人所熟知。
作为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司徒雷登在中国有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办学经验。在抗战时期,他积极支持中国人民抗战,也曾身陷囹圄,被日本人抓捕入狱,因而司徒雷登这个名字,一度作为中美友好的象征而存在,这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也得到了中国大多数民众的认可。然而1949司徒雷登为什么被迫离开中国呢?
有关1949司徒雷登为什么被迫离开中国的问题,首先应该剖析的,便是建国前后,中美关系交恶的始末。
1948年底,国共内战已近尾声。随着国民党的溃败,中共取代国民政府统治全中国已指日可待。此时,美国人眼见蒋介石大势已去,转而将心思用在“如何利用中苏之间与共产党内部的分歧,遏制中共新生力量崛起”等相关事宜上。
毛泽东闻听美国这一政治意图,内心十分愤怒,从那时起,中美关系急转直下。1949年,国民党败走台湾,全国各大城市相继解放。
解放军接管城市时,与美国使馆发生过多起摩擦,这无形中加深了美国对中共的敌意,1949年,中美关系跌到冰点。
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原本受毛泽东邀请,将赴北平参加燕京大学校庆活动,然而再向美国国务院请示时,却遭到断然拒绝,美国方面还要求他立即返美。于是,司徒雷登只得黯然离开他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这就是1949司徒雷登为什么被迫离开中国的前因后果。
教育家司徒雷登有后代吗
有人纠结于“司徒雷登有后代吗?”这样的问题,其实只要查阅一下“司徒雷登有后代吗?”这个问题就有答案了。不过由于后来司徒雷登的形象不够正面,所以他的后代的资料也很少。
司徒雷登是有后代的,因为据资料上说,在1906年的时候司徒雷登的独生子杰克也是在杭州出生的。而且在两年后,司徒雷登受到了南京金陵神学院的邀请去那里当老师,而司徒雷登也应他的要求去了,还是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去的。这些资料就充分说明了司徒雷登是有后代的。但是你如果想知道关于司徒雷登儿子杰克的其他消息的话就很少了,司徒雷登的儿子据说是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城市中当了一个牧师,但是收入非常的低,所以没有能力照顾父亲司徒雷登。
不过在1953年司徒雷登已经离不开傅泾波了,傅泾波就把司徒雷登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傅泾波夫妻两人是把司徒雷登当做父亲来看的,傅泾波的孩子则叫司徒雷登爷爷,他们孩子的子女又叫司徒雷登太爷爷,所以说傅泾波他们虽然和司徒雷登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至少关系是最密切的。
在2012年的时候,司徒雷登的后人CarterWilkie还专程来杭州司徒雷登的故居参观,还捐赠了一批关于司徒雷登和他的家族有关的照片和衣物。不过据悉司徒雷登的儿子杰克只是CarterWilkie先生的继祖父,所以CarterWilkie也就和司徒雷登没有血缘关系。所以目前所知道的司徒雷登的后代只有他的儿子杰克一人。
传教士司徒雷登简介
司徒雷登是美国人,但是他生于杭州。他的父母是美国在中国传教的传教士。之后他也成为了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他还是个外交官和教育家。他开始在中国传教的时候,曾在杭州建立过杭州育英书院。在1949年的时候离开中国,之后在1962年于美国逝世。
司徒雷登曾经当过燕京大学的第一任校长。1900年的时候,汇文大学和协和大学想要合并,但是因为矛盾太多,在多次的协商后也没有结果。直到十八年后,两所学校相互妥协,想找一个和两所学校都没有关系的人担任校长,司徒雷登就这样接受了燕京校长一职。当时的燕京大学规模非常的小,学生也不到一百人。为了学校司徒雷登还曾往返美国,募捐筹款。有了钱之后,司徒雷登重新给学校另寻新址,司徒雷登看中了清华园,清华园是清代一个亲王的废弃园地。司徒雷登花了六万大洋买到了手,还将三分之一的钱当做了奖学金。在燕京大学建设成功后,来访的人无不赞叹燕京大学是世界上最美的校园。
燕京大学可谓是培养了无数的人才,虽然他仅仅办了三十三年。但是他所培养的人才非常的多,都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像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中国工程学院的院士,仅这两项就有五十多人,这时的燕京大学已然成为了科学家的摇篮。二战时期,当时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新闻特派员,绝大部分就是燕京大学出来了的。
司徒雷登的故居
1876年6月,近代着名教育家司徒雷登出生于浙江杭州耶稣堂弄的一所民宅。那是一幢占地约二百四十平方米,有着白墙红窗的二层小楼,设计风格十分别致,它是司徒雷登的父亲司徒尔来杭传教时组织筹建的,亦是目前杭州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传教士住宅。作为近代名人司徒雷登的故居,这幢建筑意义尤其深刻。
在特殊的历史年代,司徒雷登故居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战火的波及,外墙一度被损坏,直到2002年,司徒雷登故居经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基本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如今,这幢古老的建筑依然静静地矗立在杭州下城区的繁华深处,静待时光流转,访客来临。
2002年4月,杭州名人纪念馆接手位于耶稣堂弄的司徒雷登故居时,里面几乎没有任何陈设,为了还原主人当时的生活原貌,纪念馆工作人员可谓煞费苦心,翻阅了几乎所有的文献资料。在北京燕京大学工作人员和司徒雷登生前秘书的后人的热心协助下,司徒雷登故居的修缮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作为典型的教士家庭,这里的每一件别具特色的家具和布置,基本上都得到了真实的还原和再现。
司徒雷登故居修缮完成后,专门开放了一层的四个房间供访客观赏。
走进宽敞的厅堂,脚下是暗红的地板,壁炉两侧靠墙依次摆放着几组红褐色的沙发,书桌上古老的留声机,排列整齐的书籍,嘀哒嘀哒的钟摆声,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眼前恍然浮现出幼年时期的司徒雷登与父母一起在这里度过的安逸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