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边形膛线
掷弹筒…grerabe.launcher
又名:超轻型迫击炮、也称:手炮
是一型手持式小型火炮,二战时期德国、尤其是日本陆军的主要武器装备之一。
组成。
全成413毫米、全重2.7㎏、弹头重800克、口径50毫米、有效射程500~700米、射速30发/分。
(掷弹筒专用……榴弹)
抗战时期国军以及八路军从战场上获得了一些“八九式”掷弹筒战利品进行仿制,由于当时的工业基础薄弱、加工手段落后无法拉炮管膛线、仿制的“掷弹筒”射击精度和有效射程不如“八九式”掷弹筒质量好、但是,在抗日战场上仿制的“掷弹筒”给予日本沉重打击,效果良好。
以89式掷弹筒为例,首先将榴弹的保险销去掉,将榴弹放入掷弹筒中。然后拉动击发杆,掷弹筒的撞针就会撞击到榴弹的底火。榴弹的发射药被点燃,大量气体被释放出来,推动榴弹向外飞出。
89式掷弹筒是有膛线的,所以精度高,射程也远。
但膛线导致加工难度增加,对于榴弹的要求也高。为了保证榴弹配合膛线,就必须使用紫铜的弹带。这会使榴弹底部的“弹带”部件均匀膨胀并嵌入膛线,从而让发射筒的炮弹以下形成密封。
另外,掷弹筒没有迫击炮这么复杂,所以只能通过调节杆伸入发射筒的尺寸,来调节炮弹与发射筒底部的距离。距离越短则射程越远,反之则越近。
掷弹筒因为这种设计,发射时候的声音很小,不容易暴露掷弹筒手,相对比较安全。
二战中,日军掷弹筒起到很大作用。
但是,二战结束以后,尤其是中国出现了大量轻型迫击炮以后,掷弹筒很快就被淘汰了。原因不复杂,掷弹筒的加工并不简单。
首先榴弹需要加工紫铜弹带,无论紫铜还是弹带的加工都比较复杂。
另外,掷弹筒采用线膛的话,弹筒本身加工也不容易。
所以,抗战中国军和八路军仿制的掷弹筒,都是滑膛结构,没有采用膛线,就是加工太复杂。
另外,掷弹筒最大问题是精度。
同轻型迫击炮不一样,掷弹筒没有稳定的底座,完全靠一支手扶着固定。所以发射掷弹筒的时候,不免会出现晃动。这样榴弹出膛必然会有误差,无论射手技术再好也不能避免。
也正因为掷弹筒没有精确的测距和瞄准机制,只有概率瞄准设备。所以掷弹筒是否命中,百分之八十以上要靠射手本人的经验,甚至手感。如果射手是个老手,可以能做到每发都击中。如果是新手,往往就是白白浪费弹药。而且,掷弹筒小组是2人,一共只能携带16枚榴弹。掷弹筒榴弹的威力和手榴弹基本一样,所以对于精度要求很高。如果不能准确击中,爆炸就很难造成损失,作战效率很低。
八九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