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朱棣孙子朱瞻基杀汉王了吗
- 朱棣和汉王争执第几集
- 朱棣传位给谁 汗王
- 朱棣是燕王还是汉王
- 朱棣死后汉王叛乱正史讲解
- 朱棣是哪个朝代的
- 朱棣临死前和朱瞻基的对话
杀了。
朱瞻基气急攻心怒杀汉王原因:
1、汉王勾结外敌,导致朱棣的提前去世,简直大逆不道。
2、汉王为当皇帝,坑害自己的亲大哥。
3、染指朱瞻基的女人。
杀了。
朱瞻基是朱棣最疼爱的孙子,从小就被朱棣当作接班人来培养。在朱棣看来朱瞻基和他很像,简直是年轻版的他,所以朱棣看朱瞻基是越看越喜欢。可他对其父亲朱高炽的态度截然不同。由于朱高炽天生跛脚且身形肥胖,又不擅长带兵打仗,在朝堂上提倡仁政,和朱棣相左,所以朱棣多次产生废立朱高炽的想法。但他一想到朱高炽被废后朱瞻基可能会被朱高煦杀死,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朱棣孙子朱瞻基杀了汉王,汉王朱高煦是朱棣的嫡次子,是朱瞻基的叔叔,但是朱高煦野心勃勃,他在朱棣去世后,他造了反。
杀了
汉王是朱棣的次子,不仅骁勇善战,还野心勃勃。在朱棣意外病死在北征途中的时候,汉王便准备篡位,谁曾想,朱高炽却在汉王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在三杨的拥护下,登基为帝了。汉王为此很是崩溃,却也只能再寻机会。
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朱高炽在登基还不到一年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汉王一看机会来了,便与胡善祥勾结起兵造反。谁曾想,最后汉王的结局却万分凄惨。
汉王不仅被朱瞻基成功反杀,居然还被其圈禁。甚至因为汉王的公然挑衅,在龙庭震怒下,居然直接将朱瞻基处以火刑,在汉王惨死后,这件事还没完,为了以绝后患,朱瞻基还残忍的将汉王的子嗣一律杀光,这剧情也是超级虐心了。
如果你说的是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剧情朱瞻基确实处死了汉王朱高煦,但朱高燧是并不是朱瞻基处死的,他应该是自杀的。
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因为朱棣宠爱朱高煦,他对当时的太子朱高炽心怀不满,屡次加害于太子,被朱棣逐出京城前往封地,朱瞻基继位后,汉王造反兵败后被朱瞻基囚禁在皇宫之中,后来被朱瞻基烧死在铜缸内。
杀了。
朱高煦(xù)(1380年-1426年),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最后被杀
这时,群臣纷纷上奏,请求将朱高煦明正典刑。宣宗不许,还把弹劾奏章给朱高煦看。朱高煦叩首道:“臣罪该万死,惟听陛下处置。”朱高煦余党全部被擒后,宣宗赦免城中守军之罪,改乐安州为武定州,命薛禄与尚书张本留守,然后班师回朝。
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还亲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编写成《东征记》,昭示群臣。逆党王斌等人伏诛,同谋伏诛者六百四十余人,因故意放纵和藏匿反贼而被处死或戍边的计一千五百余人,发配到边远地区的计七百二十人。
后来,宣宗去探视朱高煦,却被朱高煦故意绊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将大缸顶起。宣宗又命人在铜缸周围点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铜缸内。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
朱棣和汉王争执第几集朱棣不可能和汉王争,汉王是刘邦,汉朝的皇帝,朱棣是明朝的永乐皇帝,两者相差一千多年。
朱棣传位给谁 汗王明成祖朱棣把皇位传给了长子朱高炽,没传位汉王。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传位太子朱高炽。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
朱棣是燕王还是汉王朱棣是燕王。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
朱棣是燕王,而汉王是他的儿子朱高煦,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
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棣死后汉王叛乱正史讲解朱棣靖南的时候,汉王军功很高,在武将的心中地位很高,朱棣死后,太子继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明宣帝朱瞻基继位,明宣帝多次跟随朱棣出征,军事才能也很强,汉王判乱,明宣帝御驾亲征,汉王几乎没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雷声大雨点小,后来被明宣帝处死了
朱棣是哪个朝代的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出生于应天(今南京),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是朱元璋的儿子,汉族,安徽凤阳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老家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明成祖朱棣(1360年05月02日—1424年0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惠宗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二十三年率军打败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正式即位。朱棣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延续洪武政策。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使司和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和对南海地区的经营。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同时,为了加强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疏浚大运河,迁都北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举措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北征蒙古回师途中,驾崩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明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明长陵。明世宗时期,改庙号明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皇太子朱高炽。
朱棣临死前和朱瞻基的对话朱棣(对杨士奇):“你还是选他。”
杨士奇:“皇上,天下人心,皆盼治世,汉王、汉王不是治世之才。皇上只看到眼下的江山不稳,焉知再上来一个好大喜功、征战不休的皇帝,到那时,人心离散,宗庙倾覆,那真是悔之晚矣。”
朱棣(对朱瞻基):“你打不赢的。”
朱瞻基:“打不赢,我就到地底下去陪爷爷。爷爷,让我照着自己的意愿活这一生吧。求爷爷成全。”
这场很短,但非常关键,朱棣在最后关头默认了朱瞻基的选择,因为他也是按照自己意愿活了这一生的人,他明白这种决心的力量。
哪怕按照自己意愿活,人生也不会无悔的,朱棣这一生要后悔的事情恐怕不少,在弥留之际也完全可以预测到子孙之间马上要揭开的血腥争斗。他后半辈子都在避免这种争斗,但他所有的平衡和计算,都在客观上引发了这场争斗。
以朱棣的政治智慧,自然不会无缘无故让太子党杨士奇来负责遗嘱,一生热爱出题的朱棣,在最后给了朱瞻基一道题,朱瞻基以他的血性作出了选择,朱棣默认了这种选择。
最后那一幕用光很考究,朱棣身后的烛火微动,打在他脸上的光慢慢转暗,生机流逝,他离开这个战斗过眷恋过的人世,留给子孙一团乱麻。
朱棣(对朱瞻基):“你打不赢的。”
朱瞻基:“打不赢,我就到地底下去陪爷爷。爷爷,让我照着自己的意愿活这一生吧。求爷爷成全。”
一生热爱出题的朱棣,在最后给了朱瞻基一道题,朱瞻基以他的血性作出了选择,朱棣默认了这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