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故宫历史介绍 历史上康熙迁都盛京过吗

目录导航:

  1. 辽宁故宫历史介绍
  2. 康熙东巡时间
  3. 康熙王朝里所谓的盛京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4. 沈阳建城史
  5. 为什么康熙后来不在沈阳故宫住
  6. 盛京和奉天有啥区别
  7. 康熙定都哪里
辽宁故宫历史介绍

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 总占地面积63272平方米,建筑面积18968平方米。 它不仅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

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入关以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帝,相继十次“东巡”时作为驻跸所在。

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中路和西路。东路包括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场所。西路则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传统,集汉、满、蒙族建筑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1961年,国务院将沈阳故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沈阳故宫博物院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辽宁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在清代尚有盛京宫殿、陪都宫殿、留都宫殿或奉天宫殿之称谓。其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现今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这是清王朝的第一座大气庄严的帝王宫殿建筑群,具有浓郁多姿的满族风格和中国东北地方特色。

沈阳故宫是在明王朝走向衰弱,满族不断崛起的历史背景下创建的。1625年,努尔哈赤出于战略考虑,定沈阳为都城,并在沈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为营建沈阳故宫之开端。1626年努尔哈赤辞世,其与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极继承汗位,续建了由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麟趾宫、关雎宫、衍庆宫、永福宫等组成的大内宫阙。就是在这座宫殿里,皇太极将女真改称为满洲,于1636年将国号改称为“清”,并正式确定了宫殿之名。迄皇太极逝世止,盛京宫殿始终是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康熙东巡时间

“东巡”是指清朝统治者出关告祭祖先,拜谒陵寝、寄托孝思,还会考察沿途民情吏治、了解地方边备敌情、安抚少数民族、慰问勋旧遗族,同时赏赐、惩罚、免赋或是告赦天下等。因此,“东巡”不单纯是清帝祭祖谒陵,告慰祖先,同时也是一项带有极强国务色彩的政治活动。清帝东巡祭祖始于康熙,其在位年间曾三次东巡。

东北地区是清朝的发祥之地,也是祖宗陵寝所在。清朝皇族,十分重视对先祖的祭祀。据《盛京内务府档》记载,每逢清明、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冬至、岁暮(农历十二月廿八或廿九日),关外的永、福、昭三陵都要举行 “四时大祭”。每月朔望,都要举行小祭。清朝入关后,从顺治八年起,还将十月朔,改为大祭。到了皇帝、皇后生日和国家庆典时,也要举行特别的祭告仪式。在各种祭祀中,最隆重的还是“清帝东巡”时的祭祀。

康熙第一次东巡是在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三日由北京起驾,途经直隶、盛京等地,用16天时间,行程1500余里,第一次来沈阳时,他才十八岁。盛京的满族[7]官员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会。他这次东巡沈阳,亲自祭奠福陵、昭陵,分谴王公大臣祭祀兴京永陵和开国功臣墓。

康熙第二次东巡,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于早春急于赴塞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对祖国北部边疆安危的关注,二是要以平定三藩的胜利去祭列祖列宗。这次东巡于三月四日抵达盛京,先照例前去祭奠福陵、昭陵。九日,从盛京出发北上祭永陵,祭毕北上吉林。康熙在此访询官吏民情,视察山川地形,检验水师战舰设施,或于山间行围射猎习武。三藩平定,祭告祖宗,这在清初历史上是一件极为重大的事件,因为它对当时的政治、经济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十九日到达盛京,又至福昭陵行告辞二十日启驾返京,此次东巡为时八十天。

康熙第三次东巡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二十九日,此次东巡主要是康熙御驾亲征准噶尔打败葛尔丹,平叛成功后,要祭陵告祖,并“巡行塞北,经理军务”。十月十三日,南行至永陵,再行告祭礼。十月十六日抵达盛京,到福陵、昭陵行祭礼。于十一月十三日返回京师,历时3个半月,这次是康熙帝三次东巡中路途最远,时间最长的一次。

康熙一生三次东巡。

康熙帝首次东巡,成行于康熙十年(1671)。从九月廿四(10月26日)起,康熙帝开始巡视盛京所辖属地,考察当地民情。

对于东北边地,他格外挂心。

在奉天期间,他于十月初三(11月4日)、十月十四日(11月15日)召见宁古塔将军巴海,询问有关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性,了解有关沙俄的情况。还叮嘱巴海要:“善布教化,以副朕绥远之意。”

同时叮嘱他:

飞牙喀、黑折虽服,然其性暴决,当善为防之。尤须广布教化,多方训迪,以副联怀远至意。罗刹贼寇虽云投诚,尤当加意防御,操练士马,整备器械,毋坠狡计。

颇有远见的康熙帝,此时就提出要团结少数民族,提防罗刹 贼寇,这对于边地的防御来讲,重大意义。

十月十五日(11月16日),他饶有兴致地观看了蒙古王孙、贝勒贝子等人围场较射后,踏上归返回京城之路。

一路上,御驾经由老边、辽河桥、广宁县、榆林堡、连山、宁远、山海关、抚宁、永平府、蓟州等地,于十一月初三(12月3日)抵达京师,结束了首次东巡之行。

康熙帝的首次东巡,奠定了日后清帝东巡制度的基础。

虽说每次东巡均要对宫殿、寝陵、庙宇加以翻新,均有减赋免罪或赐银,盛京也因此获得较快发展。但东巡队伍浩大,各级官员不胜其烦,沿途百姓不堪其扰,劳民伤财自寓其中。

康熙帝再巡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谷明。

彩帆画舣随风轻,萧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现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此诗名为《松花江放船歌》,系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帝第二次东巡,视察吉林乌拉时的即兴之作。

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之乱”平息后,康熙帝内心欢喜,决定再次东巡,到祖陵行告祭礼。

因第一次东巡时,未到永陵致奠,这次,他事先谕告奉天将军安珠瑚(?—1686),要亲去永陵谒拜。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1682年3 月23 日),康熙帝起驾动身,前往盛京祭陵。

三位后妃并皇太子允祁(1717—1785),一行约七万人一同前往。

时值春日。

“天气晴和,微风动筛,从者溢路,观者夹途,顾瞻远迩,莫不欢跃” 。

东巡队伍经过三河、蓟州、玉田等地,于二月十七日(3月25日)到达孝陵;廿三日(31日)出山海关,并在沿途中打猎;经宁远州、锦县,大凌河等地,最后于三月初二日(4月9日)抵达辽河西。

三月初四(4月11日),康熙帝到福陵、昭陵祭祀,共计五天。他谕示户部和刑部,山海关外实行大赦:

山海关以外,及宁古塔等处地方,官吏军民人等,除十恶死罪不赦外,其余已结未结,一切死罪,俱著减等发落。军流徒杖等犯,悉准赦免。”“奉天锦州二府属,康熙二十一年地丁正项钱粮,著通行蠲豁。其官役垫补包赔等项应追银两,察果家产尽绝,亦并豁免 。

三月初九(4月16日)康熙帝出发北上到永陵进行了祭祀。

他还通知乌喇将军巴海,他将告祭并考察乌喇地区。

三月十二日(4月19日),康熙帝对乌喇地区进行了巡察,并在沿途围猎;三月廿五日(5月2日),康熙帝一行人到达吉林,他率文武百官和皇子在松花江岸边向东南方向的“龙兴之地”---长白山进行祭拜;三月廿七日(5月4日),二百余艘船队泛舟松花江上,康熙帝有感而发,写出了前面那首《松花江放船歌》。

在盛京和吉林围场狩猎,是皇帝东巡每次必需的惯例。《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1682年5月20日)在盛京围场狩猎时,“上行围射殪一虎,驻跸威远堡”。

据《清实录》记载,康熙帝在第二次东巡的往返途中,组织的数次围猎之中,射杀猛虎就达39只之多。

他一生征战,善于骑射,认为人在塞外,连空气与泥土都会使人振奋。“作为一个能左右开弓的优秀射手,康熙十分自豪,他射死过135只虎,96只狼、132头野猪及不计其数的鹿与麋 ”。

康熙帝一行在向福陵、昭陵辞别后,于当年五月,启程返京。

在这次历时80天之久的东巡中,康熙帝虽自言“我来问俗非现兵”,但实际上却是深入考察了东北边地情况,对越过乌拉尔山,逐渐东侵,犯我边境的罗刹,十分警觉,并立即着手部署防御,进行坚决打击。

东巡返京后,他决定调遣乌喇、宁古塔的兵力于黑龙江、呼马尔等处,并建立驿站和粮站,开辟水陆交通线,制造军用战船,建成了一支有90艘船的舰队。

第二年,经过加强边地军事力量,加快松花江上运粮等缜密筹备,他果断命令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1629—1701),向盘踞在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进攻,并取得了雅克萨之战的胜利,迫使俄国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与中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康熙帝第三次东巡

荒塞天低夜有霜,一轮明月照苍凉。

不贪玉宇琼楼看,独在遐陬理外疆。

桂树清光挂碧天,云开万里塞无烟。

远人向背由敷政,惟在筹边与任贤。

这首康熙帝所作的《口外中秋》一诗,写于他第三次东巡的八月十五之夜,有一种大战后,背负江山之重的苍凉。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夏天,康熙帝亲自挥军,经过三次大的征战终于平定了漠西蒙古首领噶尔丹叛乱。他异常兴奋,决定要通过东巡祭祖,巡视塞北,督察军务。

七月廿九日(9月3日),在皇太后及胤禔(1672—1734)等7位皇子,2万多人,123辆大车随行下,康熙帝开始了第三次东巡。

这次东巡,康熙帝另辟蹊径。

他从军事考察角度出发,并未按照前两次的出行路线。而是从京城至承德,由承德北进蒙古,由蒙古喀喇沁、敖汉进通辽、扎鲁特、科左中旗等地,最后经吉林到达盛京。

八月十五日(9月18日),时届中秋佳节,康熙帝驻跸在罗汉毕喇 ,内心慷慨激昂,遂赋那首《口外中秋》来表达这次东巡的目的。

九月廿六日(10月29日)康熙帝到达吉林乌喇后,“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一等阿达哈哈番,赐宁古塔将军沙纳海御用蟒袍、缨帽” 。以表彰他们作出的贡献。

十月十三日(11月15日)康熙率诸王大臣到永陵行告祭礼;

十月十六日(11月18日)众人在前往福陵、昭陵拜祭;

十七日、十八日(19、20日)再次前往,并在开国功臣扬古利、费英东等人墓前奠酒;

十一月十三日(12月14日),康熙帝率众经山海关,永平、通州返回京师。

历次东巡中,属此次历时最久,路途最远,共计103天。

康熙王朝里所谓的盛京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我就是沈阳人,沈阳故宫就是清朝入关前的皇宫,虽然比北京故宫小很多,但也挺气派的,沈阳还有两陵,福陵,又称东陵,清太祖努尔哈赤陵寝,昭陵,又称北陵,清太宗皇太极陵寝,所以沈阳也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名

沈阳建城史

沈阳历史悠久,三万年前,沈阳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7200年前,有中华民族的分支先民(太阳鸟图腾文化)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新乐文化(年代为公元前5300~前4800年)。

燕昭王(前311~前279年在位)时期,燕将秦开击破东胡,扩地至辽东;其后燕国陆续设置辽西、辽东等五郡,沈阳隶属燕辽东郡。此为沈阳建城史之初。秦、汉置辽东郡(治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沈阳隶属之。西汉时置候城县,治今沈阳市东南古城子;一说即今沈阳市旧城区。候城县属辽东郡,为辽东郡中部都尉治所,是为沈阳正式建城之始。

东汉安帝永初元年(107),候城县改属玄菟郡。汉廷徙高句骊县自今新宾县西南老城镇至今沈阳市东上柏官屯古城,为玄菟郡治所。

东汉末废候城县。其地于晋及北魏皆属辽东郡。十六国北燕末,地入高句骊国。唐高宗时收复其地,隶安东都护府。唐武则天之后,地属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698~926),置沈州,后废。契丹辽国灭渤海国,于原沈州地置兴辽军,辽太宗时复更名沈州,亦称昭德军,治乐郊县,即今沈阳市老城区,属东京道。

女真金国因之,仍称沈州,后更改为显德军,属东京路。

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改沈州置沈阳路,废乐郊县,治乐郊城,今沈阳老城区;“沈阳”之称始此。其辖境约当今辽宁沈阳市及西至新民市附近、南至辽阳市附近、北至开原市附近地区。

明太祖洪武初年废沈阳路,二十年(1387年;一说三十年)置沈阳中卫,治今沈阳市,隶辽东都指挥使司。沈阳中卫“控御荒徼,抚集边氓,辽阳之头目,广宁之唇齿也”,堪称辽东重镇。

明熹宗天启元年、后金(清)太祖天命六年(1621),后金兵攻占沈阳城。1625年三月,后金主努尔哈赤由辽阳迁都于沈阳。

清太宗皇太极天聪八年(1634)升沈阳为盛京。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清”,建立清政权。

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四月,清军入关;九月,清帝福临自盛京移驾至北京。十月初一,福临于北京即皇帝位,是为清世祖。世祖定都北京,以盛京为留都;大清入主中原了。

顺治十四年(1657)设奉天府;康熙三年(1664)设承德县,为奉天府治。

1913年,奉天府裁府为奉天县,旋改名承德县,均治奉天,即今沈阳市。1914年改名为沈阳县,属奉天省辽沈道。1923年,析沈阳县城区设奉天市;1929年改称沈阳市,属辽宁省。1931年日本侵占时期称奉天市。

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沈阳市”名称,并沿用至今;同年10月,成立沈阳市民主联合政府。

1948年11月沈阳全境解放,沈阳县并入市区,成立特别市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沈阳为中央直辖市,属东北行政区。

沈阳建成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明天启五年(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皇太极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中国清朝,沈阳从军事卫所一跃为清代两京之一的盛京皇城,开始成为东北中心城市 。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有“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为什么康熙后来不在沈阳故宫住

沈阳故宫属于他爷的老家,是哦努尔哈赤建都在沈阳,后来就迁都北京了,可以说沈阳故宫是康熙的爷爷的居住地方,在他爸爸顺治时就已经迁到北京,康熙对沈阳可以说就是他们满族的发源地,不是出生地,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感情非得去居住。

多尔衮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只有得到北京城,才能让清朝有成为中国正朔的资本,从而增强清朝成为统一天下的筹码。

多尔衮力排众议,努力劝说其他满洲女真勋贵,终于使得清朝在迁都北京的事情上取得了一致意见。经过一个多月的整顿和安排,多尔衮认为迎接皇帝,迁都北京的时机已经成熟。

六月十一日,便上疏顺治皇帝,《清实录》记载:“燕京势踞形胜,乃自古兴王之地,有明建都之所。今既蒙天界,皇上迁都于此,以定天下,则宅中图治,宇内朝宗,无不通达,可以慰天下仰望之心,可以赐四方和恒之福,伏祈皇上熟虑俯纳焉。”以此同时,派出辅国公吞齐喀、和托、固山额真何洛会等前往盛京接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等人来北京。盛京这边也在做准备。在摄政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指挥下,清朝有条不紊的做着迁都的准备。

六月,为庆贺清军抵达北京城,顺治皇帝大赏群臣;

七月,为庆贺中原平定,清朝迁都北京,顺治皇帝遣官告祭天地祖宗;

八月,顺治皇帝下诏,令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会、镶黄旗梅勒章京阿哈尼堪等率八旗驻防盛京及清朝在东北地区辖制的所有城镇,以防不测,为清朝留一条后路 。八月二十日顺治皇帝与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在清朝文武百官簇拥下,正式离开盛京迁往北京。

盛京和奉天有啥区别

其实都是沈阳的曾用名。盛京是大清朝是名称。努尔哈赤由辽阳迁都沈阳。便叫盛京。后进关就称盛京。奉天是由皇帝的圣旨由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沈阳在清朝时战略地位。沈阳当时作为北京的关外陪都。康熙微服私访记每年都来沈阳祭祖。后沈阳解放后。取沈水之阳故称沈阳。

盛京和奉天的区别,碎碎掰的话,盛京就跟现在说北京是首都一样,是清朝时沈阳的一个特指代称,而奉天才是沈阳在清朝时候就开始使用的正式地名了。大清亡了,盛京这个词也就没了实际意义。

康熙定都哪里

康熙是现在北京人。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清圣祖(1661年—1722年在位),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康熙王朝的帝都是指北京

清朝建国都城为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顺治年间清兵入关后,才定都北京。清代仅在明代原有基础上加以修整,或变更部分建筑名称。

北京当时已经作为全国首都好几百年了,一切设施俱全,而且也是全国正统所在,人心所向的,还有一点就是靠东北近啊,万一事有不谐,拔腿就回到老家去了。

康熙定都北京。自明朝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北京便成为明、清两朝的都城,北京城墙坚固、厚实,易守难攻,满清入关后,清世祖福临、清圣祖康熙都定都北京,北京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经过明、清两朝的不断兴建,建有紫禁城、圆明园、懿和园、天坛等,闻名中外。

清朝的京城就是北京,不过清初时,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在盛京,就是今天的辽宁沈阳,康熙时是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