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康熙六次下江南分别是在康熙几年?经过了什么地方
- 求康熙南巡的次数及年份
- 康熙下江南为何住在查家
- 雍正几次下江南
- 康熙视察河道是多少集
- 康熙微服私访过几次呢
- 乾隆三下江南
康熙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1684年-1707年)间曾经六次南巡,而康熙南巡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治河、导淮、济运。
当时,江苏淮安是黄、淮、运三水交汇之地,为黄淮襟要、漕运锁钥,高家堰又是拱卫里下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淮安地区是清代治河的关键,康熙帝每次南巡必到淮安视察,指授治河方略。
康熙帝在这里努力践行其“一劳永逸、全面修治”的治河思想,体现了一位伟大君主追求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求实人格,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二次南巡,察视河工,相度形势。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以后,便视河务为首要。
靳辅治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淮、扬水灾并未明显好转,康熙帝为此殚精竭虑,日夜焦劳,他惟恐官员治河失法,遂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举南巡之典,不远万里,亲阅河工。
三、第三次南巡,策定新的治河方略。 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主要集中精力平定噶尔丹的叛乱。
在这几年中,河工人事变更频繁,总河一职十次易人,除靳辅外,其余九人皆不得力,造成河工日趋败坏。
四、第四次南巡,河工初步告成。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十五至三月十五日,康熙帝以河工即将告成,进行第四次南巡。
五、第五、六次南巡,筹划善后之规。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初,康熙帝认为,河工虽说告成,尚须察验形势,筹划善后之规。二月初九,康熙帝启程离京,踏上了第五次南巡的旅程。 总结: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且多数情况下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更没有骚扰地方百姓。
乾隆也曾六下江南,声言他的目的和祖父一样,其实他的目的恰恰不是如此。
他的主要目的是变着法子寻开心和炫耀他的伟大。
求康熙南巡的次数及年份康熙六次南巡的时间是一六八四年、一六八九年、一六九九年、一七〇三年、一七〇五和一七〇七年。南巡的目的在于了解治河的情况,看黄河工程,看看运河。特别是后三次,正是康熙治河成功的时期。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南巡路线都是沿京杭大运河南行,巡幸的地方有扬州、南京、杭州、苏州、绍兴等诸多城市。
康熙下江南为何住在查家
1.住在曹家为接驾新建的园子里。类似行宫。
2.从康熙二十三年到康熙四十七年间,康熙六下江南,有五次都住在曹家,这主要是因为康熙帝跟曹家的关系非同寻常。
3.曹家孙氏(曹雪芹的曾祖母)原为康熙帝的乳母,在儿时对康熙照顾有佳,康熙与曹寅又是少时同窗好友,康熙始终把这份恩情记在他曹家。所以每次康熙南下都会钦点曹家接待,并下榻曹家。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查家是当时江南地区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拥有庞大的土地和财富。康熙帝希望通过住在查家中,了解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掌握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等情况。
2. 查家在当时的江南地区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声望,康熙帝住在查家中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威信和声望,巩固自己在江南地区的统治地位。
3. 康熙帝住在查家中也是为了方便处理当地的政务事务。江南地区是一个经济繁荣的地方,康熙帝需要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商业贸易等情况,以便更好地治理这个地区。
总之,康熙帝住在查家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江南地区的情况,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是为了方便处理当地的政务事务。
不是查家而是曹家
康熙六次下江南多次住在曹家的根本原因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其实康熙多次南巡的时候清朝入主中原的时间还短,在江南还是有需要反清复明的明朝遗老遗少。所以在南巡时康熙安排住宿时考虑最多的时安全问题,而在保证安全同时也能安排下康熙随行人员的地方也就不多了。这样和康熙关系不一般的曹家就进入了他的眼帘。 要说曹家,就要从大清的特殊制度说起。清朝满族皇室为防止皇子的生母凭借孩子的问题独揽大权,就规定阿哥们出生后不能有生母亲自抚养,而是有专门的乳母来照料他们的衣食住行, 而当时曹寅的妈妈孙氏就是康熙的乳。
首先,康熙下江南是住在曹雪芹的曹家,而乾隆下江南才是住在金庸先生的祖上的查家。
康熙住曹雪芹的曹家,那是因为曹雪芹的奶奶杨氏是康熙大帝的奶妈。
雍正几次下江南雍正皇帝自从当上皇帝后就没有下过一次江南但是他在做雍亲王的时候所去过几次江南都是去办案的。
康熙视察河道是多少集第30集
为能更为直观了解黄河情况,康熙决定微服南巡,绝不可对外声张。索额图拉着明珠和高士奇商议对策,然而明珠已经表态尊重康熙的想法,就算是骨头里榨油也要弄出钱,至于高士奇则是劝说索额图没必要跟皇帝唱反调,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康熙微服私访过几次呢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甲子) 九月 康熙帝初次南巡启銮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戊寅东巡,取道塞外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 己卯)二月 第三次南巡启銮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壬午九月 第四次南巡。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丁亥) 正月 康熙帝第五次南巡 下江南有六次,不过康熙生平去过江南的次数就不得而知了。
乾隆三下江南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六次下江南,为此他撰写了《南巡记》一文,总结性地叙述了六次南巡的原因、目的及成效。
在这一点上,他很像圣祖康熙六次南巡江浙。
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了解民间疾苦以及奉母游览为由,第一次南巡江浙。
同年正月十三日,乾隆奉皇太后离京,经过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
同年二月八日,渡黄河阅天妃闸、高家堰,下诏准许兴修高家堰的里坝等处,经过淮安,命令将城北一带土堤改为石工;然后由运河乘船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
同年三月,到达杭州,参观敷文书院;然后登观潮楼阅兵,遍游西湖名胜。
回京时,从南京绕道祭明太祖陵,并且阅兵;陪着皇太后亲自到织造机房观织。
随即沿运河北上,从陆路到泰安,到泰山岳庙烧香。
同年五月四日,抵达圆明园。
第一次南巡,往返行程水路共计5800里,历时五个多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起銮出京,开始第二次南巡。
同年二月五日到达天妃闸,阅龙木;二月十三日,到达范仲淹高义园;二月二十日,到达苏州,又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在嘉兴和石门镇阅兵;二月二十七日,奉皇太后到达杭州;三月十八日,到江宁府,祭明太祖陵;四月四日,到徐州阅视河工,降旨截流漕粮,又将积欠的种子、口粮全部免去;四月五日,到孙家集阅视堤工,命令将河堤改用砖砌;四月六日。
到荆山桥、韩庄闸巡视;四月十日,到达曲阜,拜谒孔林;四月二十六日,回到北京圆明园。
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月初二,乾隆第三次南巡。
这一次南巡,正值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受灾,乾隆经过时,免去了这些地方的额赋,又拨了一些物资款项赈灾。
然后去审查了前两次命令修的工程的进度,并且对两淮的盐商赏赐有加。
经过杭州后,到海宁阅海塘、登观潮楼、阅福建水师;和前两次一样巡视织造机房和祭拜明太祖。
回京的时候检阅了徐州的河工;到邹县祭孟子庙;再次去孔庙拜谒,登泰山的玉皇顶烧香。
同年五月,到达涿州,赈灾免赋,然后回到圆明园。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开始第四次南巡。
此次南巡在时间、路线和主要行程安排与第三次大体相同。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十二日,乾隆从京师出发,开始第五次南巡。
乾隆说这次南巡的目的是“省方观民,勤求治理”。
南巡途中,他多次颁发谕旨,免去直隶、山东等地应征地丁钱粮的十分之三;凡是老民老妇,均加恩赏赐;到达山东后,他派遣官员祭祀了孔子;沿途他还派官员祭祀那些已故的兴修河道的官吏;此外,还在杭州、江宁等地阅兵,再一次拜谒朱元璋孝陵。
五月九日,班师回京。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正月二十一日,乾隆开始了最后一次造访江南。
减免所经之地的地丁钱粮;准许各地曾经犯过案文武各官的案子重新审核,没有案子的,可以加一个等级;经过德州时,在晏子祠行宫写成了《济文考》一文;拜谒孔子庙;视察江浙境内沿海工程;接见越南使臣;派官员祭明太祖陵。
四月二十三日,返回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