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韩信为什么被刘邦杀掉
- 韩信彭越英布谁厉害
- 刘邦打败项羽后,为什么要杀死韩信
- 王者荣耀玩韩信取什么名字好
- 韩信和陈稀为什么要叛乱
因为韩信太厉害,只要手中有兵,天下没有对手。韩信的能力使刘邦害怕,所以杀掉他才能使刘邦放心。
韩信是兵仙神帅,攻必取,战必胜。在楚汉争雄的战场上是无敌的存在,在韩信的指挥谋略下,没有打不了的仗。并且能的打而胜之,是战神。
刘邦最害怕了的人,就是项羽和韩信。项羽自杀,韩信就成了刘邦唯一害怕的人。刘邦年令又比韩信大许多,所以,在刘邦有生之年,必须除掉韩信。刘邦才能走的安心,若不然,刘邦死后,韩信登高一呼,汉家江山易主将易如反掌。
在韩信打下齐国后,韩信谋士蒯通力劝韩信自立。因为韩信只有自立独霸一方才能活命,就是因为韩信能力太强。主人手下有一个盖世无双,战必胜的大将军,在动乱平息后,韩信的能力最使主人害怕。韩信活命的机会只有自己把握,交于任何一个主人,也不可能任由那么大的危险存在。
“汉初三杰”韩信,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位杰出军事家,也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的开国功臣之一。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里,曾记载了这样一则名言对话:酒宴中,百官问:大王何以能得天下?
刘邦答: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俱服。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一代帝王的口中,韩信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可以想象到他有多么的厉害。
正因为韩信功高盖主。只听令与刘邦,在刘邦晚年,如果刘邦死了没有人能压的住韩信。所以担心刘家的天下不保。所以韩信必须死。刘邦必须杀韩信!
楚汉三杰之一的“韩信”之死;据我了解所知,韩信并非是被刘邦直接杀的,而是被吕后杀死的。吕后杀韩信并没有告诉刘邦,是先斩后奏。吕后萧何敢背着刘邦杀韩信,是她知道刘邦心里想要韩信死。但当刘邦得知韩信被杀后是什么反应呢?司马迁用了五个字形容刘邦的心情“且喜且怜之”。说明杀韩信刘邦还是很高兴的,但又觉得非常可惜。刘邦欣赏韩信是真,想杀他也是真,但他知道韩信是无辜被杀的。
一、韩信之死
韩信是被吕后杀死于长乐宫的钟室中。
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二、刘邦杀韩信可以归结以下几个原因:
1、要寻找最初的源头,恐怕就是韩信主动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一事了。汉四年(前203),韩信平定齐国后,内心开始膨胀起来,因此修书一封,派人送到广武军前与项羽对峙的刘邦手头,请刘邦封自己一个假齐王。
刘邦后来封了他真齐王,不过,那时刘邦心里已经对韩信很不爽。这一不爽,直接导致了后来改封楚王的结果,齐地靠北,不易掌控,楚居中原,四面都有诸侯,韩信如果真得造反,还有镇压余地。刘邦已经起了戒心。
2、直接导致刘邦动杀机,应该是韩信收留钟离眛一事。在刘邦打败项羽、全力搜捕项羽残余的过程当中,韩信却鬼使神差地偷偷收留了项羽手下大将钟离眛,这给了刘邦打算杀害韩信的最大理由,你韩信是想里通外国、还是图谋造反。
任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和担心。于是,他用陈平“伪游云梦”之计,将韩信捕至洛阳,当时就准备杀的,经大夫田肯劝说,才暂缓下手。作为皇后的吕雉,对刘邦已动杀机这一点,当然再清楚不过的了。
3、而致死的根本原因,不在韩信,而在刘邦的疑心,韩信功劳太大,名声太响,威望如日中天,刘邦自然忌惮。同时,韩信又不拘小节,任性率真,对刘邦形成了压力。可以说,韩信在世一天,刘邦就多一块心病,时时感到潜在的威胁。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韩信,太史公将其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是刘邦的第一开国功臣。楚汉相争的几次关键战役,都是韩信帮助刘邦打下来的。比方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暗度陈仓,井径之战等。最为经典的是,在垓下之战中,韩信逼迫史上第一武将项羽自刎而死。刘邦都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可以说,韩信功高,莫可比也。
刘邦也曾经对韩信许诺:“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这句话正史中没有,但《西汉演义》等别史中有明确记载。)意思就是说,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杀韩信。可叹的是,刘邦并没有兑现诺言,韩信最终还是被杀了。
不过,刘邦并没有直接出手,杀死韩信的是吕雉(而非“君不杀韩信”),用的是竹剑(而非“铁不杀韩信”)。刘邦在得知韩信被杀以后的反应是“且喜且怜之”( 司马迁《史记》),说明对于韩信的死,刘邦不但没有一丝伤心和愧疚,反而满心欢喜。
那么,刘邦为什么一定要杀韩信呢?
其一,韩信不是“自己人”。
韩信曾经是项羽的手下,在陈胜、吴广起义后, 韩信投奔了项梁,但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刘邦入蜀后,经萧何极力引荐,韩信离楚归汉,被刘邦授上将军印。因此,刘邦对韩信始终心存芥蒂,担心他终有一天会谋反。
其二,韩信在楚汉争霸中犯下三罪。
一是荥阳事件。汉高祖五年(前204),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日夜望韩信率军来援,但韩信却致书刘邦,请封假齐王,这就是赤裸裸的要挟。刘邦强压心头怒火,给了他一个正宗齐王的头衔。韩信方才出兵救援。
二是郦食其事件。刘邦在攻打齐国时,派出郦食其出使齐国,劝齐王投降。在军事外交的双重压力之下,齐王决定归顺刘邦,双方谈好条件,只等刘邦接收土地和军队。但韩信却置若罔闻,继续攻打齐国,导致齐王以为自己受骗,勃然大怒,杀了郦食其,打乱了刘邦的战略部署。
三是钟离昧事件。在韩信被刘邦分封到楚国后,他居然收留了刘邦通缉的要犯钟离昧。须知刘邦曾数次被钟离昧击败,恨之入骨。在刘邦多次要求韩信交出钟离昧后,韩信才犹豫再三地让钟离昧自尽。这次事件彻底激怒了刘邦,公元前201年,终将其拿下,贬为淮阴侯,扣留在都城洛阳。
其三,功高震主。
韩信的功劳大家都知道,他被誉为刘邦武将中的第一功臣。对于这样有威望的大将,刘邦非常害怕他会谋反。韩信的军事才能卓越,如果刘邦死了之后,谁能驾驭得了,为刘氏江山计,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计,韩信必然成为刘邦“家天下”的牺牲品。
由此,韩信功高于世,却落个如此下场,只留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语以警醒后人。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他早年家境贫苦,后来投奔项羽参加反秦斗争,但并未得到重用,于是转投刘邦。
在萧何的保举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在韩信的部署下,刘邦很快攻占关中,又接连攻下诸国,最终在垓下大胜楚军,逼迫项羽自刎乌江。
汉朝的建立、韩信功不可没,但最终韩信却被吕后所杀、还夷灭三族。
西汉初期,因功封王的有七个人,韩信为楚王。这些异姓诸王拥兵自重,专制一方,是汉朝大一统的隐患,也严重破坏了中央集权。
从国家统一的观点来看,如果不除掉异姓王,战祸就不会消除,人们就不可能休养生息。但刘邦在采用陈平之计抓住韩信后,只是将他贬为淮阴侯,失去了封国和兵权后的韩信威胁很小,刘邦也并没有立即杀掉韩信的意思。
韩信死于公元前196年,一年后刘邦去世。吕后趁着刘邦出兵讨伐陈豨的机会,迫不及待地以韩信谋反之名,和萧何设下圈套把他骗进未央宫,绑到钟室偷偷斩首。
所谓功盖天下者不赏,功高震主者身危!在刘邦统一天下特别是在楚汉之争中韩信的功劳太大,在军中及汗营威信太大有造反的能力和实力!韩信的性格业注定了结局,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自从被刘邦伪游云梦擒获后,一直心有不甘,心里不平衡,与刘邦那帮人不合群,刘邦不会愿意有这样一个跟自己不一条心,又有实力造反的人存在的!
准确来说韩信死于吕后之手!韩信必除原因有以下几个:1.假齐王,刘邦被逼立他为齐王,第一次出现杀他之意。2.韩信将兵 多多益善,有多天下之大才,刘邦干不过韩信,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太有能力容易遭忌!3.韩信威望高,刘邦妹夫樊哙见到韩信都下跪,口称奴。4.太子年幼,担心太子接班后控制不住韩信。5.韩信之前楚国强大,后降为淮阴侯以后依然很有实力。6.攘外必先安内,刘邦与匈奴有冲突,担心韩信背后一枪。7.有传言韩信背贵不可言。8.韩信与陈馀有沟通,已被刘邦悉之。核心还是第二条,韩信太强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毕竟刘邦是第一个布衣皇帝,也没有太多参考资料,所以为大汉江山万年基业,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韩信彭越英布谁厉害韩信彭越英布,韩信厉害,功劳最大。
英布,六县人,秦末汉初名将,与韩信、彭越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英布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随项羽灭秦,大破景驹、秦嘉,封九江王。后背楚投汉,封为淮南王。公元前196年起兵反汉,兵败后被杀。
韩信彭越英布比厉害。当然是韩信厉害啊!汉初三杰的韩信统率近百万大军(自称百万)在垓下(今徐州)地区,将西楚霸王的十万大军包围。
然后就是四面楚歌吹散了项羽十万大军,并对西楚霸王项羽发动致命一击,迫使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
当时英布彭越都参加了这次战争,他们都是大将军韩信手下的大将。按领兵打仗智勇谋略韩信比英布彭越都厉害。
刘邦打败项羽后,为什么要杀死韩信答:飞鸟尽,良工藏;兔死狗烹!这种成语还少吗。刘邦是外姓封王之人,必死。
观汉初,异性封王皆死,这些人都是手握雄兵之人,军事能力强。如英布、彭越、韩信都是异姓王,被处死。就连吕雉妹妹的丈夫樊哙都差点被处死,更何况韩信。
楚汉相争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最终一个十面埋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被击败了,乌江自刎,演绎了一段霸王别姬的桥段。
早在楚汉相争之际,韩信来到了汉军阵营,由于刘邦不知其本事,没有重视,最终出走,萧何知道底细,连夜追击将其找回,并游说刘邦,予以重用,演义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典故。后来韩信不负众望,连连大捷。刘邦却时时败北,败了就来韩信处调兵,这时刘邦也诧异,问:“你能带兵几何”?韩信说:“多多益善”!“我能带兵几何”?刘邦问。韩信答曰:“陛下带兵,充其量10万足矣!”刘邦不作声,领兵就走。到了后来,和项羽决战之时,刘邦调韩信来,韩信很磨叽,最后刘邦就许诺,事成封韩信为齐王,最终项羽被打败,刘邦改封韩信楚王,没几年又找了个借口,将楚王的爵位,降级为了淮阴侯。
再后来,刘邦受意吕雉,将淮阴侯韩信杀害于未央宫中。
文|玉之溪
王者荣耀玩韩信取什么名字好王者荣耀玩韩信的名字:
高傲的韩跳跳,韩多多,独当一面,汉王之将,淮阴少年,韩信三步癫,韩信带你飞,专业韩信20年,不玩韩信就送,王者韩跳跳,韩亭信步,野区是我家、跳跳虎、无需再忍、对面水晶姓韩等等。这个还是需要你自己喜欢的,只要自己喜欢我们的只是建议。
扩展资料:
《多多益善》:说的是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可带十万,然后刘邦又问他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多多益善。刘邦说,你本事这么大咋被我给逮住了,韩信发觉自己说错了话,急忙说到,陛下虽然带病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
《独当一面》:说的是刘邦在彭城败给了项羽,非常生气,对张良说谁能把项羽打败,我就把关东给谁。张良说英布和彭越准备背叛项羽可以利用,而张良可以堪此重任,独当一面,将关东交给此三人,项羽必败。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玩韩信当然要王者霸气的名字:老夫给你起一个霸气又王者的名字,老夫掐指一算,取名为“王霸”,堪好堪好!
韩信和陈稀为什么要叛乱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关于韩信和陈豨的记载,是在史记 淮阴侯列传中记述的,大致就是说,韩信在被贬为淮阴侯之后,被软禁在了京城,于是心生怨恨。当时陈豨要去代国领兵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韩信便和陈豨说,如今你手握重兵,汉王对你是不会放心的,他生性多疑,就和我一样,迟早会被汉王整治的。与其到时候被整治,不如起兵方有生机,到时候你在代地起兵,我在京城接应你,我们一起起事。
于是陈豨在代国起兵,而京城里面,韩信则被萧何和吕后骗进了皇宫诱杀,而陈豨的叛乱也在两年后被平定了。
按照史记的记载,韩信和陈豨造反,原因如下:
韩信是被刘邦贬为淮阴侯之后心生怨恨,从而造反。
想当年楚汉战争的时候,他自己完全可以称霸一方,在当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是感激刘邦的知遇之恩,才放弃了自立为王的想法,全力帮助刘邦夺取了天下,如今得到这样的待遇,自然是不满。
而陈豨叛乱,一方面是因为刘邦确实多疑,韩信的话说动了他,另一方面也是对韩信的信任,毕竟韩信用兵如神,有了这个战神的帮助,自然是信心满满了。
这是史记中的记载,这个事情实际上我们细想一下,逻辑不通。
首先,韩信的计划漏洞百出。
韩信要陈豨在代地叛乱,自己在京城响应。问题是韩信在京城能调动多少人马?基本一个兵都动不了,而且他平时和其他的将军关系都不是很好,能调动谁呢?而且京城是刘邦的老巢,基本都是跟着刘邦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都在这里,他韩信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所以在京城响应对方是不现实的。其次,韩信只有带兵才能提现他的威力,不领兵的韩信什么都不是,如果韩信要叛乱的话,他自己应该深知这一点。
所以,这个计划实际上漏洞太大,作为兵仙的韩信应该不会犯这样的低级失误。如果韩信真的要反,他应该找机会跑出京城,到外面找到陈豨,然后陈豨叛乱,他帮陈豨带兵打仗。只要他手上有兵,实际上当时无论是刘邦也好,还是刘邦手下的大将也好,都不是他的对手。
其次,韩信找合作对象,应该不会忘记彭越和英布,而不是只想到陈豨这个“战五渣”
同时,如果韩信真的要叛乱,他应该会想到鼓动彭越和英布,鼓动他们比鼓动陈豨的意义更大。
首先,他们都是刘邦封的三个异姓王,且当时韩信被整了,接下来很可能轮到他们,彭越和英布都会有这样的觉悟;其次,彭越和英布都是大战打过来的人,且手握重兵,他们也一起反叛,成功率要高很多;再次,他们也不是第一次反叛了,之前就反叛过项羽,如今只是再反叛一次而已。韩信作为军事大家,应当深知这一点,如果要反叛,肯定会联系他们,至少会想方设法地联系他们,但是史书上没有记载过韩信去联系他们,他们的能量和陈豨比起来,陈豨也只能算是“战五渣”了。
尤其是英布,这个人反叛次数很多,先是投靠章邯,然后是项羽,最后又是刘邦,且此人战斗力强悍,当时来说应该是天下第一猛将(楚汉争霸时期武力值仅次于项羽),可以说,对于英布来说,他自己的利益是最重要的,符合他利益的事他就会去做,不符合他利益的事他就不会去做,当时鼓动英布造反成功率极大,韩信不可能不会想到。
最后,按照史记说的,陈豨造反后,韩信在京城一点动静都没有,说好的京城响应呢?韩信会这么坑爹么?他会这么没计划么?
所以,我认为史记关于韩信叛乱的记载并不可靠,实际情况 ,细思极恐。应该是韩信始终没有做出反叛刘邦的事情,而是刘邦一定要杀了韩信。为何?因为怕。为什么怕?出于三点:
一是韩信用兵能力太强。
当初出汉中的时候,刘邦只给了韩信一万多的人马,韩信竟然带着这一万多人马,打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以至于形成了刘邦项羽之外的第三股势力,在鼎盛时期能够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所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刘邦在和项羽的战争过程中,刘邦亲自领兵与项羽作战从来就没赢过,每次都输,最后的垓下之战是交给了韩信才打赢了项羽,可以说,韩信的用兵能力和项羽是一个级别的,这对于刘邦来说是一个恐怖的存在,所以刘邦怕韩信。
所以只要韩信有兵,那么刘邦就奈何他不得。
二是韩信还太年轻
韩信死的时候也才35岁左右,而当时的刘邦已经60了,时日无多。如果一直留着韩信,结果就是刘邦死了,韩信还正值壮年,有的是时间。刘邦的太子刘盈当时还小,才20左右,如果在自己死后韩信逃出了京城随便到一个地方领兵,那么自己的儿子是肯定对付不了韩信的(连刘邦自己都对付不了)。
三是韩信可能心生怨恨
刘邦毕竟是把韩信从楚王贬为了淮阴侯,毕竟是夺了他的兵权,刘邦认为韩信可能心生怨恨,可能会报复他。可能今天没这个想法,但是明天呢?刘邦越想越不对劲。
所以基于以上三点,所以对于刘邦来说,韩信的存在就是对他皇权的威胁,所以必须要杀掉。
但是韩信毕竟没有过错,杀了他没有什么理由,更何况韩信还是刘邦的恩人呢,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能够赢得对项羽的胜利。所以很可能史记的记载,关于韩信联合陈豨造反的事情,极有可能是编纂的,为的就是找一个杀韩信的理由,为汉朝杀韩信编排一个合理的借口。
于是韩信最终被杀了。陈豨造反,应该和韩信无关,只是躺枪了。
韩信,在楚汉相争中,叱咤风云,屡建奇功,确实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建树了绝无二人的卓绝贡献。蒯彻称他为“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功无二人于天下,而略不世出”,倒是实情,一点也不夸大。汉朝建立后,韩信被人控告叛变,于是被刘邦剥夺王位,降为侯。辛苦奋斗多年,一朝被夺权。在这期间,韩信与陈豨有书信来往。韩信写信给陈豨同意做内应。而且他准备把监狱里的人放出来,让他们去攻打皇宫。被其手下举报,被吕后先斩后奏。;刘邦害怕功臣谋反,夺了他的大汉江山,刘邦的怀疑猜忌和残酷无情,使得将士和功臣们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会被他消灭,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