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晋文公狐偃的历史典故
- 晋文公是嫡子吗
- 狐突为什么叫伯氏
- 晋文公手下名臣
- 狐偃与重耳的故事
- 狐偃劝重耳受土的故事中心
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是晋文公的舅舅,又称舅犯、咎犯、臼犯。
狐偃出身戎狄部落。其父狐突,在晋武公时出仕晋国。其兄狐毛。武公之子晋献公娶狐突的女儿生重耳和夷吾,狐偃和兄长狐毛辅助重耳。
骊姬之乱使晋国混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开始住在北狄,后来继位为晋惠公的夷吾密谋行刺重耳,重耳与属下大夫们流亡中原。
途中、重耳一行经过卫国五鹿,向种地的农民乞求食物,农民给他土块。重耳大怒要杀农民,狐偃说农民献土,说明公子得到土地啊,重耳大喜。前636年,在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的辅佐下重耳成为国君晋文公,狐偃帮助晋文公成为霸主,狐偃为上军将,是晋文公的首席谋士,之后,其子狐射姑继承了他的爵位
晋文公是嫡子吗晋文公是晋献公的儿子,他的同父同母的兄弟有两个,一个是哥哥申生,一个是弟弟夷吾。另外,晋文公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一个是骊姬的儿子奚齐,一个是少姬的儿子卓子。所以,晋文公的兄弟一共有四个。
晋文公重耳(前697年-前628年)是春秋东周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传奇国君、传奇霸主。重耳虽年龄最长,却不是嫡子,他在骊姬之乱中逃亡时间最长,最后却继承了国君位,他即位仅九年就做了华夏霸主,“从此晋国天下莫强焉”(孟子语)。其开创的霸业,中间虽有起伏,却一直延续到春秋末期,长达200余年。晋文公的这一段传奇经历对春秋历史影响极大,并且,晋文公以德、法治国的信仰和不争之争的理念,又是儒、道、法三家思想的源泉,对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晋文公六年(前631年)夏,晋文公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用以巩固践土之盟,并谋划讨伐郑国。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晋文公九年(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狐突为什么叫伯氏狐突(?—公元前637),交城县人,也称伯行、伯氏、狐子。原姓姬,因其祖被封于狐氏大戎(今交城县西北山区),故改姬姓为大狐。
狐突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他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叫狐毛,一个儿子叫狐偃。一个女儿叫狐季姬,一个女儿叫小戎子。狐季姬和小戎子都嫁给了晋献公诡诸。狐季姬生下儿子重耳,小戎子生下儿子夷吾。晋献公十一年(公元前666),重耳住天蒲城(今石楼县东南)。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因为献公宠爱的女人姬骊要立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宫廷内乱频频发生,重耳出逃。狐突之子狐毛、狐偃跟随重耳先后周游翟、齐、鲁、宋、郑、楚、秦列国。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内部纷争加剧,晋献公的儿子奚齐、卓子相继被害。齐国、秦国的军队送晋献公的儿子夷吾回国继任君主,是为惠公。晋惠公十四年(公元前637)九月,晋惠公卒,他的儿子圉接任晋国君主,称为怀公。为巩固帝位,削弱其叔重耳在国内的影响力,晋怀公命令随重耳出逃在外的人限期回国,到期不回国的,诛杀其全家。同年冬,因为狐突不肯召两个儿子回国,晋怀公就拘捕了他。晋怀公对狐突说:“你儿子能回来,就放了你。”狐突回答说:“我儿子之所以能为国家效力,是因为我教他做人要忠诚(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假如我再教他不忠诚,那么,为臣下的还能为君主做事吗(父教子贰,何以事君)?”狐突拒绝了晋怀公的要求。于是晋怀公就把狐突杀害了。第二年,秦国送重耳回国,晋国人迎接重耳,杀了怀公。重耳接任晋国君主,称为晋文公。厚葬狐突于狐氏大戎境内少阳山(今交城县境内马鞍山,亦称狐爷山)。因狐突教子“忠臣不事二主”,深得历代统治者推崇,且被神化。千百年来,交城境内先后建庙几十座,祭祀狐突。
狐突因为伯氏狐突是由法国制造商伯氏(Berthier)创立,因此被称为伯氏狐突
伯氏狐突是一种短枪,5由法国制造商伯氏(Berthier)生产,用于法国军队
之后又进行了一些改进,成为了伯氏自动步枪(Semi-Automatique Berthier)
因此这种枪支被称为伯氏狐突,以纪念这位制造商
伯氏是因为狐突的学名为Vulpes vulpes var. Brooksii,是由美国动物学家 William Brooks 命名的
William Brooks 是一位著名的动物学家,他曾多次到访加拿大,对当地生物展开调查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了狐突这种特殊的狐狸,因此将其命名为Vulpes vulpes var. Brooksii,后人就简称为伯氏狐突
伯氏这个名称不仅是为了纪念William Brooks这位动物学家,同时也是为了将这一物种和其他外貌相似的狐狸区分开来
1、赵衰
赵衰,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战国时期赵国王室的远祖。若是论及晋文公手下五贤中,能力最强者,非赵衰莫属。晋文公流亡19年,赵衰鞍马相随,多次劝谏晋文公,帮助晋文公度过难关,特别是离齐一事,最是忠肝义胆。
2、狐偃
晋文公最亲密最信任的臣属,非狐偃莫属,其本身就是晋文公的舅舅,而且在晋文公逃亡的19年中,狐偃自始至终都倾心相伴。要知道,晋文公出逃之时,狐偃已经年近花甲,仍能侍奉左右,可见其忠心。
3、贾佗
贾佗知礼,在春秋时代,礼仪是文明的象征,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贾佗因此,成为晋文公的肱股之臣。
4、先轸
春秋第一元帅,先轸。其功绩自不必说,虽然先轸并非是晋文公避难五贤之一,但是其历史功绩却不在五贤之下,先轸在晋文公归国后,统领晋国大军。先是联合诸侯,统帅大军,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击败了北上的楚国大军,更是击败了楚国名将子玉。后来又在崤之战中,全歼秦国大军,将欲东出争霸的强秦死死摁在了关中地区。
5、魏犨
魏犨,战国魏的始祖之一,追随晋文公流亡的一员,在归国后,成为晋国大军中的一方要员。魏犨为一介武夫,作战勇敢,乃是晋文公帐下第一猛将。城濮之战中,堵截楚国败兵,给予楚军极大杀伤。
6、胥臣
胥臣,晋文公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其本身曾是晋文公的老师,曾劝晋文公娶秦国公主穆公之女怀嬴,结秦晋之好。在城濮之战中为下军佐,城濮之战大胜楚军,也有胥臣的一份功劳。
7、介子推
介子推,算是晋文公帐下名声最大的一位能人。春秋大名士,“寒食节、足下、割股食君、石鼓寺”等典故、传统节日、人物尊称,景点都是出自于对这位忠君典范的士大夫阶层的代表的纪念。
8、荀林父
晋国后期六卿之首的智氏的远祖之一。荀林父成长于军中,曾是晋文公的御戎,也就是战车司机。但是荀林父的崛起,是在晋文公之后的二三十年,后来在军中任职,刚开始统军便经历了晋国大耻辱,邲之战。但是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在重新被启用之后,连战连胜,成为晋国中期的主要将领。
9、荀首
智氏的远祖,其有一个很厉害的儿子,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荀首的光芒。荀首与荀林父一样,很早就投身军旅,但是在晋文公时期还只是小角色,荀首的崛起,同样是在晋文公之后的几十年内。邲之战之中,智庄子俘虏了公子谷臣、射杀连尹襄老,避免了晋国在邲之战中惨败,因公成为晋国次卿。荀首文武全能,能从政,也能带兵,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10、郤缺
晋国著名的政治家,以稳健而名闻于世,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以德育民,对诸侯国恩威并施。思想上与后来的儒家法家融合的治国思想一脉相承。郤缺在文公时候,因为作为罪臣之子,并未受到重用,一度躬耕于野,后来起用后也是闲职。在后来才慢慢崭露头角,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后来任晋国中军元帅,掌晋国大政。
11、栾枝
晋文公时期的晋国大将,在晋文公出逃时,曾作为晋文公内应留在晋国。晋文公归国后,身居要职,先后参加了城濮之战和崤之战,因为战功,成为晋国大军主将。
12、履鞮
春秋时期著名的寺臣,也就是所说的宦官。曾在晋大臣吕甥、郤芮谋划焚宫室以杀文公,探得消息,提前知会文公,解除了这一次危机,履鞮算是救了晋文公一命,算是晋文公的贵人。
晋文公年轻时就谦虚好学,善于交际,并因此而结交了很多有才人士,其中就有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人,后来在这几个人的帮助下,晋文公得以成就霸业。
狐偃与重耳的故事重耳要去齐国,先得经过卫国,他们没盘缠,一路上吃尽了苦头,走了几天,才来到卫国。守城门的人问他们是哪里来的,赵衰说:“车上坐的是晋国公子重耳,要到齐国,请开门借个道儿。”
守关士兵听说是晋公子重耳,便飞马快报卫君,卫文公固嫌当年卫国修建国都时,晋国没肯帮忙,又听说重耳是逃难来的,所以不肯开关计路。守门的士兵说:“我们国君不知道重耳是什么人,请你们往别处去吧。”
魏仇怒道:“卫毁(卫国国君)真是个小人,等着瞧吧!”
赵哀叹息道:“蛟龙失水,还比不上蚯蚓呢。我们就咽下这口气吧。”
这帮“难民”,只好兜了个大圈儿绕过关去。
这一天,他们饿着肚子走到中午,来到一个叫五鹿(在今河南濮阳东北)的地方。他们看见一群农夫正蹲在地边吃午饭,重耳让狐偃跟他们要点。农夫们说:“我们哪有多余的给你们吃呀?”
狐偃说:“不给饭吃,就把碗借给用一下好吗?”
一个农夫说:“倒是怪可怜的。”说着他就捧过一块土坷垃来,笑着说;“吃这个吧!”
魏仇大怒,挥拳就要打,狐偃赶忙拉住魏仇,并且接过那块土坷垃来,露出笑脸说:“公子啊,这可是个吉祥的兆头。咱们弄点粮食还不容易嘛,要想占领土地,可就难了,老伯把这土给我们,还不是上天赐给我们土地嘛!快快拜受才是。”
重耳听了这番话语,便拜领了这块土坷。
狐偃劝重耳受土的故事中心重耳少年时期便受教于狐偃,随重耳出亡时,已逾花甲之年,仍不辞劳苦,夹辅重耳,为他出了很多计策。
重耳到了卫国,卫文公是个胆小怕事的家伙,生怕收留了重耳将惹恼晋惠公,连见都不见。
狐偃劝他说:自古以来,成大事的人都要历经磨难,寻常白眼算不得什么。我听说齐桓公礼贤下士,又是你哥哥申生的外祖父,肯定会接纳我们。再说,齐国的相国管仲去世了,齐国需要人才,或许我们能凭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齐国出一点力呢?不如到齐国去。
重耳出逃时并没带太多东西,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在卫国境内的五鹿,终于看到了一个耕地的农夫。重耳不顾公子的身份,上前讨些食物充饥。那农夫听说是逃亡的公子,向他吐了口口水,在地上抓了块土递给他。重耳再有修养,也被气得三魂出窍,绾袖子要找农夫拼命。狐偃及时阻拦了,笑着对重耳说:这是上天的恩赐啊!百姓给你土块,预示着你将拥有土地,拥有土地就拥有国家。重耳听了,恭敬地接过土块,向农夫表示感谢,并将土块揣在怀中。
到了齐国,多年的流亡生活已使重耳意志消沉,他枕于安乐。狐偃又与姜氏谋,“醉而载之以行”。如果不是狐偃机智果敢地迫使重耳离齐,重耳只能在齐国苟且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