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晋文公时代的战神是

目录导航:

  1. 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2. 战国著名的四大战役
春秋战国时期人物

1.秦穆公

秦穆公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

2.齐桓公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最先成为霸主。

3、晋文公

晋楚城濮之战,晋军“退避三舍”,诱敌深入,全歼楚军。此后,晋文公会盟诸侯,成了中原霸主。

4、楚庄王

晋楚争霸,楚庄王率军在邲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5、宋襄公

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6、秦孝公

重用商鞅,变法图强,颁布军功爵制,奖励耕战,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为秦国强大奠定坚实基础。

7、秦惠文王

重用贤才,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是秦国第一位君王。

8、秦昭襄王

任用范雎,远交近攻策略,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结束周朝统治,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胜利基础。

9、魏文侯

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连败秦、齐、楚诸国,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为中原的霸主。

10、赵武灵王

“ 胡服骑射”,灭中山国,抗匈奴,成战国时期的北方霸主。

春秋战国时期十大思想家:

1、郯子

郯子的主要思想为仁孝和道德治国。

2、老子

道家鼻祖,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3、孔子

儒家。以德善礼仁为根本,善乃是人为起点,以人为本。

4、子产

郑国思想家。子产思想主要分为两部分。其一就是形神关系,其二就是强调人性思想。

5、墨子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6、孟子

与孔子并称。思想精髓主要以“仁政”、“民贵君轻”为主旨。

7、庄子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8、邹子

战国末期齐国思想家,提出了五行的概念、"五行生胜"的理论。

9、荀子

战国中后期,儒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10、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春秋战国时期十大谋士:

1、商鞅

入秦变法,是秦国逐步强大超越六国的关键,为后期秦始皇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

2、管仲

辅佐齐桓公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人称“春秋第一相”。

3、吕不韦

奇货可居,商人谋国,千古一帝秦始皇曾称其为“相父”。

4、张仪

连横之计,破六国合纵。

5、苏秦

合纵六国以抗秦,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关。

6、范雎

远交近攻、长平之战黑手、策划战神白起之死。

7、李斯

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加强君主集权等都对封建制度影响深远,治世能臣。

8、范蠡

为勾践称霸天下,又能急流勇退,商界始祖人物。

9、晏婴

齐国三朝名臣,后世外交家的偶像。

10、公孙衍

曾发动五国攻秦,一度号称掌五国相印。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1、王侯:

秦始皇、齐恒公、齐威王、秦穆公、秦孝公、楚庄王、魏文侯、燕昭王、越王勾践、吴王阖闾等。

2、政治家:

管仲、百里奚、晏子、李悝、商鞅、范睢、吕不韦、李斯等。

3、思想家: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鬼谷子、韩非子、列子、杨子等。

4、军事家:

孙武、吴起、孙膑、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尉缭子等。

5、四君子:

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

战国著名的四大战役

1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之间的一场战役,双方交战于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齐国日渐强大,主动侵入鲁国,齐国统帅鲍叔牙轻敌,鲁庄公避其锋芒,退到利于反击的长勺,故意输掉齐国的两次进攻,使得齐军更加轻率,最终取得战役的胜利。

结果:齐国战败,称霸之路受阻。

成语:一鼓作气

2.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春秋末期,曾经的霸主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瓜分。春秋末期晋国日渐衰落,实权实际由智家、赵家、韩家、魏家操控,其中智家势力最大。树大招风,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联合灭了实权最大的智家,晋被赵、韩、魏三家所瓜分。“三家分晋”成为了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由此揭开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

结果:晋国灭亡,揭开了战国时代的序幕。

3.桂陵之战

战国时期齐国攻打魏国以援救赵国的战役。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派田忌、孙膑援助,孙膑认为魏出兵精锐攻打赵国,国内必定空虚无兵把守,遂引兵攻魏都大梁(即河南开封)。魏将庞涓急忙赶回救援,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设伏,庞涓被生擒。

结果:魏国战败,齐国在此战役中崛起。

成语:围魏救赵

4.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率军在长平全歼赵军。战役之初秦国久攻不下,白起运用赵国急于求成之心,使用计谋,不断散播秦军惧怕赵括的谣言,于是赵王弃用偏于防守的廉颇,起用赵括,而赵括只是熟悉兵法,实战并不在行,秦国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其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是战国历史的重要转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发生了四场规模非常大的著名战役:秦魏阴晋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燕国攻赵之战,秦国灭楚之战。在这四场大型战役中,总共参战兵力高达三百多万人,并且还有廉颇、白起、吴起三大战神与王翦、李信、蒙恬、项燕四名将参战。


1、城濮之战:晋文公与楚成王。确立晋国霸权。(退避三舍)

2、鄢陵之役:晋楚大战,晋国胜。

3、吴楚之战:吴王阖庐、孙武、伍子胥对楚昭王。吴国霸权确立。

4、勾践灭吴: 夫差自杀,吴国灭亡。此战出了好几个成语:卧薪尝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5、桂陵之战:孙膑围魏救赵,庞涓回救,在桂陵(河南长垣)陷入埋伏,大败而归。

6、马陵之战:孙膑对庞涓,庞涓再中围魏救赵之计,被射死。

7、乐毅伐齐:五国联军一口气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只剩下即墨(山东平度)、莒城(古莒国,山东莒县)两个边远城市,仍由残军据守。

8、田单破燕:乐毅围攻即墨(山东平度)五年,不能攻下,他改用怀柔政策,企图使即墨自行崩溃。骑劫代替乐毅后,强行攻城,即墨守将田单用他新发明的秘密武器“火牛阵”反击。

9、长平之战:秦军抗杀赵国俘虏40万,赵国从此衰落,秦国统一大业再无障碍,水到渠成。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近代考古显示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另有大名、鄄城、范县、濮县诸说),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

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盼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又用“减灶示弱”的方法,将魏军10万人杀得溃不成军,并俘虏了魏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河西之战:是魏国与秦国为争夺关中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横山之战是楚国和吴国的争霸战。

马陵之战是魏国和韩国之间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