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否是道士身份 为什叫诸葛亮为黄巾军军长

目录导航:

  1. 诸葛亮是否是道士身份
  2.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给人们留下什么的深刻印象
  3.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分析
  4. 刘皇叔为什么被杀
  5. 刘备左公从何得名
  6. 刘备的国师
  7. 一文一武形容哪两个人
诸葛亮是否是道士身份

不是。

原因如下:

1、三国人物中诸葛亮无疑是最得人心的一位。隆中对、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赤壁借东风、七擒七纵、六出祁山等等事迹不胜枚举,所以诸葛亮在中国文化中俨然成为了智慧和忠诚的化身。

2、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中诸葛亮自报家门时就说:“贫道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道号卧龙。”而道教确实开创于东汉,时间上是对得上的。那么诸葛亮是不是道士呢?

3、史书记载,诸葛亮为琅琊阳都人,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人。诸葛亮早孤,跟随从父诸葛玄生活。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由此可见,诸葛亮无论是从家世、早年教育和志向上都和道教没有关系。而从其一生的政治主张来看,诸葛亮是儒家信徒,但又信奉法家思想。

4、道教在基本观点尤其是政治主张上和诸葛亮是完全相反的。东汉的黄老道教尊崇黄帝和老子,发展出了一套历数变更和宇宙循环说。黄老道教认为东汉即将迎来天地毁坏的终末时代,汉家应当更改天命,也就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而这个“黄天”最终落在了曹魏政权。

道教可以分为东西两派,这两派和很多道教术士在政治上都选择了曹魏政权,他们相信曹操就是他们期盼的“真人”,将带领他们建立“黄天”或“黄家”。西派领袖是道教正一道祖孙三代:天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张鲁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最终归降曹操。东派奉行“太平道”,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形成黄巾军教团,在全国起事,影响极大,后来三十万黄巾军也归于曹操麾下。

综上所述,诸葛亮无论是家世背景、个人修养还是政治主张都与当时的道教没有任何联系。而汉朝黄老道教天命更易、汉家更命的宇宙观和政治主张和诸葛亮本人的思想、政治主张也是完全相反的。所以诸葛亮不可能是道士,诸葛亮在民间文学中的道士形象是后世逐步神化的结果。

三国演义的诸葛亮给人们留下什么的深刻印象

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的特点,具体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抵挡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有点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这件事要你来帮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士兵,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靶子,排在船两边。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你家都督知道,否则就不灵了。”

鲁肃报告周瑜,只说他不用准备的材料,绝口不提诸葛亮的计划。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

自从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机智过人的诸葛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讲的是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黄巾军蜂起,皇权落入董卓手中,司徒王允使用反间计,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曹操经过多次战伐,逐渐统一了北方,曹操并不罢休,他趁刘备、孙权还比较弱小时,挥军向南方出发,准备趁机统一全国。随后就有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一战中曹操被孙权和刘备打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刘备趁机占领四川,建立了西蜀,这就三国鼎立。但没过多久,孙权就杀死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大败而归。之后刘备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助刘禅治理蜀国,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最后司马氏建立了西晋,打败西蜀和东吴,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中我最佩服的人就是诸葛亮了。说起三顾茅庐大家一定知道是在说诸葛亮了吧!他机智过人,为别人出谋划策,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想出天衣无缝的计划来对付敌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事都瞒不了他,像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指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还有著名的空城计~~~~这些计策都是谁想出来的,当然是孔明先生呀!据说他没有打过败,真是太厉害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时期,诸葛亮是一大亮点,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烧博望,焚新野,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最终收巴蜀,而奠定大业,收孟获,上方谷火烧司马懿,无不显示出智谋过人,雄才大略,七出祁山,是诸葛亮唯一的败笔,真是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一位将相。

三国演义诸葛亮给人的印象:足智多谋、仙风道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属于半人半仙,一身白袍手摇鹅毛扇,风度翩翩,神机妙算、能设坛求东风火烧曹营,摆下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七擒孟获、发明木牛流马,现在我们放孔明灯,就是纪念诸葛亮。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分析

在哪个时代能有哪样的成就那一定是有雄才伟略的。曹操胆大心细,决策与执行力很强,官渡之战时以几万战胜袁绍几十万这很大程度上就是曹操的决策和执行力强,在快断粮的时候得知袁绍屯粮地,马上亲自带兵直奔,才扭转整个局面。他也是个无情的人该杀的人不管有多大的恩惠于自己他都杀。他虽没称帝也过着皇帝的生活,他情商也高,对他的原配夫人很好,临终前还叨念着他的夫人,还嘱咐不要杀他的那些小情人,让她们在铜雀台继续生活。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历史对曹操的一种评价之一。

这句话足以说明曹操的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独霸朝政。我们所了解的曹操大都是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奸雄人物。《三国演义》个人主观色彩浓重,基本都是围绕刘备的集团为中心,烘托诸葛孔明的个人形象。

而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也确实是个心狠手辣的主,但说回头帝王如果不够狠的话,又如何能稳坐江山?但曹操又是一个非常惜才的人,对关羽的爱才之心尤为明显,把钟爱的坐骑赤兔马赠与关羽,有机会杀了关羽,最后却放他生路。

而曹操也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一生写过很多诗集。最为著名的有一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话成为了很多人的座右铭。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又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

曹操诞生于一个官宦集团的大官僚家庭。这个特殊的家庭背景对曹操以后的发展,和思想有着深的影响。平乱黄巾起义,入关联军讨伐董卓,公元196年,曹操西迎献帝,迁都许昌,执掌朝政,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修耕植以蓄军资”的方针。接纳黄巾军余部,先后打败了,杨奉、张扬、袁术、陶谦、袁绍、刘表等一方割据。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在邺城建立新的大本营。

曹操执政期间,代表中小地主集团的利益,抑制豪强势力的发展,主张唯才是举,重用有真才实干的文人武士。调整赋税,恢复盐铁官营,兴修水利,组织军民屯田,增加粮食,发展经济,重视教育,使得混乱的局势安定下来。

曹操亲自指挥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写了大量的军事理论著作,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是“重战”、“慎战”建立强大的军队。依法治军,赏罚分明,灵活运用的战略战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



曹操博学多才,擅长书法,通晓音乐工程技术,在文学上,以四言诗见长,慷慨悲凉,气势宏伟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与他的儿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

刘皇叔为什么被杀

刘皇叔没有被杀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汉族,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相传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靠编织草席为生,因参与镇压黄巾军起义而起家,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为了对付大敌曹操,与东吴孙权结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之后拿下了荆州。又往西攻打刘璋,占据了益州。

并往北与曹操交战,攻占了汉中。后来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率军攻打孙吴,但在夷陵之战中惨败,只得接受求和。刘备富有政治智慧,善于用人,不但收揽到了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还获得了诸葛亮、庞统等著名的谋士。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在攻打东吴失败后,刘备很快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位于今成都市)。

刘备左公从何得名

刘备左公是因为他的官职是左将军,并且在公安安营扎寨,所以称呼他为左公。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治家,庙号烈祖。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东汉汉灵帝末年,刘备因起兵讨伐黄巾军有功而登上汉末政治舞台,三顾茅庐后始得诸葛亮辅佐。

刘备曾被封为左将军;同时由于刘备素有贤名,深受百姓爱戴,左将军的称呼就传开了,为了表达对刘备的敬仰之意,人们开始尊称左将军刘备为“左公”。

刘备的国师

答:1、刘备的第一位军师名叫徐庶。

颍川郡长社县人,不仅是个军师奇才,而且也是个深有孝、义之人。徐庶早年求学儒家学舍,后董卓作乱迁居荆州并结识了诸葛亮。在刘备投奔刘表期间,归入刘备军中成为刘备的第一位正式的军师,徐庶为刘备做出的最为重大的贡献是帮助其破了八门金锁阵。然而由于徐庶的母亲在长坂坡被曹操掳走,徐庶方寸大乱进了曹营,临行前向刘备推荐了其好友诸葛亮。然而身在曹营的徐庶一言不发,同关羽一道成就了一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佳话。

2、诸葛亮算是刘备的第二个也是他最为重要的军师。

诸葛亮对于刘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孔明为刘备指明了大的方向,献出的“联吴抗曹”的建议更是让刘备具备了三分天下的实力,他是刘备整个战略布局的中心。而和孔明一同拜入刘备麾下的庞统,在刘备入川时期起到重要重用。在刘备决定和刘璋开架之际,他采纳了庞统的三计里的中计,为刘备拿下益州奠定了基础,只是军师庞统在落凤坡和刘备赠与他的的卢马被乱箭射死,年仅三十六岁。

3、第三个也是刘备极为赏识的军师是法正。

法正是刘备拿下益州后被劝服的刘璋旧部,而他是刘备进驻汉中的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曾献计斩杀了曹操猛将夏侯渊。极善奇谋的法正深得刘备宠信,只可惜命不长久,在刘备称帝后一年因病去世,被追封为翼候。陈寿称之谋略同曹操麾下程昱、郭嘉相仿,可见法正在当时名声之大。而刘备也正是靠着这些奇才军师,才有了蜀汉的伟业。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参与了镇压黄巾军、董卓讨伐战等等,可是,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受挫。

后来拜诸葛亮为军师,他当之无愧为刘备第一军师,他的功绩之大,甚至让刘备在临终前曾一度要把皇位传授给他

一文一武形容哪两个人

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就要让人民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生活有节奏地进行。

一文一武分别指关平和周仓。一文一武,不是成语,是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学业有成;武,指从军有成就,文质兼备的。中文名:一文一武。

一文一武形容两个人,一个是文雅温文的文人,一个是武勇悍不畏强的武士。

文人是个身穿一袭青衫,散发着书卷气息的人。他举止优雅,谈吐温文尔雅,举世瞩目的是他的才华横溢。他对诗词歌赋有着深厚的造诣,一篇篇文章字字珠玑,文采飞扬。无论是吟咏山水,还是抒发情感,他都能用字将心事一一道来,让人陶醉其中。他对待人情世故,深思熟虑,言辞得体,从不用刀兵解决争端,却能以字犀利之力,将人心细细剖析。他以书香之韵感染着人们的心灵,给予他人安慰与欢乐。

而武士则是一个身背长剑,英姿勃发的战士。他身体健壮强壮,脸上始终带着果决之色,眼神炯炯有神,犹如寒星璀璨。他擅长各种武技,剑术高强,箭法出色,身手敏捷。他从各种困难和险阻面前从不退缩,时刻保持警觉,以顽强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战胜敌人。他将忍者豪杰的情怀与正义战士的勇气完美结合,是人们心中最值得敬佩的存在。

一个以文采风雅著称,一个以武勇无敌闻名,这两个人正是光辉历史中的璀璨明珠,无论是在文化领域还是战场上,都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他们的存在既补充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不同面向,又让世界多了一份多元文化与战斗的热忱。

文是关,武是周。

解析:

文是关,武是周。但要分一文一武就只能这样分,其实都是武将。

周仓原为黄巾首领张宝的部将,后来刘关张讨黄巾,张宝被灭,周仓在卧牛山聚众落草。后来关羽经过此地,死心塌地跟随关羽。周仓两臂有千钧之力,是关羽的铁杆粉丝。当年在黄巾军中与刘备军作战,得一睹关羽尊容,后来就一心想跟随关羽,恨无门路相见。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路过卧牛山,周仓无论如何要跟着关羽,关羽就把他收在身边。传说周仓经常帮关羽扛那把八十二斤的青龙刀。关羽骑赤兔马,周仓步行扛把刀居然能跟上。

关平是关羽的养子。亲生父亲叫关定,关定有二子,长子关宁学文,次子关平学武。后随关羽守荆州。后来关羽被神话,很多关帝庙里关公像两旁都各有一人站立,便是关平和周仓。关平一手拿着关羽最喜欢读的书《左氏春秋》,周仓手里则拿着关羽的青龙刀。

文是诸葛亮,武是关羽。

1、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独树一帜的全能型人才,不仅在政治,外交,军事方面出类拔萃,在文学,书法,发明方面也是造诣颇深。

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诸葛亮被披上了神话的色彩,罗贯中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段,将草船借箭,空城计等他人的功绩强加到诸葛亮身上。

不仅如此,罗贯中对其偏爱有加,更是将其塑造成未卜先知,能与老天爷打交道的神仙级人物。

2、关羽

《三国演义》中,经过罗贯中的塑造,将其描述成忠义无双,文武双全的大将之才。

在个人勇武方面,小说中有很多精彩的打斗桥段,最为著名的便是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杀庞德擒于禁。

周文王和周武王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语出《礼记·杂记下》:孔子的学生子贡随孔子去看祭礼,孔子问子贡说:“赐(子贡的名字)也乐乎?”子贡答道:“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孔子说:“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

文的是诸葛亮,武的是关羽。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141],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关羽在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时期,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名列“五虎上将”之首,使用青龙偃月刀。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在宗教文化方面,关羽被儒家尊为文衡帝君,被佛教尊为护法伽蓝菩萨(伽蓝神)、盖天古佛,被道教尊为协天大帝、翔汉天神等。